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学业考试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主要是以学业考试为教学目标的复习,复习内容的深广度,必需严格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的要求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培养学生化学分析与思维能力,因为硫及其重要合物内容学生已经在高一经过系统的学习,对硫、二氧化硫、硫酸等知识有了一定的集累,因此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条理化,并对各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与能力进行串联,让学生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有个整体的认识,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目标是: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活动与探究目标: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必修科目)说明上的要求是:(1)了解硫的可燃性(2)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

(4)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与Cu、C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铝、铁在浓硫酸中的钝化现象(5)了解二氧化硫的污染来源及危害,认识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反应原理。

三、学生情况分析
硫及其重要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化学时,由于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内容中化学实验较多,实验现象也丰富多彩,与生活实际联系也相对密切,所以学生学习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兴趣较浓,学习比较认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高二分科后长时间的遗忘,加上知识零碎,没有系统性进行整理,因此复习时候主要是把前面零碎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系统整合,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避免教师复习一头热,学生只听不练,达不到复习的效果,在复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引导学生回答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去构建其知识网络。

并在复习时重视对与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相关的知识的串联,如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效应,反应限度,离子反应等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的理论知识。

四、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硫、SO
2、H2SO4的主要性质,能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SO2的漂白原理与次氯酸漂白原理的不同
3、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Cu、C反应的原理及铝铁的钝化现象
4、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对生态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SO2与浓H2SO4的性质
2、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
知识复习顺序:S →SO2 →H2SO4
教学环节:基础知识梳理→重要知识点的强化→基础训练→能力提升
SO2性质与应用复习流程图
H2SO4性质与应用复习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描述
C.BaCl2+H2SO4=BaSO4↓+2HCl
D.CuO+H2SO4=CuSO4+H2O
4、已知铁在加热的情况下和浓硫酸可以发
生下列反应
2Fe + 6H2SO4(浓) Fe2(SO4)3 + 3SO2↑+ 6H2O
在0~t1时间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
说明铁在浓硫酸中发生了_____;t1~t2时间
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
析有助于学
生能力的培
养。

S(黄色)SO2(有毒)H2SO4SO42-(检验)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高中学业考试复习课,硫及硫的重要化合物,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在一节复习课中如何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的串联很重要,同时在复习中更应注重重点知识的强化,难点知识的突破,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在复习中,侧重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还原性的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分析,并适当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的讨论,还在二氧化硫制硫酸的反应中强化了反应的限度,硫与氧的反应中强化了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原因,酸雨的形成与防治便成了顺理成章嵌入其中。

1、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为高一化学必修1的内容,复习的时候,不必细讲,点到为止,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让学生去思考,去解答,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给出,引导学生去总结思考,其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在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边复习,边书写强化。

2、教师的在复习中起到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并对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较正,让学生体会到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

SO3
O2
O2
H2O
H2SO3
H2O
O2
脱水性
吸水性
Cl2、KMnO4
C、Cu
硫酸的工业制法
酸雨的形成
漂白性
被碱吸收
3、适当的引入一些历年的学业考试的试题,设计有基础题与难度题,让学生在有成就感的同时,也进行深度的思考。

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