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设计手册
应力集中并避免失稳。而在其前、后端,则应着
重控制悬架系统引起的局部扭转。提高纵梁强度
常用的措施如下:
一、提高弯曲强度
1,选定较大的断面尺寸和合理的断面形
状(槽形梁断面高宽比一般为3:1);
2,将上、下翼缘加厚或在其上贴加强板;
3, 将受拉力翼缘适当加宽;
二、提高局部扭转强度
1,注意偏心载荷的布置,使相近的几个偏心载荷尽量接近纵梁断面的弯曲中心,并使合成量较小;
3) 由前、后悬架总成布置确定前、后悬钢板支架位置、减震器、缓冲块安装位置或空气弹簧支架安装位置、推力杆支架安装位置、稳定杆支架安装位置等;
4) 由转向系总成布置确定方向机安装位置、 中间垂臂支架安装位置或角转向器支架安装位置;
5) 由车身总布置确定车架各牛腿安装位置;
如上述几条中安装位置有干涉,则和相关设计人员勾通并协商统一解决。至此,车架基本框架就已完成,接下来就是车架各部分总成的细节设计2。
5,必要时可采用铰孔或冲压边缘修磨,以提高某些薄弱部位的疲劳强度;
五、减小失稳
1,在受压翼缘和厚度的比值不宜过大(常在12左右);
2,在容易失稳处加焊撑板;
3,在容易出现波纹处限制其平整度;
六、局部强度加强
1,采用较大的板厚;
2,在集中力较大处将纵、横梁局部贴加强板,必要时再将加强板压成肋或翻边;
3,加大支架紧固面尺寸,增多紧固件数量,并尽量使力作用点接近腹板的上、下侧。
GB1958-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1184-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GB3323-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焊缝质量分级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车架:汽车承载的基体,支撑着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非承载式(或半承载式)车身等所有簧上质量的有关机件,承受着传给它的各种力和力矩。
2,在偏心载荷较大处设置横梁,并根据载荷大小及分散情况确定连接强度和宽度;
3,将悬置点布置在横梁的弯曲中心上;
4,当偏心载荷较大且偏离横梁较远时,可采用K形梁,或将该段纵梁形成封闭断面;
5,当偏心载荷较大且分散时,应采用封闭断面梁,横梁间距也应缩小;
6,选用较大的断面;
7,限制制造扭曲度,减小装配应力;
4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车架总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纵梁等主要零件在使用期内不应有严重变形和开裂。
4.2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车架应有足够的弯曲刚度,以使装在其上的有关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保持不变并使车身的变形量最小;车架也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寿命,
1注:1,本文不包括全承载式车身的全桁架结构车架
2注: 2,零部件
6.2.1纵梁结构及强度设计
纵梁的形状及断面如右图1示:
纵梁受力极为复杂,设计时不仅应注意降低
各种应力,改善其分布情况,还应注意使各种应
力峰值不出现在同一部位上。例如,纵梁中部弯
曲应力较大,则应注意降低其扭转以应力,减小
4.3设计输入、输出要求
设计输入为设计任务书及底盘总布置图;
设计输出为车架总成图及相关分总成及零件图。
4.4设计过程的节点控制要求
车架总成要负责控制校核如下内容:
1)协调发动机及其附件在车架纵梁上的安装孔及牛腿安装孔;
2)横梁位置与底盘分总成(油箱、电瓶)及车身结构(前、中、后门、侧围立柱)的匹配;
3)协调制动管路、暖风管路、电线束、油路等管线在车架中的分布及穿线管;
4)校核底盘各总成间的运动干涉,相关总成的装缷空间(如缓速器、传动轴)。
5 布置要求
客车车架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各总成零部件的合理布置以及其方便维修性、可靠性和工艺性, 还要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车身对底盘的特殊要求, 如纵梁的结构、横梁和外支架(牛腿) 的位置及连接方式、行李箱大小、地板高度和通道宽度、驾驶区及座椅布置、车门数量和位置等。对同样型号的客车底盘, 不同的用户对车架的要求不尽相同, 甚至有较大的差异。
本标准起草单位: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志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车架设计手册
1,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客车底盘非承载式及半承载式车架的设计。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6 结构设计要求
6.1模块化设计要求
1) 由设计任务书及底盘总布置确定车架基本结构(三段式、直大梁1)和基本参数(轴距、前悬、后悬及前后纵梁开档、纵梁截面);
2) 由动力总成中发动机布置确定纵梁上发动机悬置安装孔位置;由冷却系总成布置确定水箱牛腿及风扇牛腿安装位置;由进气系总成布置确定空滤器支架安装位置;由排气系总成确定消声器支架安装位置;由空调总成确定压缩机牛腿安装位置;
纵梁:车架总成中主要承载元件,也是车架中最大的加工件,其形状应力求简单。纵梁沿全长方向多取平直且断面不变或少变,以简化工艺。有时也采取中间断面高、两边较低来保证纵梁各断面应力接近
横梁:横梁将左右纵梁连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车架总成,保证车架有足够的扭转刚度,限制其变形和降低某些部位的应力。有的横梁还需作为发动机、散热器以及悬架系统的紧固点。
车架设计手册
———————————————————————————————— 作者:
———————————————————————————————— 日期:
前 言
本标准由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批准;
本标准由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归口;
三、提高整体扭转强度
1,不使纵梁断面过大,在纵梁大断面处、横梁采用腹板连接;
2,翼缘连接的横梁不宜间距太近;
四、减小应力集中及疲劳敏感
1,尽可能减小翼缘上的孔(特别是高应力区),严禁在翼缘上打大孔;
2,注意外形的变化,避免出现波纹区或受拉严重变薄;
3,注意加强端部的形状及连接,避免刚度突变;
4,避免在槽形梁的翼缘边缘处施焊,尤忌短焊缝和“点”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