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第十一讲刘克庄姜夔史达祖吴文英今天我们上本学期的最后一次课。

上次课我们讲了辛弃疾,到辛弃疾去世的时候,已经进入13世纪,宋朝灭亡是1279年,距离辛弃疾去世还有六七十年,应该说这一段时间还是很长的。

曾经出现过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一些重要词人。

为什么我刚才不把张炎列入呢?因为张炎的全部词都是入元之后写的,尽管传统习惯把他作为宋朝人,实际上到宋朝灭亡的时候,张炎一首词还没有写,所以我们不把他作为重点讲的对象。

今天我们讲刘克庄,讲姜夔,讲史达祖,讲吴文英,其中将近一半的时间讲姜夔,姜夔是这次我们重点讲的对象。

好,我们下面看刘克庄。

自从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形成之后,在南宋词坛上出现了一些模仿辛弃疾词风的词人。

在辛弃疾生活的前前后后一段时间,很多词人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辛弃疾的某些影响。

有的词人受辛弃疾的影响比较大,这部分词人被人们称为“辛派词人”,这部分人前期是陈亮、刘过,这两个人直接受到辛弃疾的影响,他们跟辛弃疾同时代,或者年纪略年轻几岁,他们跟辛弃疾直接有交往,被称为“辛派词人”。

后来就是刘克庄,到宋朝末年有一个刘辰翁,刘辰翁还有一个儿子叫刘将孙,这两人的创作都入元了,就是到了元朝初年了,尤其是刘将孙,虽然出生在宋末,但创作是在入元以后了。

我的导师唐圭璋先生编《全宋词》的时候定了一个原则,到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年满二十岁,就算宋朝人。

这一点有道理,但实际上还是定得太宽。

原因是什么?因为二十岁的人论年纪已经是个成年人,说他宋朝人完全可以,但论创作二十岁还没开始动笔呢。

比如张炎到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满二十岁了,他真正成为词人却是在元朝以后。

这是一派,另外一派就是以姜夔为代表,除了姜夔和史达祖,还有一部分文人,包括这里提到的吴文英,这部分人还有几个,包括张炎、王沂孙、蒋捷、周密。

蒋捷的风格比较突出一点,有一点受辛弃疾的影响。

王沂孙有点争议,他在宋朝从来没做过官,到了元朝才做了一个路的学正,大概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教育厅厅长这样的职务,所以很多人都把他作为宋朝人,我一直强烈反对。

他都做了元朝的官了,在宋朝从来没做过官,而且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入元之后写的,有人说这些词当中有的是怀念故国的,可是如果仅仅按作品内容来划分的话,那就有问题了。

明朝末年,夏完淳、陈子龙等人一直坚持抗清,后来被清朝人杀了,当然把他算成明朝人,又如文天祥他也一直活到元朝,最后元朝把他杀了,怎能说他不是宋朝人,但对宋朝忠心耿耿,而且在宋朝做过宰相的。

王沂孙在宋朝没做过芝麻大的小官,做了元朝的官,没有民族气节。

所以我在好多会上,提出反对意见。

不仅仅是他的政治向背问题,还因为它的主要作品是在入元以后写的,你在元朝写的,凭什么说你是宋词呢?但是各种宋词的选本,王沂孙基本都选在内。

但是大家注意,在我的这本书上,王沂孙的词不选,不但不把他作为重要词人提出,附录的作品也不收他一首,这也表明了我在这个问题上鲜明的态度。

你要想跟元朝政权划清界限,就不要做它的官,做了它的官,就很难说还是忠于宋朝的。

如果这样,就没有投降派了。

钱谦益作了清朝的官,他也可以说是明朝人,但明朝人是不要他的,投降变节了就不能算。

下面,我们来分析刘克庄的《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

这首词又有一个名字叫《戏林推》,林推是一个人的名字和职务,他担任节度推官,是在节度使下面帮着节度使审案的一个官员,属于幕僚式的人物,官位不是很大。

但是宋朝尤其是唐朝,节度使是一个有着极高权力的官职,既然是一个节度使,那么一个幕僚的权力也不小。

我们看这首词: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同学们看看这首词有什么特点?从字面上来看有什么特点?对,它和一首七言律诗差不多,不同的是它的对仗要求不很严格,它每句都七个字,非常整齐,跟七言律诗几乎没有区别。

刘克庄一生没有做过多大的官,他考中进士之后,做了一些小官,后来写了一首《落梅诗》得罪了最高统治者,被罢官闲居了二十年,他一直是不得志的。

写的这首《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这个姓林的节度推官是他的同乡,也是他的好朋友,这个人因为有这首词被流传下来,究竟是什么人已经考证不清楚了,只能晓得他做过节度推官,是个天天吃喝嫖赌的一个人,作者写这首词告诫他不要每天在灯红酒绿当中消磨时光,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的土地在沦陷着,所以这首词结尾非常昂扬,是一首爱国的作品。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这几句是对林节推的一种讽刺。

