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在入职适应问题上的差异比较
2012-04-17
论文导读: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中,入职阶段普遍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
一个人第一年教学的情况如何,对他所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会产生持续数年的影响,会对教师用以调节教学行为的专业态度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在初入职阶段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环境的...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中,入职阶段普遍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
一个人第一年教学的情况如何,对他所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会产生持续数年的影响,会对教师用以调节教学行为的专业态度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在初入职阶段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环境的“骤变与适应”,这往往使得初任教师不得不面对各种“现实的冲击”(reality shock)。
所谓“现实的冲击”指教师在师范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教学理想在严峻、残酷的日常课堂生活现实面前的彻底破灭。
鉴于教师能否顺利应对这些“冲击”,常常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工作满意度乃至职业的持久性,因此教师入职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正如美国学者费斯勒(Fessler.R)所言:“创设灵活的教师教育过程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就是人们越来越关切初任教师的特殊需要。
”
虽然以往的相关研究多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但幼儿园教师同样在其专业发展初期会遇到各种“现实的冲击”,也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
而且由于学前教育活动自身的特殊性,初任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适应问题同中小学教师相比必然存在不同。
为此,本研究基于中小学教师入职适应的相关研究,就幼儿园教师在初入职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分析。
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入职适应问题比较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职业/生命周期研究框架、心理发展研究框架、教师社会化研究框架、“关注”研究框架以及综合研究框架等五种类型。
这些研究都普遍认为教师在入职初期的3~5年会是一个在受挫中求生存、在发现中挖潜力、在胜任中去强化的成长过程,必然由于面对新环境而遭遇许多共性的问题。
然而幼儿园教师的入职过程受制于自身专业实践的特殊性,所遭遇到的入职适应问题必然又会体现出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工作性质方面的问题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这都表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形式是以游戏化、情境[摘要]幼儿教师入职适应问题关系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由于学前教育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初任幼儿教师相比于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入职适应问题更具独特性。
本研究从幼儿教师初入职时的工作性质、岗位起点以及专业关注点等方面入手,对幼儿教师的入职适应问题同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相应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