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降低试题难度,取消了选择题,希望大家好好复习,取得好成绩。
一、名词解释
六礼五听七出三不去五过之疵官当八议准五服制罪
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隐不为罪十恶保辜制度《唐律疏议》《宋刑统》《六法全书》领事裁判权马锡五审判方式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华法系的特点。
2、简述中国法的起源。
3、简述《法经》的内容、特点。
4、简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事件及其意义。
5、简述汉文帝、景帝刑罚改制的内容。
6、简述汉代立法指导思想的变化。
7、简述宋律的立法指导思想。
8、简述明《大诰》及其特点。
9、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
10、简述马锡五审判方式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与唐律相比,宋律在刑事法律方面有哪些变化?
3、论述唐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4、试以唐律为例论述中华法系的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太平御览》卷六百四十引:“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当枭首。
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相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
《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
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
材料二:《通典·礼二十九》:“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
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之。
甲当何论?董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
’诏:不当坐。
”
材料三:《春秋繁露·精华》:“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
材料四:《盐铁论·刑德》:“故春秋之治狱,原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
问题:
(1)什么是春秋决狱?春秋决狱产生的原因如何?
(2)把材料三翻译成现代文,并分析春秋决狱定罪量刑的原则。
(3)春秋决狱对中国封建法律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2、东厂之设,始于成祖。
锦衣卫之狱,太祖尝用之,后已禁止,其复用亦自永乐时。
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
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
故即位后专倚宦官,立东厂子东安门北,令嬖昵者提督之,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盖迂都后事也。
然卫指挥纪纲、门达等大幸,更迭用事,厂权不能如。
至宪宗时,尚铭领东厂,又别设西厂刺事,以汪直督之,所领缇骑倍东厂。
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
直中废复用,先后凡六年,冤死者相属,势远出卫上。
……
及天启时,魏、忠贤以秉笔领厂事,用卫使田尔耕、镇抚许显纯之徒,专以酷虐钳中外,而厂卫之毒极矣。
……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
骂未汔,番子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磔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敢田尔耕、许显纯在熹宗时为魏忠贤义子,其党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佐之,拷杨涟、左光斗辈,坐赃比较,立限严督之。
两日为限,输金不中程者,受全刑。
全刑者日械,日镣,日棍,日桚,日夹棍。
五毒备具,呼曓声沸然,血肉溃烂,宛转求死不得。
显纯叱咤自若,然必伺忠贤旨,忠贤所遣听记者未至,不敢讯也。
—夕,令诸囚分舍宿。
于是狱卒日:“今夕有当壁挺者。
”壁挺,狱中言死也。
明日,涟死,光斗等次第皆锁头拉死。
每一人死,停数日,苇席裹尸出牢户,虫蛆腐体。
狱中事秘,其家人或不知死日。
选自《明史》问题:
(1)什么是厂、卫?
(2)厂卫干预司法的实质和影响如何?
(3)明代厂卫特务机关有哪些司法特权?
3、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中说:“观于炀帝之先轻刑而后淫刑,与文帝如出一辙。
文帝淫刑而身被弑。
炀帝淫刑而国遂亡。
盖法善而不循法,法亦虚器而已。
”
问题:
(1)请将引号内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文。
(5分)
(2)试结合隋朝法制的兴亡史分析其在法制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