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东商业分析

京东商业分析

京东分析
一、京东简介
京东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是中国B2C市场最大的3C网上购物专业平台,是中国最大的电脑、数码通讯、家用电器网上购物商城,产品包括数码、家电、手机、电脑配件、网络产品等数万种商品直销。

201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自营式B2C电商市场的占有率为56.3%。

目前,京东集团旗下设有京东商城、京东金融、拍拍网、京东智能、O2O及海外事业部。

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JD),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

2014年,京东市场交易额达到2602亿元,净收入达到1150亿元。

二、业务发展
京东商城作为B2C零售企业,收入来源主要以商品零售为主,商品来源于各类产品的生产商和渠道商。

其目前主要的销售渠道为B2C电子商务网站,客户可以通过在线订购或电话订购的方式来购买商品,并选择在线支付、货到付款和自提等方式支付货款并收到货物。

京东先后组建了上海及广州全资子公司,将华北、华东和华南三点连成一线,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覆盖在京东商城的物流配送网络之下;同时不断加强和充实公司的技术实力,改进并完善售后服务、物流配送及市场推广等各方面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条件。

京东商城组建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沈阳、西安为中心的六大物流平台,以期能为全国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的配送服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公司的业务空间。

三、前景分析
1、零售排名
2014年1月,长江商学院全球化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在线零售业报告》,指出中国在线零售业,具有五大模式,分别为价值链整合模式、开放平台模式、O2O 模式、特卖模式、社交模式。

其中,京东是价值链整合模式的典范。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33741.0亿元,同比增长26.2%,增速较上年加快6.4个百分点,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2个百分点。

在2014年中国零售百强名单中京东排名第三。

2014年中国零售百强排行榜名单:
2、电商地位
电商对零售百强销售增长的贡献超过八成。

2014年,进入百强的零售企业中,有7家电商,销售达到1104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1%,占百强整体销售的比重为32.8%,较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7家电商销售高速增长,对百强零售企业整体销售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2.7%,较上年电商贡献率提高28.7个百分点。

其中京东的销售额达到2602万亿元,增速到达113.46%。

3、商业模式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电子商务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将中国在线零售业,划分为五种基本商业与运营模式如下:
作为中国电子商务自主平台的领军企业——京东商城,以一己之力,在2012年搅动了整个电商行业,大规模开展促销活动,引发了传统商业巨头,进入到电商行业的浪潮,体现了其在业界的巨大影响。

京东的商业模式为价值链整合模式,是以产品流管理为战略核心,以现金流管理为系统支持,以信息流管理为资源,整合方法的纵向非一体化。

在线零售业态,具有业务闭环、平台开放和长期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

从产业价值链要素管理角度看,价值链整合模式致力于,在产品流管理方面,建立起完善和卓越的供应链服务竞争优势,成为供给与需求之间,值得信赖的商品流通服务商。

透过建立与产品流管理相匹配的信息流管理技能,提供公共商业智能服务,促成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市场均衡。

从商业价值角度看,价值链整合模式,有助于提升商业社会的整体管理绩效,帮助制造业提高信息化水平。

刘强东从宏观层面,抓住了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机遇,准确定义了,网上销售3C家电的用户需求,深刻解读了用户购买家电产品,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要实现的目标,即顾客看重的,不是销售渠道,而是更低的价格、相应的质量保证。

基于此用户价值定义,京东为顾客提供了一整套,网上销售的解决方案。

(1)京东商城的直接利润来源为赚取采购价和销售价之间的差价:刘强东紧紧抓住了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两条曲线,让京东商城做到了以强大的IT系统,消化每天发生的1500份订单;在线销售的产品品类,超过3万种,产品价格,比线下零售店便宜10%-20%;库存周转率为12天,与供货商现货现结,国美、苏宁的库存周转率为47天-60天,账期为112天;费用率比国美、苏宁低7%,毛利率维持在5%左右,向产业链上的供货商、终端客户,提供更多价值。

(2)开放平台商家:此项收入包括年费、技术服务费、仓储运输费。

京东商城的开放平台,在2010年12月上线,2011年,京东商城开放平台,基本上保持200%-300%的增速,收入为57亿元人民币。

2012年的主要建设方向,为团购、虚拟产品、服装、鞋帽,以及对并购垂直B2C网站的整合。

(3)广告费:2010年京东广告收入达到了1000万,2011年实现5000万左右的收入。

刘强东预计到2015年,广告平台收入,将达到5亿至7亿。

四、发展策略
(1)商业模式需进一步创新
京东商城模式,与亚马逊初期相似,对产品的熟悉、对顾客心理的掌控、对网络市场发展的推动,帮助刘强东,成功地将3C产品引入了网上市场,其初期商业模式的创新可圈可点。

但是,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演化为最激进的,改变产业模式创新,正在进行向产业链后方延伸的商业模式创新,为各类商业用户提供如物流和信息技术管理的商务运作支持服务,并向它们开放自身的20个全球货物配发中心,同时大力进入云计算领域,成为提供相关平台、软件和服务的领袖。

而京东商城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

(2)从“单品海量”到“多品微量”
京东除了沿用一直的低价,并未在用户体验、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即便打赢价格战,其商业模式,也会制约其发展。

销售额迅速增长的速度,导致服务、营销乏力,造成了京东口碑的混乱,顾客心中的京东,是“便宜、便宜、再便宜”,只有低价的印象,而无其他品牌含量,对于一家电商的领军企业来说,是一个严重的缺陷。

在把规模放大之后,你必须牺牲需求的多样性,在批量和需求的多样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是量越大越好。

谁说只有单品海量才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未来个性化的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平台化协作,这个才是能看得到的未来。

因此,未雨绸缪,不再执迷价格红海的混战,瞄准未来的发展趋势,创新定位新的商业发展模式,积极为转型“B2C”模式做好准备才是京东发展之路。

(3)加强品牌建设
价格战,只是电子商务的权宜之策,绝非长久之计。

利润,是企业能够保证存活的前提,传统企业如此,电商企业也不例外。

随着网购模式的成熟,价格战将逐渐向“价值战”转变。

从商品价格、商品质量、物流快递、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才能保持、扩大市场份额。

明确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效应,实施差异化竞争是京东商城较好的选择。

即便是实施低价策略,也应有商业道德的底线。

(4)干自己擅长的,不盲目追风
如今的”互联网+”口号非常响亮,然而如何利用这样的新技术,是让互联网公司从线上到线下来,还是传统行业从线下走到线上去,前一种模式是“互联网+”,后一种模式是“+互联网”,到底该怎样去做,取决于哪一种方式效率最适合自己。

例如沃尔玛是“+互联网”由传统零售业到线上做电商,而亚马逊则是充分发挥自己网上的优势,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取代沃尔玛,不能打败沃尔玛,那就干自己擅长的事,它离开了电商主页,现在收入的20%来自云计算和交易
平台。

因此在“互联网+”这股热潮中,如何量力而行,不盲目追风,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