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导学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认识原子中存在的一些等量关系。
3.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通过原子构成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自主预习: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但它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的构成的。
2.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和两种粒子构成。
3.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带一个单位,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所带正电荷数(即)与核外的相等,所以原子。
【尝试挑战】4.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原子中电子质量很小D.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微粒课堂导学【导学探究】探究一原子的构成探究指导: 1. 原子是由居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两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2.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小得多。
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例题1: 分析下表:可总结出的规律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这是一道答案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共同点(普遍规律)和递变性。
要求注意审清各个栏目间的内在联系,逐一寻找有价值的结论。
答案: (1)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4)产工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只要合理任填3个即可)规律总结: (1)不同的原子,原子核所带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同种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2)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如通常所说的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跟踪训练】: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的质量大,体积也大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中子数也一定相同C.虽然原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但其内部的粒子并不运动D.虽然质子和电子都带电,但整个原子却不显电性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2)构成分子的微粒_______;(3)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4)带负电荷的粒子___;(5)显中性的粒子____;(6)质量最小的微粒______。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化学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断中,不确切的是(填序号)。
探究二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探究指导: 在原子中,中子不显电性,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核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由于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而有: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又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相等(因为原子不显电性),因而又有:质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例题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思路分析: 解此题关键是记住关系式: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A、C、D均错误。
答案:B【跟踪训练】4.有两种不同的碳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带电量D.原子的质量5.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的是()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当堂达标6.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 B.2 C.3 D.47.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8.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
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9.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④⑤10.氧原子虽然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但原子中心有一个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由于每个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中子不带电,核外有8个带的作高速运动,所以整个不显电性。
课后提高1.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的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先后发现,不仅将人们的视线引入了原子的内部,而且更进一步地促使人类积极探索原子核的内部构成。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有以下四种说法:①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④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请你猜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1个带正电荷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1个带负电荷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1个带正电荷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1个带负电荷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3.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下列三个现象: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
图3-2-1-1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1)现象一:。
(2)现象二:。
(3)现象三:。
答案与点拨自主预习1.最小粒子原子核负电子2.质子中子3.正电荷核电荷数电子数不显电性4.C 点拨:普通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A错误;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碳-13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B错误;原子中电子质量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正确;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并非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D错误。
所以选C。
课堂导学1.D2. (1)分子、原子(2)原子(3)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4)电子(5)原子、分子、中子(6)电子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基本微粒的特点。
质子、中子和电子可以构成原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 ①②③点拨: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再分,原子由具有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故三个论点都不确切。
4. D 点拨: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两种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原子中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带电,故两种原子均不带电。
由于两种原子中的中子数不相等,而质子数相等,它们的原子质量一定不相等。
5.D 点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钚的原子序数为94,可以确定B、C正确,中子数=239-94=145,故A正确,应选D。
当堂达标6.B7.BD 点拨: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只有质子,即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故A正确,B错误;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C正确,D不正确。
8.A9.B10.原子核正电荷负电荷电子原子课后提高1. A 点拨: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核外的电子也有一定的质量;原子中的质子个数和中子个数没有什么确定的关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2.B 点拨:从题中提出有用信息,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与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而反氢原子与通常所说的氢原子刚好相反。
3. (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