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CHINA STATISTICS
为了进行国际比较,我们选取了16个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高、中、低收入国家。
将这些国家2000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DP代入公式InR= -5.4365+0.9563In(GDP)(根据有关模型计算出的公式,过程省略),可以得出对应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水平,并将之与各国实际水平相对照,得出表1数据。
表1 2000年各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水平与该国实际水平对照表
(注 :为了增强可比性,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数据也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国现有教育统计数据有些差别。
)
从上述结果看,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英国,虽然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高,但却低于与其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国际平均水平。
中上等收入国家墨西哥和巴西,它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而中下等收入国家土耳其、泰国、伊朗和菲律宾,以及低收入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和孟加拉国,它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从上表看,200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0%)在16个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二,同时也低于相对应的国际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这说明,不仅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实际水平较低,而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
自从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比较
文/邱 雅
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4年的《人类发展报告》,2003年我国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580国际元。
根据上一公式计算,这一发展水平所对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13.8%,而2003年我国实际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7%,已高出国际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5年已达到2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教育投入比例的进一步提高,人口增长率的不断下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十一五”期间继续保持每年提高1.5到2个百分点是完全可能的。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我们可估算出2010年我国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7952国际元。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与这一人均GDP水平相对应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国际平均水平为23.4%。
如果“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1.5至2个百分点,那么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8.5%至31%,明显高于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的国际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年提高1.5至2个百分点是最适宜的发展速度。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之后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也较低(2003年仅为3.28%),如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过快增长,势必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着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稳步健康地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岳昌君、丁小浩:《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
《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