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广告案例分析

电视广告案例分析

电视广告案例分析
一、商业广告
1、苹果Think Different
广告文案: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And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翻译: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致敬,
他们我行我素,
桀骜不驯,
惹是生非,
就像方孔中的圆桩,
他们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他们既不墨守成规,
也不安于现状,
你尽可以赞美他们
否定他们,
引用他们,
质疑他们,颂扬抑或是诋毁他们,但是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他们让人类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
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
只有疯狂到认为
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
广告背景:
Think Different是广告公司TBWA\Chiat\Day纽约分支办公室于1997年期后期为苹果公司创作的广告口号,曾用于知名的电视广告、数个广告印刷品以及数个苹果公司产品的电视广告与广告印刷品中。

苹果公司在2002年的Switch广告活动开始后停止使用这个口号。

短句"Think Different"被指在文法上是错误的并应写成"Think Differently",如果将它视作一项怎样去想而非要想什么的陈述时这并无不正误(正如"Think Green"或"Think Big")。

"Think Different"亦回应了国际商业机器的长期口号"Think"。

批评家指责苹果公司意图将其品牌联结到可能不赞同苹果公司产品的历史著名人物身上,苹果公司回应他们是在向该些人物致敬,而实际上当中许多人,例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苹果公司存在时已不在人世有助于支持这一论点。

1997年,重回苹果担任CEO的乔布斯,推出了著名的《Apple Think Different》广告,来传递苹果的价值观:“Think Different是什么?是那些具有独立的思想的人;是那些有勇气抛弃世俗的眼光特立独行的人;是那些具有空杯心态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是那些不甘庸庸碌碌、为了追求个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人;是那些想改变世界的人。

” Think Different
的价值观决定了苹果公司的目标用户群体。

而苹果公司则将全部精力放在那些“具有Think Different价值观”用户身上,满足他们的极致体验。

广告分析:
长达一分钟的广告涵盖多个历史人物,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鲍勃·迪伦(Bob Dylan),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约翰·列侬(John Lennon)及大野洋子,富勒(R. Buckminster Fuller),爱迪生(Thomas Edison),阿里(Muhammad Ali),特德·特纳(Ted Turner),,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甘地(Mahatma Gandhi),艾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吉姆·汉森(Jim Henson)与青蛙柯密特(Kermit the Frog),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及毕加索(Pablo Picasso)。

广告片以一个年轻女孩睁开眼睛为结尾。

Think Different的价值观决定了苹果公司的目标用户群体。

而苹果公司则将全部精力放在那些“具有Think Different 价值观”用户身上,满足他们的极致体验。

成为苹果反败为胜一个显著性的标志,苹果从此推出一系列i产品。

i就是我,也就
是我的产品系列,一个字母也浓缩了苹果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个人主义、简洁专注的风格,这也是苹果诸多优秀的来源。

2、苹果Photos Every Day
广告背景:
苹果发布iPhone的新广告“Photos Every Day”。

有关iPhone 5的电视广告,苹果多采用节奏明快的背景音乐,来展示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

而这一次突然改变了广告的风格,将关注点集中在了“相机”上。

从iPhone诞生以来,可以说已经改变了我们很多生活习惯,“拍照”不能不说是其中之一吧。

从过去相机更多用来留念到现在可以记录每天的生活;从过去将在相册中保留照片到现在可以立即与朋友分享感动;没有iPhone的世界和现在,对于拍照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了吧。

视频中也收罗了世界各地的景色,例如,日本的富士山。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拥有太多摄影的知识,也不需要昂贵的装备,当灵感撞击快门时,无论谁都能够拍摄出动人的景象。

另外,尤其是对于不太了解摄影知识的孩子们,iPhone的拍摄方法更加简单和直观,拍照的乐趣也就离他们更近了一步。

广告的最后一句——“Every day, more photos are taken with the iPhone than any other camera.(每天,用iPhone拍摄的照片要比任何其他的相机都多)”。

广告分析:
作为苹果发布iPhone的最新广告,广告主要体现的是苹果手机的拍照功能,广告通过展现不同场景的拍摄画面来变现这一主题。

这个视频没有华丽的吹嘘,只是单纯的展示用户每天顺时顺地使用iPhone拍广告的场景,真实而不做作,让用户看了能引起共鸣。

在视频最后说了一句:每天用iPhone拍的照片已经比世界上所有的相机都要多。

回归用户,回归自我,这才是苹果的救赎之路。

二、公益广告
1、濮存昕《文明之光》
广告背景及文案:
有人这样问过我
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
我说不
公益广告对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
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
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并且我更相信
每个人的心灵都象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我相信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
(在路旁,一个正在跑步的大学生,将别人丢弃在外面的垃圾,放入了垃圾箱)
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
(在街边,一个装卸工人,默默的将挡在盲道上的箱子搬开,以便盲人通行)
也有时候可能是一张纸的厚度
(在公园,一个小男孩,为了怕把椅子踩脏,用一张洁净的纸掂在脚下去够挂在树上的风筝)
我相信
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
(电梯中,一位气质优雅的白领女性,怕把熟睡的婴儿吵醒而特意压低打电话的声音.此时,母亲的笑容说明了一切)
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
(公车站,一名公车司机,在耐心地等待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赶车老人,此时,一个眼神的交汇说明了一切)
有时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分温暖
(大雨中,在高楼下的两个陌生人,共撑着一把红色的雨伞,此时,无声的温暖,沁入人心)
我相信
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
就象奥运火炬传递一样
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
我相信你
相信屏幕前的你
更多的来发现来释放自己文明的热情
文明的中国盼奥运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广告分析:
广告以讲述的方式表明公益广告带给公众的指导力量,语言平实,诉说诚恳,可以说是为公益而公益的广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