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9 黄山奇石【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
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
【课标表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学习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5个生字,读准“闻、秀、秀”的读音,读正确“一动不动、金光闪闪、奇石、巨石、云海”等词语。
2.会写9个字,重点写正确“南、些、狗、巨”,借助动画演示和小儿歌学会“些、狗”的笔顺,写好“部、升、巨、每、闪”。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4.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5.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评价方案】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2;(见评价单第二题)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动不动”一词,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评价目标3。
(见评价单第三题)4. 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4、5;5.通过观看微视频后的仿写句子评价目标6。
(见评价单第四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名山。
谁能说说?在这些山中,最有名的是五岳。
所以有“五岳(泰山、恒山、华山、嵩山、衡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也就是说看了五岳后,其它山都不必去看了,都不值得看了。
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当中游遍了中国。
他说:不,有座山,你去看了,五岳也不必看了,它的风景最美了。
所以,后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黄山的风景非常美,有哪位同学听说过黄山?黄山的风景中最著名的是:黄山的奇石、松树、云海和温泉。
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二、学习生字词(落实目标1.2)1、出示《黄山奇石》图片,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
3、学习生字词闻(闻名)(闻一闻)名(著名)(姓名)景(景区)(景色)区(区别)(区分)省(节省)(省力)部(部分)(南部)秀(秀美)(秀丽)尤(尤为)(尤其)其(其实)(其他)仙(神仙)(仙山)巨(巨人)(巨大)位(位子)(座位)著(著名)(著书)形(形象)(形状)状(状态)(奖状)(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词。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尤其是注意字形相似的生字,如:区、巨的书写。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书写展示并指导。
第二课时一、解题师:奇石是什么意思?(奇形怪状的石头)二、欣赏黄山奇石图片,学生自读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在它们给标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师: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生: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是具体介绍的,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天狗望月是简单举了名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地图。
师:有哪位小朋友知道我们在哪个省?生:山东省师: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山在哪个省呢,什么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
生:安徽省,南部四、学习第二自然段(落实目标3)1.师:那就让我们走进安徽省来看看黄山的美丽风景吧。
自读第二自然段。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范读,齐读,指名读。
3.同学们,读完这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几句话,什么写作手法).学习“比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手法).出示课文插图,男女生赛读。
4、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桃石)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练习表达)。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1.我们沿路向前,瞧,又看见了什么?(猴子观海)猴子在什么样的地方观海?(陡峭的山峰上)3、看图读句子理解“陡峭”的含义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趣?.释义双引号:出示双引号的有关作用解释,说一说这两处的双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特定称谓).表演读: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
注意:作者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来形容,并表演其动作。
(板书:抱蹲望)4、请看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绘(练习表达)。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1.来,我们不要停下脚步,继续向前行,你又看到了什么?(仙人)这位仙人在干什么?(在指路呢)2.那就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吧,看看这位仙人是怎么指路的呢?“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情景表演:一生表演游客,一生当仙人,想象仙人会说些么?.读出感叹号:能用你的朗读声读出感叹号的语气吗?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人指路)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练习表达)。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1.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金光闪闪的什么?(雄鸡)2、那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啊?(金鸡叫天都)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练习表达)。
3.让我们学这金鸡的鸣叫声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1、同学们是不是走累了呢?那就让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用我们智慧的大脑的来想一想,黄山还有什么样的奇石呢?(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吧!(练习表达)。
九.想象黄山奇石1.学习比喻和拟人写法:这么美的奇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出来的?2.学习谋篇布局:出示三处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对比:如果把这三个句子都放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好吗?为什么?就说“仙桃石”吧。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3.仿写奇石:选择“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的一种进行仿写。
九、小结这篇课文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上的奇石。
每块石头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板书:9 黄山奇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奇石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9《黄山奇石》评价单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一、我会读闻名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尤其著名形状神仙巨大座位小组评价1.读字音准确☆2.读轻声正确☆二、我会写同桌评价1.部件紧凑☆2.占格准确☆3.“些”的笔顺正确☆4.书写姿势正确☆三、课文第三自然段中一动不动的意思是:同桌之间相互做一做。
教师评价1.词语准确全面☆2.词语意思理解正确☆四、仿写句子它好像从天山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好像,摇。
教师评价 1.比喻句正确合理☆2.符合句式特点☆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
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些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
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
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
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