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山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保山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保山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漯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祭侄文稿》改后定稿234字。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作品,更不能为一次普通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篇字字血泪,激情汹涌,忠肝义胆,的英雄史诗!颜真卿时年五十岁,以他浓烈的家国情坏、非见的书法动力和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的三重书写:它的第一重书写是历史书写为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留下了千古镜鉴;它的第二重书写是精神书写,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牺牲精神抒写了英雄礼赞;他的第三重书写是文化书写,为中国书法写下了至刚至烈、真气充满的不朽篇章,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跨越千年的辉煌与感动。

()。

颜真卿出身名门望族。

颜氏家族,自西晋迄唐,以儒雅传家,重在学识,尤以训诂、书法见称于世。

颜氏子孙严循家训,步趋唯谨,研习经史,探讨小学,相延而为传统。

颜真卿曾伯祖颜师古,官至秘书监。

少承家业,博览群书。

唐太宗命颜师古考证《五经》,他一一加以。

其颁行之后,朝廷用以取士,天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解释气吞山河更正奉为圭臬B . 理解气吞山河更正视为楷模C . 解释气贯长虹厘正视为楷模D . 理解气贯长虹厘正奉为圭臬(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时年五十岁的颜真卿,以他的深厚书法功力、浓烈的思想文化积累和非凡的家国情怀B . 颜真卿五十岁时,以其非凡的思想文化积累、浓烈的家国情怀和深厚的书法功力C . 时年五十岁的颜真卿,以他浓烈的家国情怀、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和非凡的书法功力D . 颜真卿五十岁时,以其非凡的书法功力、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和浓烈的家国情怀(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由颜真卿来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不是偶然的。

B . 这个历史使命由颜真卿来承担,并非偶然的。

C . 由颜真卿来承担这样的使命,从史学角度绝非偶然。

D . 这个使命由颜真卿来承担,恰恰有其历史必然性。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下·沈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相对于六朝小说而言,唐代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

唐代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增强。

六朝作家对鬼神怪异往往信以为真,因此在小说中采取“实录法记载鬼神之事,干宝在《搜神记序》中曾经公开声称写作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也。

唐人对鬼神之事普遍表示怀疑。

他们在小说中记载神鬼怪异,并非把它们当成真人真事,而是假托鬼物,以增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

《任氏传》作者沈既济自称“志异,李公佐在《南柯太守传》中也说”稽神语怪,事涉非经。

他们明知鬼神是怪异离奇的,却有意识地对此进行描写,这些做法体现了唐人小说创作的自觉性。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指出:“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

在情节的处理上,唐代小说创作基本上做到了虚与实的有机结合。

唐代小说作家并没有建立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小说摆脱了长期以来作为子、史附庸的地位,艺术上逐渐走向成熟。

唐代小说强调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古典诗文自《诗经》开始,便建立了“寄托的传统。

古典小说在其发生、发展的起初阶段,这种”寄托的特点不太明显,到了唐代小说才充分体现出来,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经指出唐人小说“鬼物假托的特点,《李娃传》《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虬髯客传》等唐代小说作品都清晰地传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抒写个人情怀,反映时代背景。

这些小说构筑人仙相恋、梦入蚁穴、弱女报仇等等离奇怪异的情节,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唐代小说将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为一体。

史传作品“实录的方法要求做到事件真实、用词凝练、语气平缓,这样必然限制了作品艺术的发挥;唐代小说创作突破了“实录的束缚,在作品的艺术性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唐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倾注着大量的感情色彩,使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

如《霍小玉传》成功塑造小玉美丽而痴情的形象,《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柳氏传》中的柳氏等女性形象也像霍小玉一样多情、善良,感人至深。

唐人小说作家还注重细节描写和场面刻画。

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作品的细节描写,如《任氏传》刻画狐女所特有的细节,体现了任氏作为狐女的羞怯与谨慎。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唐代小说中是很多的,而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合理的艺术想象,一味追求情节的传奇性,很容易陷入荒诞。

场面描写也是唐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运用夸张、白描等艺术手法,烘托小说氛围,如《柳毅传》中钱塘君出场一节,有声音,有色彩,还有动作,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场面,有力地衬托出钱塘君威猛的形象。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曾经将“唐人以前与“宋人以后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彩艳殊乏。

可见,在情节的虚实关系上,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作品的艺术性也会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

(编自《光明日报》《“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对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六朝作家对鬼怪之事常信以为真,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鬼神怪异之事,其创作动机就是要证明神鬼的真实存在。

B . 沈既济和李公佐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有意识地描写一些怪异离奇的事情,增强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体现了创作的自觉性。

C .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认为,小说和戏曲一样,皆有虚构之辞,情节虚构与真实必须各占一半才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D . 《李娃传》《虬髯客传》都具有“寄托的特点,这种特点虽然从我国古典小说起源时就有,但直到唐代小说才得以充分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因为采用“实录的方法必然会限制作品艺术的发挥,所以唐代小说创作不再使用“实录的方法。

B . 作家在创作《霍小玉传》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色彩,成功塑造了霍小玉美丽、多情、善良的形象,深深感动了读者。

C . 唐代小说如果只追求情节的传奇性,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和合理的艺术想象,就塑造不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D . 唐代小说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艺术手法,场面描写颇有特色,这是唐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唐代小说作家自觉地采取虚构、想象等文学手段进行创作,这说明他们在创作实践中主体意识在增强,艺术上也趋于成熟。

B . 唐代小说虚构离奇怪异的情节,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可见,唐代小说作家十分注重情节的传奇性和现实性。

C . 史传作品之所以无法与唐代小说比拟,是因为它们不能虚构,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不能直接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打动读者。

D .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中评论,宋代小说过分偏爱于人物、事件的真实,所以缺少文采,艺术性与唐代小说迥然不同。

3.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

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

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

实事证明,塞罕坝人越节制,大自然的回馈就越慷慨。

如今,塞罕坝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每年将创造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材料三: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

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3万多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

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第三批环保督查反馈图(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材料四: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第三批环保督察,共立案处罚8687家。

由此可知,环保督察保持了高压态势,直指各地环保工作的真问题,毫不避讳。

B . 中央环保督查组拘留405人,约谈6657人,问责4660人,把环保责任落到实处,这不是一场单纯的“问责风暴”,更是一场深刻的“灵魂革命”。

C . 中央的环保督察意见,一方面能够让中央以宏观视角对环保工作进行统筹监管;另一方面使督察对象从企业扩展到党政机关、公众,形成了全覆盖的环境治理模式。

D . 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对剩余省区也正在进行督察,至此中央环保督查实现了全覆盖,环境治理永远在路上,严格执法一刻也不能放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 生态文明在党的十八大上开始引起关注,既表明了国家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也向世界做出坚持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

B . 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与汗水铸就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真谛,昭示着生态文明能建设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