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的雾凇B.草叶上的露珠C.樟脑球变小D.冬天呼出的“白气”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3.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海市蜃楼B.水中倒影C.小猫照镜子D.日食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5.下列各种“影”的形成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一光的折射B.倒影一平面镜成像C.投影一光沿直线传播D.摄影一光的反射6.三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杯中,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ρ铜>ρ铁>ρ铝)( )A .甲杯B .乙杯C .丙杯D .原来装水一样多7.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 .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B .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C .通过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D .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画面8.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球,质量相同体积之比3:2,则甲、乙的密度比为( ) A .3:2 B .1:1 C .2:3 D .9:49.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

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 .远视眼,凸透镜B .远视眼,凹透镜C .近视眼,凸透镜D .近视眼,凹透镜10.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下列选项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 )A .B .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国产高原直升机AC312E试飞时,以飞行员为参照物,直升机是的,直升机从地面上升到4.2km的高空用时1min,则它升空的平均速度为m/s。

12.室内游泳池上方某处有一盏灯,在水中的游泳者看到该灯的亮度跟实际灯的亮度相比(选填“相同”、“亮一些”或“暗一些”),理由是灯光被(选填“反射”或“折射”)掉一部分。

13.小芳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用热水做实验,这是为了;小芳发现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

14.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镜中像到小红的距离为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小明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照向(选填“衣领”“平面镜”)。

16.体积为180mL的水结成冰后,质量为g,体积为m3.(ρ水=0.9×103kg/m3)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7.(5分)将一个质量为8.9kg的铜质零件,改用铝来做,质量是多少kg?(ρ铜=8.9×103kg/m3,ρ铝=2.7×103kg/m3)18.(5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求:(1)这个瓶子的容积;(2)液体的密度。

四、综合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28分)1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0.如图所示,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对应折射光线。

21.(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关系。

(2)实验中发现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放置。

(3)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在白纸上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4)正确调整实验器材成像后,如果将玻璃板在原来位置沿其所在虚线水平向左移动2cm,则蜡烛像的位置。

A.向右移动2cmB.向左移动2cmC.不移动22.(5分)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不断上移,为了能使像重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调。

(3)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号(选填编号)。

23.(3分)小铭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人射,如图甲所示:(1)小铭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应将纸板(选填“EON“或“NOF“)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观察现象。

(2)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如表所示),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

(3)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此时反射光线在。

(选填“纸板上”、“纸板前”或“纸板后”)24.(4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继续熔化周围的温度应该物质熔点,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

(2)图象中DE段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是过程。

25.(3分)小华在实验室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如图所示,实验前,在空水桶中喷洒烟雾,打开激光笔,可清晰观察到激光传播的光路。

(1)用烟雾显示光路,利用了光的(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原理。

(2)向塑料盒中加减掺有少量牛奶的水,会观察到右侧面的亮点A发生移动。

保持入射光和水槽不动,当水面(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时,发现水下右侧面的亮点会向下移动;若将水槽的右底部慢慢抬起,激光的折射角将。

26.(5分)小明和小华一起利用天平和量简来测定一个金属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立即开始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小华指出这样做是错误的,缺少一个重要的步骤是。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g,用量筒测量零件体积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kg/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如果小明按照步骤(1)错误操作继续实验,那么他最后测得的金属零件的密度与真实值比(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的雾凇B.草叶上的露珠C.樟脑球变小D.冬天呼出的“白气”【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解答】解:A、雾凇是水蒸气变成的固体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樟脑球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冬天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判断,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在1cm以内,达不到5cm;故A错误;B、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根据速度单位间的关系得,1.1m/s=1.1×3.6km/h=3.96km/h;与4km/h接近;故B正确;C、洗澡水的温度低于人的体温,较适合;100℃是沸水的温度,做洗澡水会将人烫伤;故C错误;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远远大于0.2s;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3.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海市蜃楼B.水中倒影C.小猫照镜子D.日食【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

故A 错误;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C、小猫照镜子,是一种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C错误;D、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音品也就是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