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手厥阴心包经ppt课件

最新手厥阴心包经ppt课件


主治:①急性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疾;②咯血、呕血、 衄血等热性出血证;③疔疮;④癫痫。
临床应用 1.针泻郄门治疗胁痛:取郄门治疗肝炎后综合征及肋间神经痛,
用泻法,留针20分钟,针3次疼痛大减,针20次后余症消失(曾 昭寿,谌剑飞.辽宁中医杂志,1983;(2):43)。 2.强捻转针刺郄门治疗胆绞痛:取郄门穴,针刺得气后,施以强 而持久的捻转手法(两侧相同),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重 复捻针2~3次。一般针刺后疼痛即止(谷丰.辽宁中医杂志, 1980;(5):3)。 3.郄门穴注射葡萄糖液治疗急性乳腺炎:一侧乳腺患病,选病变 同侧穴,双侧乳腺患病,选双侧穴。每穴以10%葡萄糖液8—12 毫升,选用7号针头,垂直刺入,深约0.8~1.2寸(中指同身寸), 得气后,抽吸注射器中无回血即将药液在2—3分钟内注入穴中。 每日一次,如症状消失,再注射一次巩固疗效,连续三次无效即 改用其它方法治疗。共治疗82例,痊愈81例,无效1次(王智松。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1):47)。 现代研究 1.针刺郄门对心肌缺血的影响:在观察了针刺郄门改善急性心肌 缺血和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后,又观察了针刺前后慢性冠脉供血 不足心电图的变化。病人经内科诊断后休息30分钟作心电图检查, 然后立即针刺双侧郄门穴,采用中等强度刺激的提插捻转手
手厥阴心包经
来,又近乳房,乳房为泌乳之处,喻之为“池”,故而得名。 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部为第4肋间内、
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 及第4肋间神经。 主治:①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胸痛等肺心病证;②乳痈; ③瘰疬。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天泉(PC2) 定位: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图3—63)。 穴位释义:(1)天,高上为天;泉,水源。此穴在上肢腋下, 经气如瀑布自上而下,故名天泉。(2)天,指上部。泉,指水 溢出。本穴位于上臂部,当肱二头肌之长短头分歧之间凹陷处, 犹如上接天池穴之池水,逢凹陷处如泉水昌溢而出,故名天泉。
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 主干。
主治: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 热性胃疾;③暑热病;④肘臂挛痛。
临床应用 点刺曲泽治疗呕吐:在曲泽穴进行常规消毒,取明显暴露出之血
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后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即可,(江 西贵溪县中医院翟兴明、翟润民) 现代研究 电针家兔曲泽对心肚的影响:电针家兔“曲泽(双)”穴 区,并与 电针“膈俞(双)穴区对照;通过结扎心脏左冠脉心室支,观察家 兔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提示电针“曲泽”或“膈俞”能够明显地 加速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恢复过程,而电针“内关”对家 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恢复没有明显的效应,表明经穴之间存在 相对的特异性,也就是经穴和心脏之间存在着相对特异性联系 (曹庆淑.上海针灸杂志,1984;13(4):38)。
2、针刺郄门对肺功能的影响:其可改善因开胸而引起的纵膈摆 动,对血氧饱和度也有调整作用(杨甲三主编.针灸腧穴学.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23)。
前人经验
《针灸甲乙经》: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按语:郄门为手厥阴经的郄穴,有安神及止血的作用,临床多用 于心脏病症及血证,诸如心痛,心悸、心烦、呕血、咳血及衄血 等。
解剖: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布有臂 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①心痛、咳嗽、胸胁胀满等心肺病证;②胸背及上臂内侧 痛。
操作:直刺1—1.5寸。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泽(PC 3) 合穴 定位: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图3—63)。
穴位释义:(1)曲,屈曲;泽,湖泽。此穴屈肘在肘窝横纹凹 陷正中,与尺泽相平,故名曲泽。(2)曲,指屈曲。泽,水之 归聚处,较“池”浅而广。本穴为手厥阴之合,属水。喻水之归 聚如泽。穴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凹陷中,微屈其肘始 得其穴,故而得名。
前人经验 1.《针灸甲乙经》:心澹澹然,善惊,、身热,烦心,口干,手
清,逆气,呕血,肘瘛,善摇头,颜青,汗出不过肩,伤寒温病, 曲泽主之。 2.《干金要方》:主逆气呕涎,主手青逆气,主伤寒,温病身热 烦心口干。
按语:曲泽为手厥阴经的合穴,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痛,心悸、 胃痛,呕吐等证。对一些因热引起的病症,如署热转筋、吐泻之 证可点刺放血来治疗。
操作: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4.郄门(PC 4) 郄穴 定位: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3—64)。 穴位释义:(1)郄,孔隙;门,门户。此穴在腕后5寸两筋如门
的凹陷中,又是郄穴,故名郄门。(2)郄,指郄穴。门,指门 户。本穴为手厥阴经郄穴,位于掌后5寸,两筋相夹,分肉之间, 状如门户,故名郄门。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 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 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操作:直刺0.5~1寸。
5.间使(PC 5) 经穴
定位: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3—64)。
穴位释义:(1)间,间隙;使,臣使。此穴在腕后3寸两筋间, 心包为臣使之官,故名间使。(2)间,指二筋之间。使,指使 臣之意。本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穴,穴性属金,金应肺,《素 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又称 臣使,古代的官职名称,是将肺比喻为辅助君主的臣使,以辅助 心,调节全身,穴位于两筋间,故名间使。
法,留针30分钟,其间每5分钟行针一次,针后又即刻作心电图 检查。结果表明,针刺郄门治疗多种病变导致慢性冠状供血不足 确有一定即刻效果,其中对冠心病不伴严重心律失常者效果较好, 对长期患有风心病、肺心病、高心病等引起冠脉供血不足或伴有 严重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等作用较差。总之,针刺郄门不仅对 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且对慢性冠状供血不足亦 有——定的疗效(殷克敬,贾成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 13(2):封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