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建筑的尺度对比分析
一、唐代建筑本国的遗存极少,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古建筑研究机构只承认在山西省五台山区有两座。
一座是始建于唐德中三年(782年)的南禅寺大殿,该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
一座是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该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
近年来又陆续在山西发现了两座唐代建筑,规模都只有三~五开间,规模极小。
如果从整体尺度上讲,这些建筑都不能代表唐代建筑的最高水平。
用梁思成先生的话只能算是唐代三流水平的建筑。
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准确的研究得出唐代建筑的尺度呢?我这里想用三个例子四座建筑进行比较分析,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第一个历史上留下了部分尺寸数据的案例是隋洛阳乾阳殿和唐乾元殿。
这座建筑在隋、唐二朝都曾作为朝廷正堂,前后存世约50年,其中乾阳殿约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约18年后被秦王李世民以“逞侈心,穷人欲”之罪名焚毁。
35年后唐高显宗庆元年( 656 年)又在原址建乾元殿并存世约32年,被武则天拆毁。
这两座大殿都有比较清楚的尺寸记载:①隋《大业杂记》:“永泰门内四十步,有乾阳门,并重楼。
乾阳门东西亦轩廊周匝。
门内一百二十步,有乾阳殿。
殿基高九尺,从地至鸱尾高一百七十尺。
又十三间,二十九架。
三陛(一作阶)轩……其柱大二十四围,绮井垂莲,仰之者眩曜……四面周以轩廊,坐宿卫兵。
殿庭左右各有大井,井面阔二十尺。
庭东南、西南各有重楼,一悬钟,一悬鼓。
”这段文字给出的尺寸数据有:
1、殿基高9尺;
2、从地至鸱尾高270尺;
3、面广13间;
4、进深29架;
5、三陛(或阶)轩;
6、柱大21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