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危机下中国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创新与管理实践

金融危机下中国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创新与管理实践

金融危机下中国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创新与管理实践发表时间:2009-06-10T11:48:04.077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文仕伟[导读] 金融危机使国内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摘要:金融危机使国内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与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管理模式,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积极的会计措施,探索现代企业适合的会计管理新模式,十分关键。

关键词:金融危机;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管理实践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067-02收稿日期:2009-02-23作者简介:文仕伟(1980-),男,湖南衡阳人,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MBA学生。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方兴未艾。

中国企业的兴衰都在几年之间,企业成功的太多希望都寄托在营销策略、资本运作上,企业大厦的根基不牢,稍有风险就轰然倒塌,其内部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界必须统一认识,除了加强要素的竞争外,更重要的是重视要素组合的竞争。

而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现代企业必须重视会计制度和会计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才能有保证。

一、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活力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国资改革中的问题与不足也暴露无遗。

出资人代表职责没有完全履行,监管不力、职责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以落实出资人机构定位为切入点,着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为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增强中央企业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积极作用,加快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关规章制度。

强化出资人财务监督,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等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其他基础管理。

同时实施全面试行监督检查作业规范,加强对企业重大决策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实时、动态监督。

为进一步加强产权管理,探索加强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权的有效监管,将强化产权管理基础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动态监测系统,进一步规范国有控股股东行为,确保企业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有序流转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规范运作。

牟取高额利润,是产生过度投机的根源。

那么,为避免悲剧重演,应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只有在建立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创新可行性探析(一)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体现的原则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还没有形成,企业会计人员尚不习惯于自己设计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为企业提供了一套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会计制度,推荐会计科目,解释会计科目的性质及使用方法,交代会计程序,提供主要经济事项分录范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管。

根据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及其思想理论,采用模型分析、模型设计和模型管理的科学方法,建立新的会计制度、经济制度、管理制度,是解决上述有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符合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不仅能保持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而且还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预防腐败的重要方法。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基本准则和16项原有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增了22项具体准则。

新具体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在行业会计制度下,由于坏账提取比例较低,致使大量呆、坏账长期挂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妨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

《企业会计制度》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从制度上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体现了稳健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其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组成,打破了行业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界限,解决了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同,由此形成的行业内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可比。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部分特点探析如果以企业投入产出模型实时分析为基础和核心的会计理论、会计原则、会计标准、会计方法和管理方法,作为全球建立现代企业或公司会计管理制度的理论依据,对所有的企业或公司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那么世界上所有的企业或公司的管理面貌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如果把地区级或国家级的宏观投入产出模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和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等有关的思想理论,分别作为全球建立地区级或国家级财政管理制度、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对所有的地区或国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那么世界上所有的地区或国家的管理面貌也将发生本质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当实务中出现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可以对应用指南进行修订,使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体现实务出现的新的、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一旦条件成熟,也可以制定新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规范,将这些规范加入到具体准则的行列,使之成为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即使是基本准则,也可以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改。

所与以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动态性。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指南以会计人员喜闻乐见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作出了规范,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时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避免了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最高层次,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不得违反基本准则的要求。

(三)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科学内容,是科研成果的核心;以企业投入产出模型实时分析为基础和核心的会计理论、会计原则、会计标准、会计方法、管理方法,是科研成果的精华;模型分析、模型设计和模型管理的解决方案,是科研成果得以实现的科学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和事两者又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所以这种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为科学管理的原则。

综观企业现行会计管理大致有三种模式:分散型管理模式、交叉型管理模式、统一型管理模式。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分散型管理这种管理模式。

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第一线,有利于会计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状况,对责任单位的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坚持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提供了有利条件。

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与经营责任为会计目标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制度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策略主要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之间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

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

会计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这些人才的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开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等工作,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由于知识型企业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将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信息。

因此,需要增加报表披露的次数,缩短公布报表的时间间隔,如提供季报、旬报、周报等,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经济决策。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等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它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

建立何种会计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模式倾向于较为松散的“协会型”即以会计职业团体为会计工作的管理机构,而在计划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则倾向于相对集中的“政府型”,即以国家政府机关为主要管理部门。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集中财权管理。

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务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强化财务监管。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务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

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

会计管理模式是会计模式的外在表现和直观反映。

根据我国目前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应该采取“政府型”,在政府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具体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可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十分必要。

在现代企业的建设中,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统一型管理模式对大型集团企业是科学合理的,它以企业为核算主体,提供财务成本信息;对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分析,对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彭韶兵,黄益建.2008.会计可靠性原则的盈余相关性及市场定价——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8,(2).[2] 余应敏.渐进引入应计制:我国政府会计基础的理性选择[J].财政研究,2008,(11).[3] 张翠萍.开展规范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标准[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4. (责任编辑:吴鹏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