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课题 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了解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知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知道高速运动中必须考虑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一切科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新的理论会不断完善和补充旧的理论,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牛顿力学适用范围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结论和规律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认识知识的变化性和无穷性,培养献身于科学的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教学难点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引入新课:自从17世纪以来,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证明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
但是,经典力学也不是万能的,向其它科学一样,它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自己的局限性。
那么经典力学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呢?有怎样的局限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进行新课: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阅读时考虑下列问题1、经典力学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举例说明。
2、经典力学在哪些领域不能适用?能说出为什么吗?举例说明。
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自己概括一下。
4、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是否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应该怎样认识?5、怎样理解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话“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上面的问题。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学生A]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和高速运动领域不再适用;在不同参考系中不能适用;在强引力的情况下,经典的引力理论也是不适用的。
[学生B]因为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在运动时不仅具有粒子性,而且还具有波动性,经典力学不能说明这种现象,所以它不再适用,同时在高速运动领域,由于物体运动速度太快,要导致质量发生变化,而经典力学认为质量是不变的,所以经典力学在高速运动领域内也不再适用.[学生C]从上面分析知: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
教师总结: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高速运动的情况下不再适用.那么对这些领域的问题又应如何研究呢?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些近代物理知识。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长度)s、时间t和质量m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一根尺子静止时这样长,当它运动时还是这样长;一分钟不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和运动时的质量一样.这就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到了19世纪末,面对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经典力学遇到了困难.在新事物面前,爱因斯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于1905年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指出:长度、时间和质量都是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变化的.长度、时间和质量随速度的变化关系可以用下列方程表达式:l =l 0221cv -(通称尺缩效应)t =2201c v t - (钟慢效应) m =2201c vm -(质—速效应) 上式中,各式里的v 都是物体的运动速度,c 是真空中的光速,l 0和l 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沿速度方向测得的物体的长度;t 和t 0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的系统中测得的时间;m 0和m 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物体质量.但是,当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v <<c ),则上面的一些结果就变为l ≈l 0,t ≈t 0,m ≈m 0,因而对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使用牛顿定律来处理问题,还是足够精确的.继狭义相对论之后,1915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使人类对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现象的认识大大深化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统称为相对论.【板书设计】一、经典力学的广泛应用:经典力学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二、经典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物体的质量随物体的运行速度而变化;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当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C (3×108)时两者结论是一致的。
三、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性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解释,但量子力学能正确地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四、经典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牛顿引力理论在强引力作用下不适用,只能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理论来解释强引力作用。
五、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弱力情况下适用§7-1追寻守恒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守恒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认识能量守恒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章节内容分析】在老教材中,本章的教学流程主线是:先学习功的概念,再了解功和能的关系,然后学习能量的概念以及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规律。
但实际上,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我们强调方法的教育、观念的教育,就要从中学时代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
根据这样的思想,新教材把守恒思想的提出放到了具体的能量概念之前,并把它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
这实际上是还原了能量概念在科学史上本来的位置。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守恒的因素,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被命名为能量的守恒量。
3、知道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
4、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5、能分析生活中涉及机械能转化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守恒思想的领会,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对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用具器材】多媒体,铁架台,小球与细线,滚摆。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练习1、寒假期间,邻居的两个小孩被你领进一个小房间里下棋。
你关上房门外出办事回来后,发现棋子散了一地。
你带领两个孩子一起收拾棋子,把棋子在盒子里排放整齐后,发现还缺少6颗。
你们一起找啊找,门后有1颗,墙角有1颗,杯子里面也有1颗,还有3颗就是找不到。
但是你们还是继续找,地毯下又找到了2颗。
最后一颗在哪里呢?你发现窗户打开着,探出头一看,草地上还有一颗!支撑你们继续寻找的信念是什么?2、如右图所示,小球从斜面A上距地面高度为H处滚下来,又滚上斜面B,若地面和斜面都是光滑的,两个斜面的倾角都未知,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设计说明〉第1个问题选自浙江省编的《作业本》,本人认为是个非常经典的守恒问题,所以拿来让学生在新课之前先预热一下,既有趣,又可以强化学生对新课的期待。
第2个问题也可以在新课中直接给出,不要求在课堂上进行证明,只是关注一下:用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是可以进行证明的,然后马上提出如果斜面是曲面的问题。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有一种想要证明的冲动,这会使下面的课堂过程难以顺利的进行下去。
而作为课前练习,由于是针对著名的“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问题,又是利用已学的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著名的问题应该是有兴趣的。
再说,让学生事先证明过之后,课堂上提出“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时,学生心里也更踏实了。
(二)课的引入提出课前练习中的第1个问题,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支撑我继续寻找下去的信念是:棋子的个数是不变的,是守恒的。
”给出以下问题:1、一个采购员,带着1000元现金到一些商店采购了几样物品,但未即时把购买每件物品所用的钱记在笔记本上,回单位报帐时,从口袋时搯出了6张发票,合计金额为650元,而剩下的现金只有280元。
你认为他将会去做什么?促使他去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设计说明〉这里不要在学生提出采购员“可能要做哪些事情”上消耗时间,要很快地转入后一个话题,得出采购员的思想依据是“现金与花出去的钱的总量应该不变”。
设计本问题的意图是渗透“守恒”思想,同时对后面将要发现的“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中的小球运动过程中“存在某种不变的因素”起到暗示作用。
最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许多种守恒的因素。
2、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伽利略曾用“斜面理想实验”说明小球在不受摩擦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他的依据是什么?〈设计说明〉复习已学过的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生回忆或教师提示,回想起伽利略的依据是小球总要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教师还可以用风趣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伽利略小球”是有某种“灵性”的小球,是“有记忆”、“有愿望”的小球,当它从斜面滚到水平面上时,总是“想着”回到原来的高度,当前方存在上倾的斜面时,小球的“愿望”得以实现,如果一直都是水平面,那么小球就一直带着这个“想要”回到原来高度的“愿望”一直运动下去……但是这些说法都不是物理学的语言,在物理学中,这一事实被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
3、如右图所示,小球从斜面A上距地面高度为H处滚下来,又滚上斜面B,若地面和斜面都是光滑..的,两个斜面的倾角都未知,(1)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求出小球到达在各个位置的运动情况?你能证明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吗?(2)如果两个斜面是曲面呢?〈设计说明〉可课前让学生先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后一问。
第二问有难度,教科书中并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但作为一个难题,让学生难住了,或者是让他们觉得要用微元法求解太繁琐,从而引出是否存在其他解决问题的捷径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
可以想象,伟大的牛顿正是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发明了微积分的,也许正因为牛顿有非常好的数学天赋,反而使他没有发现更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神奇的规律——能量守恒!本问题的关注点是: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处于各个位置时“是否始终存在某种不变因素?”(三)新的探究一、提出问题牛顿定律很神奇,因它阐明了自然界的前因后果关系,人们还可用它预见一些简单事物的未来!但是牛顿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遇到困难?物理学产生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要能运用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可是自然界的运动千变万化,如果都用牛顿定律来研究,有时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现在就开始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捷径吧。
二、初步猜想与实验“验证”你对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猜想?你能证明这一猜想吗?学生很自然地还会猜想: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仍是H有部分学生提出:可用微元法证明,但很麻烦。
课件展示:伽利略的斜面(曲面)理想实验的动画〈设计说明〉用微元法证明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没必要进行,学生有这个思路就可以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在于产生创新思维——追寻守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