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理综三模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理综三模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u 64 Fe56第I卷(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个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甲基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B. 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酶的用量和温度C.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中, 可以通过调节灯与烧杯的距离来模拟光照强度的变化D. 因为西红柿富含糖类,可以用作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2. 有关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合成ATP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 纤维素属于大分子化合物,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C. 在人体内,脂质有贮存能量、调节代谢的作用D. RNA和DNA都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3. 有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会增强C. 脑细胞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 人体和动物细胞中, 若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4. 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

该4n的植物与原来的2n植株A.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B.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C.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地理隔离D.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5. 在下列各项中,A、B之间的关系不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A A:种群密度,B:种内斗争B A:抗原,B:抗体C A:抗利尿激素,B:细胞外液渗透压D A:促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6.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

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以及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的影响,特将实验结果绘成以下两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Z浓度A. 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是促进生根B. 由图1的结果不能判断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C. 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D. 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X>Y>Z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晶体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燃烧产物中的SO2排放C. pH<7的雨水称为酸雨D. PM 2. 5含有的有害元素铅、镉、铬、钒、砷等均是金属元素8.右图表示25℃时,向0.1mol·L—1的一元弱酸HA中加水稀释过程的变化图像,则图中纵坐标y表示的是A. c(H+)B. 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aC.D.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9.异丙基苯()的一氯代物共有A.5种B.6种 C.7种 D.8种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各为0.1mol的羟基和OH—离子中含有的质子数目均为0.9N AB.标准状况下,22.4LO2与44.8LSO2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N AC.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D.0.1mol/L的磷酸钠(Na3PO4)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一定大于0.1N A11.已知有下列芳香族化合物,请推测第10列有机物的分子式为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A.C60H46 B.C60H44C.C60H42D.C60H4012.X、Y、Z、W、R是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与Z同主族,X与Y可形成18电子分子X2Y2,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所处的周期数相同,R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2Y2分子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WR3制备单质WC. X与Z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Y、Z、W的简单离子半径:Y﹥Z﹥W 13.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FeO(s)+CO(g)Fe(s)+CO2(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甲,图乙是T1温度下该反应的c—t关系图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恒容恒温条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氦气,化学反应速率将变快B.若容器的容积不变,降低温度,c(CO2)/c(CO)减小C.保持恒容恒温(T1)条件,8min达化学平衡状态时,v(CO) =0.0625mol/(L﹒s) D.保持恒容恒温(T1)条件,8min后再加人足量FeO粉末并充人1.5mol的CO气体,重新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33.3%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其中14、18、20题为多选,15、16、17、19、21题为单选。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物体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关系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加速度大小在不断减小,速度大小在不断增加B.加速度方向始终不变而速度方向在时刻变化C.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时刻不变D.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15.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 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 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A.球B 对墙的压力增大B.物体A 与球B 之间的作用力增大C.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减小D.物体A 对地面的压力减小16.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卫星甲、乙、丙在如图所示的三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甲和乙的运行轨道在P点相切。

不计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地球的转速为原来的(g+a)/a 倍,那么赤道上的物体将会“飘”起来而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 .卫星甲、乙分别经过P 点时的速度相等C .卫星丙的周期最小D .卫星甲的机械能最大17.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 连接,另一端与物体A 相连,物体A 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右端连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 相连。

开始时用手托住B ,让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 ,直至B 获得最大速度。

下列有关从释放到获得最大速度整个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 .绳的拉力大小始终大于弹簧的弹力大小B .B 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C .A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等于B 物体重力做功与弹簧对A 的弹力做功之和D .A 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细线拉力对A 做的功1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带正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0在平行板电容器P 、Q 两板正中间的A 点进入匀强电场中,恰好垂直于Q 板打在B 点,且AC=2B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打在B 点时速度大小为v 0B .小球打在B 点时速度大小为2v 0C .P 板比Q 板的电势高q mv 204D .若将P 板向右平移少许,极板电量及其它条件不变,粒子将打在B 点上方19. 北半球海洋某处,地磁场水平分量B 1=0.8×10-4T ,竖直分量B 2=0.5×10-4T ,海水向北流动,海洋工作者测量海水的流速时,将两极板竖直插入此处海水中,保持两极板正对且垂线沿东西方向,两极板相距L=20m ,如图所示.与两极板相连的电压表(可看作理想电压表)示数为U=0.2mV ,则A .西侧极板电势高,东侧极板电势低,且海水的流速大小为0.125m/sB .西侧极板电势高,东侧极板电势低,且海水的流速大小为0.2m/sC .西侧极板电势低,东侧极板电势高,且海水的流速大小为0.125m/sD .西侧极板电势低,东侧极板电势高,且海水的流速大小为0.2m/s20.如图所示,间距l =0.4m 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夹角 =30°,正方形区域abcd 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0.2T ,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甲乙两金属杆电阻R 相同、质量均为m =0.02kg ,垂直于导轨放置,起初,甲P Q A C v 0B金属杆处在磁场的上边界ab 上,乙在甲上方距甲也为l 处,现将两金属杆同时由静止释放,并同时在甲金属杆上施加一个沿着导轨的拉力F ,使甲金属杆始终以a =5m /s 2的加速度沿导轨匀加速运动,已知乙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做匀速运动,取g =10m/s 2,则A .每根金属杆的电阻 R =0.016ΩB .甲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是0.4sC .甲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过程中F 的功率逐渐增大D .乙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过程中安培力的功率是0.1W21.如图所示,边长为L 的正方形单匝线圈abcd ,电阻r ,外电路的电阻为R ,a 、b 的中点和cd 的中点的连线O O '恰好位于匀强磁场的边界线上,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若线圈从图示位置开始,以角速度ω绕轴O O '匀速转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图示位置时穿过线圈中的磁通量最大为2BL =φB .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BL 2ωsin ωtC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180o的过程中,流过电阻R 的电荷量为q=r R BL +22 D .线圈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为Q=242)(4r R R L B +ωπ 第Ⅱ卷 ( 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个题,共129分)22.(6分)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中甲所示,木块从A 点静止释放后,在1根弹簧作用下弹出,沿足够长木板运动到B 1点停下,O 点为弹簧原长时所处的位置,测得OB 1的距离为L 1,并记录此过程中弹簧对木块做的功为W 。

用完全相同的弹簧2根、3根……并列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木块均从A 点释放,木块分别运动到B 1、B 2……停下,测得OB 2、OB 3……的距离分别为L 2、L 3……作出弹簧对木块做功W 与木块停下的位置距O 点的距离L 的图象W —L ,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线分析,弹簧对木块做功W与木块在O点的速度v0之间的关系:(2)W—L图线为什么不通过原点?(3)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 OA为多少?23.(9分)某兴趣小组欲通过测定工业污水(含多种重金属离子)的电阻率来判断某工厂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一般工业废水电阻率的达标值为ρ≥200Ω·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