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教师教学照本宣科,令学生死记硬背;上课满堂灌,老师当演说家,学生当听众,老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不考虑学生学习能否巩固;也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教师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太少,语文实践活动机会极少。
久而久之,学生成了任人操纵的学习机器。
其实,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也只是“视而不见。
充而不闻,”这样学习语文,又岂能培养学生素质。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角色发生着从知识的“容器”到“超越型”学习的主体的裂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觉参与听说读写训练,就一定会有收获。
一、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
美国教育家T.J伯根说:“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是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欢愉的课堂教学环境。
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念和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接收,没有学生的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失败的。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给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传授者”的角色,而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素养,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感悟、把握,对学生进行正确而及时、适当的引导,开启思维,适时精要点评。
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甚至要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千方百计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助手,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语文课有一个通病,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课表面上热闹活跃,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培养。
教师总是提一些肤浅的,没有价值的问题,什么“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等,看起来是在搞启发式,实际上是无启无发,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学生可以不动脑筋,不作任何思考。
实际上,语文课堂教学讲究的活跃,是思维层次的活跃,是把学生的思维激活。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交流自己的观点。
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对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每位学生大胆质疑,开口讲话,并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讨论的机会,各抒已见,教师点拨,小结评价。
使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智力得到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在课堂中要让学生重视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要求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学习《孔乙已》我让每一位学生对这篇课文设计三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或让学生把教材内容进行扩展、补充延伸。
教《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续写皇帝回宫后,皇帝、大臣、骗子和平民百姓间又将上演一出怎么样的戏来?是喜、是悲、是闹?通过这些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大胆探索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三、语文课堂教学应培养参与合作意识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和他人合作,这是学好语文的保证。
教师要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做到不参与、不操纵、不越俎代庖,一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自己去决策、策划、组织、协调、实施、评价、总结。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以往教学中,我们感到最困难的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由于缺乏训练和熏陶,大多数学生缺少“主动出击”的思考、质疑、答疑的习惯和胆量,总是被动地听、记,课堂实际上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地方。
以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也很活跃,也比较投入,与老师的配合也不错,但学生的投入总不是那么到位,总让人觉得缺点什么。
采用这种方法后,学生投入的程度就大不相同了。
如我教《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可在上课前,按学生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历史、地理、诗词、新闻和录制五个小组,分别进行课前准备,各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
上课时,分组教学,人人参与,发现以这样的方式上课,学生一个个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查资料,去学习,效果特别好。
如我教《陈毅市长》时,让学生自编自演,扮演剧中人物,演绎剧中的故事。
也在课堂上进行推火车式朗读,演讲比赛,辩论赛,办手抄报,成语接龙,交流读书心得,说说心里话等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个体差异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气质、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教学方法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整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摸清不同学生的自主能力,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找准契机适时地赞赏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肯定学生别出心裁的理解,鼓励学生虽不成熟但独立思考的判断,即使幼稚片面的见解也不应斥责,要循循善诱帮助其纠正,决不轻易放过学生细微的进步,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能主动参与学习,开动脑筋,乐于探究。
在教学中,我每节课空出10—15分钟,让学生及时消化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这种知识讲究针对性、量力性。
针对性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练习,可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
量力性也就是题目难易适当,各层次学生均练,有所得。
这种课内训练,注重个体差异,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为学生的课外延伸学习创造条件。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深刻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使语文课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飞翔的天空,成为学生心灵泉水充分奔涌的溪流,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就一定能较快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