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作文立意新

中考作文立意新

中考作文立意新【篇一:中考作文立意指导教案1】九年级作文教学案(3)教学内容:作文的立意(1)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立意力求有新颖的视角,能多角度思考。

2.学会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

3.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立意的思维技巧训练。

教学难点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寄语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山如此,写作文也同样。

不同角度的立意,自会有他不一样的精彩。

如何让思维开阔、深入,让立意异彩纷呈、熠熠生辉呢?今天我们来进行立意方面的专项训练。

我希望今天这节课不仅仅是绽放思维之花的一堂课,更希望他成为收获智慧硕果的一堂课!二、课堂讨论:什么是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

是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的红线。

写作文要意在笔先,也就是作文时,先要确定好中心思想再动笔,不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写了一部轰动世界的书,书名是《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以她的所见所闻,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南方奴隶制的黑暗和反动。

这部书的中心思想,斯陀夫人在动笔之前就确定了。

她曾对亲戚说:“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让全国的人都知道奴隶制度的野蛮与残忍。

”于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诞生了。

因为它立意深刻,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世界,出版后的几天内就卖了一万多册。

由于这本书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斯陀夫人受到美国总统林肯的接见。

这件事也证明了立意关系到一部作品的成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学生就以下几个作文标题练习先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你就是我的依靠。

生活的味道。

伴我成长。

三、课堂讲授:立意要切题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怎样才能算是切题呢?我们就拿《尝试》为例来作一下说明。

从作文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单纯的命题作文——一篇简单记叙文,要写好这篇考场作文,正确理解“ 尝试”的含义是最重要的。

尝试,即第一次有意识地去做某事。

“尝试”是主动的行为,不是被动的、偶然的行为、经历或遭遇,不是对生活的被动体验、感受等。

所谓“主动”,就是主人公面对一种新的情境,从主体意识中萌发出来的想要一试身手的愿望和追求并付之于行动(包括心理行为),并在此后获得了思想、情感上的收获、经验、教训等——这种主动行为并不排除主人公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所进行的尝试。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写许多尝试性的事件,如:做饭、洗衣、缝衣、登山、划船、打工、游泳、学开车、做生意、跳舞、吸烟等等,正面的反面的都有。

可是无论从正面写还是从反面写的尝试性事件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立意。

例如,都写劳动,有人通过劳动的尝试,体验出劳动的艰辛,父母的辛苦,劳动的伟大,读书的重要等,从而激发起珍惜学习生活、发愤学习,决心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思想感情;这样才可以说是符合题意的,而有些人却得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结论,从而产生厌恶劳动,鄙视劳动的思想感情,这种意义显然不正确,思想内容显然是不健康的,因此也是不切题的。

所以说,问题不在于写什么事件——正面事件如果没有正确的立意,肯定写不出好作文;反面事件如果有正确立意,也可能写出质量上乘之作。

? 要想写出切题的文章,我们通常可以抓住以下两点来重点把握。

1.准确?所谓准确的把握题旨,就是要正确的理解题目的基本要求即明白题目究竟鸟的评说/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鹜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试举几篇为例来说明:? 〔例文一〕?麻雀与燕子的对话?在一个树木茂密的山岗上,居住着麻雀、燕子、黄鹂、百灵、还有鹦鹉、喜鹊、苍鹰等鸟儿。

它们整天在这个茂密的树林里吵吵嚷嚷,争论不休。

它们是为了争夺食物吧?不,它们在这里是为了炫耀自己在百鸟中的本领,想取得比别的鸟们优越的地位。

吵得最凶的要数麻雀和燕子了。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并不示弱,她一边报复麻雀一边嘲讽麻雀一边嘲讽黄鹂,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呢,又说百灵声音悦耳但动机不纯??她们就这样互相揭短,互相攻击着。

看来,鸟儿没有宁日了。

这篇文章,小作者显然是没注意审题,没有正确把握题旨。

题目要求写的是对话的片断,而小作者所写的小文章虽然与所给材料有关,但无一句是对话。

这篇短文只是对诗的一种概述和转述,是对材料重复的叙述。

〔例文二〕?麻雀与燕的对话?麻雀是生就的家鸟,只会在屋檐下树枝上做巢,居住在巢里或栖息在树枝上,喜欢成群结队,叽叽喳喳地绕着人们的房舍觅食,在田野里偷谷子吃。

一天,她们碰上了燕子。

燕子是冬飞南夏飞北的候鸟,麻雀不能理解燕子何以要那么不顾疲劳的长途远飞。

冬天,燕子又要飞走了,麻雀议论了:“看我们姐妹,冬天不怕冷,你们厚厚的羽毛还不保暖吗?你们为什么不能象我们一样常年住在北方呢?真是些儒夫!”燕子无言以对,她怎能解释得清呢?心想:我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呀!我们身体的特征让我们必须随着季节冷暖的变化而南来北往呀!?这篇文章,小作者也是没有正确把握题目要求。

