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3.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 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 D A. b B. d C. q D. p 4.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 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C )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物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准焦螺旋 5.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 C ) A.以目镜倍数为准 B.以物镜倍数为准 C.目镜与物镜倍数的乘积 D.目镜与物镜倍数之和
区别对错
火眼金睛:在显微镜下观察物像时,眼睛与镜筒 之相关位置应是下列哪一幅图?
A
B
C
D
B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光线
载物台
白亮的视野
反光镜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3.观察:放—压—降—看—升—调
把印有“e” 字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使要观察的物像正对通光孔,玻片两端用压 片夹压住。然后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 粗准焦螺旋 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直 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左 物镜)。用_______眼在目镜中观察,反向 转动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 粗准焦螺旋 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生物学的探究工具
显 微 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11
10
1 9
目镜
2 3 4 5 6 7 8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通光孔 压片夹 镜柱
13
12
14目镜镜筒 细准焦螺 粗准焦螺旋 镜臂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镜柱
放置标本
目镜 作用:放大物像
细准焦螺旋 作用: 升降镜筒,升 降幅度很小
逆升顺降
载物台 作用:放置 玻片标本
通光孔 作用:光线 通过
压片夹 作用:固定 玻片
遮光器 作用:调节 光线强弱
反光镜 作用:反射光 线,有平面镜 、凹面镜两种
光学结构
镜头——目镜:无螺纹,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有螺纹,长,放大倍数大
反光镜—— 平面:调暗视野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放大倍数小
放大倍数大
小组互动:
外界光线通过哪些结构到达 我们眼睛的?
反 光 镜 光 圈 通 光 孔 物 镜 镜 筒 目 镜
1.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 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 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_______,最小的放大倍数_______。假如现在观察 600 50 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 __________,物镜为_______。 15 10 2.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其中可以 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 ) A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
A.④和⑤;
B. ③和⑥; C. ①和③;
D. ②和⑥。
关于放大倍数:
一行细胞数目变化,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规律计算 (考虑长度、宽度) 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目,放大倍数的平方与视野范围成反比计算 ( 考虑面积) 例如: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10×时,视野被64个分生组织 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分生组 织的细胞数为( ) A 2个 B 4个 C 8个 D 16个
三、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 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 光孔
转动粗准焦螺旋, 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 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 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 看,同时逆时针方 向转动粗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长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 螺旋,使看到的物 像更加清晰
6、用镊子将一只死蚂蚁,或将一根 头发放在载玻片的正中央可否观察到 它们的内部结构? 不能,因为不透光
显微镜基础知识和应用
1、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2、显微镜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3、放大倍数变大 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有两种情况: 扩大4倍 10x10 10x40 细胞单行排列 8 2 除以扩大的倍数(4) 4 细胞均匀分布 64 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42)
你来答:
1.有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 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 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 较多的细胞,宜选用(C ) A.甲/丙 B.甲/乙 C.乙/丙 D.乙/丁 2.甲同学看清高倍镜下物像后,乙同学却看 不清楚物像,乙同学应调节( B)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 D.反光镜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比较:
视野范 物镜与镜片 视野亮度 物象大小 围 间的距离
低倍镜 大 大 亮 小
高倍镜
小
小
暗
大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 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 镜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方, 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 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
凹面:调亮视野
机械结构
准焦螺旋(粗、细):使镜筒升、降
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大、小):调节视野亮、暗
总结:
1.目镜镜头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关系,即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放大倍 数越大。物镜镜头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关 系。(正物反目) 2.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即上下倒,左右也倒 ,如:若将载玻片上写一个“b”,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的应是“q”。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度与宽度 ,即:若显微镜放大了100倍,指的是其长度和 宽度都放大了100倍。
4、倒立的物像:上下左右相反
如下图经显微镜放大后得到:
放大
旋转
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
例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 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要 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例2.“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
请你指出使用显微镜操作中不规范的地方。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2.对光:升—转—看—调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约2厘米; ②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的转动板,不要 用手直接推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③把一个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 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 同时画图)。转动 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 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光线强时,用 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四、收镜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 片标本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 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 4、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5、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 •对光
•观察 •收镜
注意事项
• ①: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的物象, 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 ②:换上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 ③:使用原则: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粗准焦 螺旋后细准焦螺旋。 • ④:物象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物体的移动方向是 相反的。观察到的物象如果偏向右上方,要想 让它移到中央,应向______移动玻片,此时 右上方 物象向左下方移动。
6.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 B A.调节焦距 B.调节光亮度 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像清晰度 7.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 相比,其( C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越长倍数越低
插在镜筒顶部, 可调换, 5X, 10X , 12.5X
镜筒
连接 目 镜 和 物镜
转换器
作用:安装 和转换物镜镜 头
注意:转动 转换器时不 能扳动物镜
物镜 作用:放大物象 越长倍数越 高
低倍镜
高倍镜
镜臂
连接作用
镜柱
支持作用
镜座
支持和稳定作用
粗准焦螺旋 作用: 升降镜筒,升降 幅度较大
三、观察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e
你来试一下吧?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物镜
载物台
试一试:上下左右移动玻片标本
目镜内看到的是:倒像
e
上左 下右 相相 反反
试一试:上下左右移动玻片标本
e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4.收镜
①、实验完毕,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 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②、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动到垂直方向。 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 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镜筒下降。 ④、按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送回镜箱,放回 原处。
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 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 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 好目镜
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 光孔(注意不要 用手扳物镜!)
把一个最大的光圈 对准通光孔,左眼 注视目镜,右眼睁 开,同时用两手转 动反光镜,使光线 通过通光孔反射到 镜筒内。直到整个 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凹面 8.当显微镜物镜由低倍换成高倍后,视野亮度比原来_ __,此时可采用的方法一是换成___反光镜,二 暗 是将_____调大。 光圈
9.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 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 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 污物在( D ) A、玻 片上 B、物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