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劳动合同法课件2

第六章劳动合同法课件2



法院审理过程中,周莉莉认为,自己 在任职前向企业提交了入职申请,该申请 得到了企业领导的审核,在任职过程中, 自己也兢兢业业的工作,7月初,企业以不 符合任职要求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 为,既不合理亦不合法,严重侵犯了自己 的权益,要求企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企 业则认为,周莉莉在试用期内不能胜任企 业法务经理职位的工作,依据法律规定及 合同约定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是合法的, 在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上无懈可击,现同 意仲裁裁决,不同意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 施条例》第15条:“劳动者在试 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 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 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 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 资标准。”
⑸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的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4款规定: ①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以内; ②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 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⑹劳动合同法限定了试用期的约定条 件,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 的劳动权利。
案例评析:
• 《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 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 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 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可见,试用期 间的上限是确定的,一份2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不 得超过2个月。用人单位必须在这2个月内决定该职工是否 符合录用条件。如果不符合,应提出充分的证据,并在试 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一结束,用人单位就不得再 以职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了。
②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 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向用人 单位支付违约金,但用人单 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 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 分所应当分摊的培训费用。
⑸关于服务期的年限
《劳动合同法》第22条没有对服务期的 年限做出具体规定。应当理解为服务期的 长短可以由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确定, 但是,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协议确定服务 期年限时要遵守两点: 第一,要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不得滥用 权利。 第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较 长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调整机制提 高劳动者在服务期间的劳动报酬。
2

培训
为了鼓励用人单位对员工进行 培训,规范劳动培训行为,《劳动 合同法》第22条对培训与服务期 进行了规定。即: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 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 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 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约定违反服务 期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 培训费用。违约时,劳动者所支付的违约 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 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较长 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调整机制提高 劳动者在服务期间的劳动报酬。”
⑺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情形及 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83条:“用人单 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 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 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 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 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 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案例】能力不够试用期即被辞 生告公司诉求被驳

பைடு நூலகம்
⑷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⑸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⑹劳动报酬; ⑺社会保险; ⑻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 他事项。 ⑽劳动纪律、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2.特殊必备条款
是法律要求某种或某几种劳动合同必须具 备的条款。 有的劳动合同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立法中 特别要求其除了规定一般法定必备条款外, 还必须规定一定的特有条款。例如,根据 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和《私营企业劳动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 中外合资企业劳动合同和私营企业劳动合 同中应包括工时和休假条款。
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 致如何适用?
实践中,劳动争议案件 处理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即既有内部的规章制度又有 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在这 种情况下,法院认内部规章 制度还是认劳动合同?
规章制度、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 都是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 以何者作为依据将直接导致裁判结 果的差别,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也 势必产生重大影响。《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 〔2006〕6号)第16条规定:
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 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 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 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司法实践中 应以劳动者的请求作为适用规章制度 或劳动合同前提,劳动者要求优先适 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约定的,法院 应当予以支持。
【案例】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 容不一致如何适用?
• 同时企业还向其咨询“中标通知书相关法 律责任问题”时,周莉莉均提供法律责任 的理论观点,没有实质性和可操作性的观 点,后该项工作还是经企业原法律部经理 修改才得以完成。 由此,企业根据劳动合 同中如周莉莉在任职期间不能胜任企业安 排的工作任务的,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约定,解除与周莉莉的劳动合同关系。7月 底,周莉莉不服企业的解除行为,申请仲 裁,被裁决不予支持。


1.试用期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指在劳动合同的期限 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相互了解对方而约定的 考察期间,它是整个劳动合同期限的组成部分。 ⑴试用期的期限: 由于试用期内,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处于不 确定的状况,因而不宜过长。《劳动合同法》第 19条第1款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 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 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 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 期不得超过6个月。
• 而原告提供的法律意见尚需被告原法律部 经理修改,未能表现出高级法律工作者应 有的法学知识和分析、总结能力,其工作 表现不符合一般情形下对于法务经理的普 遍认知,故被告认为原告不能胜任法务经 理的工作,不符合录用条件,决定解除劳 动合同,并无不当。原告要求继续履行劳 动合同的请求,依据不足。据此,法院最 后作出上述判决。
第二节劳动合同 的形式和内容
一、劳动合同的形式:
劳动合同形式
书面形式
口头形式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内容
必备条款
可备条款
普通必备条款
特殊必备条款
㈠必备条款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是指法律规定 的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内容。 ⒈普通必备条款 ⑴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 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⑵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 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⑶劳动合同期限;
• 【实务操作指南】为了避免规章制度与合 同约定不一致导致适用依据的混乱,用人 单位应当保持规章制度和合同约定的一致 性,有必要时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规章 制度作为本合同附件一并执行,劳动合同 条款与规章制度的规定不一致时,条款自 动失效,以规章制度为准。
㈡可备条款
对于某些事项,法律不做强制性规定,由当事人根 据意愿选择是否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缺乏这种条款不 影响其效力。我们可以将这种条款称为可备条款。 一)法定可备条款 法定可备条款是指法律明文规定的劳动合同可以具备 的条款。 劳动合同的某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劳动者的 切身利益,但是这些条款不是在每个劳动合同中都应当具 备的,所以法律不能把其作为必备条款,只能在法律中特 别的予以提示。
• 王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驾驶员,与用人 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年底公司由于控制 成本,单位用车全部外包,根据企业内部 规章制度,劳动岗位没有了,单位可辞退。 于是公司通知王某,准备辞退他。王某认 为,他与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如果他 不担任驾驶员,用人单位应另行解决他的 工作岗位,双方遂发生劳动争议。

研究
2009年5月19日,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劳 动合同纠纷案,对原告周莉莉的诉讼请求作出不予支持的 一审判决。 • 去年5月,法学研究生周莉莉通过人才招聘进入一家 大型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双方签订了期限自2008年5月至 2010年6月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周莉莉担任法律部法务 经理职务,每月工资人民币25000元,试用期为2个月。同 年7月初,企业人事部门在对周莉莉进行试用期的综合考 察和评估中发现,业务部门向周莉莉咨询“法定代表人的 定义、职位范围及法律责任”过程中,周莉莉仅回答: “现有法律法规中无直接规定,内容散落于多部法律、规 定中”,并附了长达数十页的法律条文,
• 【评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 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法释〔2006〕6号)第16条的规 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 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 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 应予支持。本案中王某要求优先适用劳动 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应另行解决他的工 作岗位而不是辞退,王某的要求法院应当 支持。
• 【案例分析】法院经审理认为,试用期是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认知、了解而设定 的期限,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解除合同, 如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思想状况等不符合 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用人单位也可以解 除劳动合同。原告作为被告高薪聘用的法 务经理,应当具备与其岗位、薪资水平向 对应的法律素养和工作能力,能为具体业 务部门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持,原告对于 “法定代表人的定义、职位范围及法律责 任”未能作出明确的解释、概括,仅是简 单、机械地罗列法律条文来解答业务部门
①培训协议可以约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 定,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数额 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实施条例》第16条:“劳动合同 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培训费用,包括用 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 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 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 其他直接费用。”

⑵ 试用的次数: 《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2款规定: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 一次试用期。 ⑶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3款规 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 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 不得约定试用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