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整理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pdf
2020年整理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pdf
大西洋在扩大。 3.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4.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欧亚板块、南美板块、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
板块、印度洋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欧亚板块以陆地为主。 5.板块运动:表现为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形成高山、岛弧链或海沟。板块内部 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处于张裂地带,正在扩大,太平洋处 于挤压地带正在缩小。 6.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学海无涯
(3)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部位的表示方法:
①山顶:一般用▲表示。 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 ④鞍部:两组等高线凸形相对称的地方。 ⑤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4.五种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平原:海拔低于 200 米,地面平坦广阔。 高原:海拔高于 500 米,地面起伏和缓。 山地:海拔高于 500 米,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海拔低于 500 米,相对高度小,坡度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5. 地图的种类和运用:政区图、城区图、地形图、交通图、影像及电子地图等。 6. 电子地图的应用:确定出行路线 确定地理位置 进行分类搜索
由本初子午线向
律
东向西递增
划分半球界线 赤道
20°W—160°E
特殊线
南回归线 23.5°S
东西经度分界线:
北回归线 23.5°N
0°经线本初子午
南极圈:66.5°S
线
极圈
东西半球分界线:
数量特征 备注
名称 划分南北半球 划分东西半球
划分五带
学海无涯
20°W 和 160°E
无数
无数
0°-30°为低纬度;30°-60°
划分高中低纬度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高纬度(60° -90°)
6.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
公转
定义
绕地轴旋转
绕太阳运动
周期
一天
一年
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地轴的变化 倾斜的,地轴北端指示北 倾斜的,地轴北端指示北极
极星方向
星方向
意义(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 四季变化现象、五带、昼夜
学海无涯
第一单元 地球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盖天说” “浑天说” “球形说”
不规则球体
2 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体的例证:月食、登高望远、海边观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3 描述地球大小的基本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为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4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旋转轴——地轴,地轴和地面的交点:北极和南极
5 经纬线(经纬度)构成经纬网——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赤道平行的圆
连接南北两极与
赤道垂直的半圆
形状特点
圆
半圆
长度特点
不相同(最长是赤道,最短是极 相同
点)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标度范围
0°—90°
0°—180°
零度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
相同度数的区 N(北纬)S(南纬)
E(东经) W(西
分
经)
度数的变化规 由赤道向南北递增
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5.划分界限
界线 纬线----赤道
范围 北半球(0°-90°N) 南半球(0°-90°S)
20°W 和 160°E
东半球(20°W—0°—160°E)
西半球(20°W—0°—160°E)
{ 判断东西半球:
小东:<160°E 小西:<20°W
热带—(0°-23.5°)北温带—(23.5°N-66.5°N) 北寒带—(66.5°N-90°N)南寒带—(23.5°S- 66.5°S) 南寒带——(66.5°S-90°S)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长短的变化
图示
学海无涯
7 时区:每个经度 15 度划分一个时区,全球一共划分 24 个时区。 8 计算时区 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
为负)。
9.五带的划分及其特征: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
热带(纬度 23.5°N~23.5°S):气候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 寒带(纬度 66.5°~90°):气候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纬度 23.5°~66.5°):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0. 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北半球的节气(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变化
3 月 21 前后 赤道
昼夜平分
6 月 22 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9 月 23 前后 赤道
昼夜平分
12 月 22 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月份 3.4.5 6.7.8. 9.10.11 12.1.2.
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七大洲从大到小)
(1)洲际分界线: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南美洲和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从大到小),其中北冰洋纬度最高,大西洋——喜马拉雅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和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1.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千米化厘米加五个零):①线段式 ②数字式 ③文字式 (2)图幅相同: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粗略。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
(1)一般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3)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