文章以说明、叙述为主体,两种鸟之间没有对话,只有麻雀对燕子说了一些话,但是燕子什么也没有说,只有心理活动而己,显然不符合题旨的要求。

? 〔例文三〕?黄鹂与鹦鹉的对话?在广州工作的叔叔回家看望奶奶,带回两只可爱的鸟,一只是黄鹂,一只是鹦鹉。

鹦鹉见有人来就会说:“您好!您好!”“欢迎!欢迎!”一类的话,特别招人喜爱,而黄鹂会唱出动听悦耳的歌,也引得大家赞叹不绝。

可是两个鸟常常互不服气:你青睐这个鸟时,那个鸟不免有些妒意。

有一天,正当我赞美黄鹂动听的歌声时,只见鹦鹉撇撇嘴说:“她唱得好听,还不是凭她妈给她的一副好嗓子,自己有何能耐?”黄鹂也不甘示弱,抖抖美丽的羽毛,伸伸脖子,尖着嗓子说:“她能言会道,又怎么样?她说的哪一句是自己的主见,还不是毫无原则。

”“谁没有原则?”鹦鹉叫起屈来。

“就是她,就是她,不然,为啥有‘鹦鹉学舌’的成语呢?”听着两只鸟的争论,我陷入了沉思。

在这篇作文中是以叙述为主体,作者转述出鸟儿的争论,显然不是直接对话:文中两种鸟分别与作者的对话,作者殷勤地充当两种鸟的裁判并“陷入了沉思”,这不是两鸟的对话,真不知作者“沉思”什么?这显然是立意不清楚。

2.鲜明?所谓立意要鲜明,是说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让别人清楚地知道你在写什么,不能忽略对命题(或材料)的特定含义的把握而泛泛地展开,这样就会造成思想不鲜明,中心不突出,使别人看到你的文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从前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

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

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

于是又画上柏树。

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 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当他把这幅画送给朋友时,朋友怎么也看不出这幅画要表现什么。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作品只能有一个中心,如果这也想表现,那也想表现,结果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

同学们在确定了中心后,写作时所有的事件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例如要写“一位善于启发学生的老师”,就应选择这位老师如何启发学生的典型事例去写,而不要既写这位老师热爱学生又写这位老师的幽默风趣,还写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等等。

结果,文章不伦不类,没有了中心。

俗话说,“船老大多了要翻船”,写文章也是这样。

一篇文章只能立一个“意”,表现一个中心,否则,意多势必乱文。

四、课堂讲授:立意要阔1.出示:立意要阔就是要会运用发散思维,就是要横向扩展发散,把人、事、景、物、理联系起来。

2.以“手”为例,让学生多角度立意。

3.从学生立意的展示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立意的角度:可从外形、颜色、成因、功用、关系、象征等角度立意。

4.在相互交流提高的基础上再以“台阶”为题,分组合作多角度立意。

5.教师出示多角度立意示范:a、沧桑的台阶、朴实的台阶——颜色b、给别人一个台阶(宽容)给自己一个台阶(善待自己)给孩子一个台阶(家庭教育)给学生一个台阶(学校教育)——象征c、走自己铺设的台阶(创新进取)为别人铺设台阶(无私奉献)上台阶与下台阶(人生态度)永无尽头的台阶(修养、科学)——功用 d、台阶的材料(人生态度)——成因 e、有规律的台阶、整齐的台阶——外形 f、相互支撑的台阶——关系 6.出示话题“良师”,让学生构思立意。

在学生陷入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从人、物、景、事等方面联系,分析“良师”的本意、比喻意、引申意等。

教师再展示“良师”的立意示例:人: a、老师b、学习生活中给你鼓励、教育、启示的,不论老少、不论在学校教没有教过你的都可以为师。

物:a、植物如瓦砾间顽强生长的小草,成熟时总低着头的稻穗,毫不屈服、节节攀升的劲竹??b、动物如团结协作的蚂蚁,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蜘蛛,遭重创仍然热爱生命的蝴蝶??c、自然事物如沉稳的山,风雨后的彩虹,启迪做人的书籍??事:奋进中的挫折、生活中的教训等都是我们的反面教员,也可以为师。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痛苦警戒我们少走弯路,这难道不是良师吗?五、本次作文训练题:题目: 我读懂了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二教时学生习作,老师来回巡视并指导写作。

题目: 我读懂了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篇二: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如:《分享》、《抉择》(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如:《这也是一种美》《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2.何谓审题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学生齐读)3.从题目中审出什么(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

(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一道风景线》(“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失误:自然景色、考试作弊、环境破坏、乞讨老人《送你一轮明月》 (学生思考)含义:友情、亲情、安慰、鼓励、希望。

最好虚实结合(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

《下雨天,真好》(3)审清限制要求。

(文体、人称、范围等)《这一天,让我铭记》:记叙文、第一人称、一天之内注意:题目后的写作要求,字数、体裁等。

4.怎样审题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大家看这个题目,逐字推敲,看写作时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