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降水和降水分布
5.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两条等值线中间出现闭合等 值线时)
关于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 (1)看等降水量线数值大小和递变:描述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2)看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判断影响降水量分布的主导因素。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降水受海陆位置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表明降水受地形影响) (3)看等降水量线的疏密:说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2)P区域等降水量线特别密集,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解析:(1)根据等降水量线分布趋势可知,Q处降水量小于 25 mm;分析Q地的位置特征可知其降水少的原因:处于东 南信风带内,且离海较远。(2)P处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南端, 山脉对西风气流的阻挡,造成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量的巨 大差异,因此等降水量线密集。 答案:(1)D (2)C
南北回归 大陆东岸 夏季多雨
夏季风影响
线附近 大陆西岸 常年少雨
副高或信风控制
大陆东岸 夏季多雨 中纬地区 大陆内部 降水少
夏季风影响 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大陆西岸 冬季多雨\常年多雨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高控制
两极附近 降水少(白色沙漠)
极地高压和东风带控制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赤道地区多两极少; 回归线附近东岸多西岸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
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低压、西风带影响降水多,高压、信 风带、极地东风带影响降水少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 形: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 流: 暖流—降水多、寒流—降水少。
全球变暖—全球性 ●人类活动
植被破坏、修建水库—影响局部地区
依下列过程分析:
不同气流运动所形成的不同天气状况
(08全国卷Ⅱ36)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 约3 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案例分析】副高位置的进退都我国东部雨带分布的影响
观我察国思降考水:集四中个夏城秋市的季降节水;在降季水节量分南布北上 有方什差么异共较同大特,点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
山地的迎风坡降 水多,背风坡降 水稀少
强度很大,多 为暴雨,且伴 有狂风、雷电
分
赤道地区常年 发生,中低纬
布 地区夏季午后
多分布于中纬 地带
山地迎风坡
热带、亚热带 洋面上和沿海 地区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 夏季多雨区 冬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常年湿润区
主要分布
原因
案例
全年多雨区 赤道附近
赤道低气压 热带雨林气候
• (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反之则小) (4)看等降水线闭合:判断地形。(等降水量线闭合,数值减小,多 为内陆盆地;数值增加,多为山地。
• 城市降水量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
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故降水多(“雨岛效应”)。 )
等降水量线密集,表示降水地区差异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表示地区差异小。
降水的分类
类 别
对流雨
锋面雨 地形雨 台风雨
成 因
近地面空气强烈 暖湿空气在锋面 受热,湿热空气 上抬升,水汽冷 上升,水汽凝结, 却凝结形成降水 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前进途 中,遇到地形阻 挡,被迫迎风爬 升,水汽凝结形
暖湿空气绕台 风中心旋转上 升时,水汽凝 结形成降水
成降水
特 点
强度大,历时短, 持续时间长,范 范围小,常伴有 围广,强度小 暴风、雷电
C.③
D.④
(3)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解析: 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如大气环流、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几乎相 同纬度的西风带(西北风)上,风应该是从陆地上吹来的, 为干燥风,不会给甲地带来降水,所以A、B项不正确。甲 地位于中低纬度大陆的东岸,附近是暖流,有增温增湿的 作用,所以降水较多,但不是影响这一地区降水多少的主 导因素,只是起到一个加剧的作用,D项不正确。因此只 有C项地形符合题意。甲地位于33°S,属于南半球的亚热 带季风气候,7月份气温最低,可以排除A、D两项。而C 项中最高月的气温较低,不正确,所以B项符合题意。乙 地降水较少,属于内陆半干旱气候区,因此对应的应是草 原带,B项正确。
短。
拉萨
大兴安岭
兰州
张家口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原因分析
• ①海陆位置:我国东南面临海,距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 西北深入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受海洋影响小。 ②季风影响:夏季风是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东部广大地 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受夏 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③地形分布:我国地形东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大高原 山地;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西部地 形地势阻挡了水汽进入内陆。
全年少雨区 夏季多雨区 冬季多雨区 常年湿润区
内陆、两极、热 内陆、极地高压、副高
带
30°~40°大 陆东岸
夏季风
30°~40°大 陆西岸 40°~60°大 陆西岸
冬季受西风 控制
常年受西风 控制
温带大陆、热带沙漠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降水分布
原因分析
赤道附近
常年多雨
赤道低压带控制
气流上升易产生阴雨天气 气 流下沉易产生晴朗天气。
冷
热
S 90° 60° 30° 0° DC B A
冷
30° 60° 90°N B CD
五、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1. 同线同值
2. 同图等距
3. 等降水量线密集,表示降水地区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若凸向高值区,则表示该地降 水量低于两侧同纬度地区; 弯曲的等降水量线若凸向 低值区,表示该地降水量高于两侧同纬度地区。 )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减少
600mm
800mm
1000mm
600mm
B
山地背风坡,
降水少
800mm
A
山地迎风坡, 降水多
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 天山迎风坡,B地则
400mm 200mm
位于地形封闭的吐
鲁番盆地,因此A地 200mm
降水大于B地。
200mm 400mm
A
400mm
200mm
50mm
59mm B
50mm
50mm
50mm
例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6~8月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 mm)。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Q处降水量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于25 mm,受信风带控制
B.大于50 mm,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小于25 mm,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小于25 mm,受信风带控制
例3:(2009·海南卷)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1 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2示意四地 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
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2)图2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