“年年跃马长安市”,宋朝人喜欢借唐指宋,这里的长安市实际上是指临安市,即杭州,说这位朋友天天骑着马出去逛,“跃马长安市”,每年如此。

“客舍似家家似寄”,把旅馆当作自己的家,把自己的家当作旅社,位置完全颠倒了,写这个人整天在外游荡。

“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青钱”,古代的铜钱由于掺杂的成分不同,有的钱呈青色,像青铜器一样,有的钱是黄颜色,实际上最纯的铜是紫色。

古代人铸钱有的铸成青钱,有的铸成黄钱,现在这个小铜钱在民间还能找到一些,像我们小时候,五十年代的时候,这个小钱就多得很,我们作毽子就用这个小钱,有时嫌它太轻还用两个,小钱、铜板很多,因为民国时候铜板也很多,就像现在大头差不多。

“青钱换酒日无何”,这里用到一个典故,我念给大家听一下。

杜甫有一首《逼侧行赠毕耀》,其中有“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日无何”是“日饮无何”的省略语,就是每天除了饮酒消磨时光之外,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写这位朋友“青钱换酒日无何”,每天就是到处晃荡,然后买点酒喝喝,不干其他任何正经事。

上面几句是对朋友的批判,底下也是。

“红烛呼卢宵不寐”,呼卢是赌钱,古代有一种骰子,它一面是黑的,一面是白的,还刻上一些图案,五六个骰子放在一起,全黑就叫做卢,就是全赢。

赌徒们在赌钱的时候,就喊:“卢,卢,卢”,最好全是黑的,他就赢了。

因为喊:“卢,卢,卢”,所以叫呼卢,呼卢是赌钱时候的动作。

“红烛呼卢宵不寐”,点着红蜡烛赌钱赌到通宵不睡。

这里刘克庄很不客气地对这个林节推乡兄画了一副像,“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前一句用了一个织锦回文的典故,当时窦滔在前方从军,据说又娶了一个小老婆,他的妻子在后方织了一个回文旋图,把若干个字嵌在图里,左看右看可以看出几十首诗来,表示对丈夫的怀念,她把这个图寄到前方,窦滔就回心转意了,这里用“织锦回文”说明自己的妻子是可以信赖的。

“难得玉人心下事”,我们前面讲过,“玉”这个字在很多情况下是对事物的美称,这里是个例外,这里的玉人代指妓女,“难得玉人心下事”,难以把握妓女们心中的事情,妓女的感情往往是假的,表面上对你很热情,看重你的是袋子里的钱。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才点出文章的主题。

这首词不仅仅是要批判林节推乡兄,更重要的是“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难道你还不想到国家西北面还有大片的领土沦陷在金人铁蹄下面?注意到刘克庄时代,情况变了,我国的北方已经不是金国人了,而是蒙古人,蒙古人比金国人更厉害,大家知道后来成吉思汗一直打到莫斯科,过去有些大汉族主义者说元朝时候我们的疆土有多大,当时俄罗斯都是我们的。

但是后来鲁迅就写了一篇文章反驳,你自己也是被人侵略的,打下莫斯科的不是汉族人,是蒙古人,自己也被蒙古人消灭了,也亡国了,我们和俄罗斯人当时都是亡国奴,但元朝的历史很短,只有九十几年,在大一统的朝代中除了西晋之外是最短的一个朝代。

当然还有隋朝,隋朝更短,秦也短。

“男儿西北有神州”,国家领土还不完整,不要忘记了西北面神州的领土。

“莫滴水西桥畔泪”,不要一天到晚和歌妓舞女们在一起抛撒眼泪。

最后的这两句使这首词整个的格调陡然扬起来了,所以这首词成为很重要的一首爱国之作。

这首词应该说写得还不错,但是大家要记得刘克庄只是一个三流的作家,对他不要太苛求了。

这首词看起来是批判林节推一个人,实际上是批判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不仅仅是林节推一个这样的人,林节推和刘克庄个人关系还不错,这个人还不是完全不可救药的,还有比他更糟糕的。

这首词就不细说了,下面对刘克庄的生平补充讲一点。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嘉定二年以郊恩补将仕郎,次年调靖安主薄,先后为江淮制置使李珏、广西经略安抚使胡槻辟置幕府。

宝庆元年知建阳县,以言官笺克庄《洛梅诗》,激怒史弥远,卷入“江湖诗案”,经郑清之力辩得释。

端平初,真德秀帅闽,辟为帅司参议官。

次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

官职都很小,而且中间闲置二十年。

他曾经知过袁州、广州提举,升转运使兼提举市舶使。

淳佑六年,入对,首论右相史嵩之奸,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

迁御史兼崇政殿说书,暂兼中书舍人。

到这里地位就比较高了。

因拒为史嵩之除观文殿大学士致仕草制,被劾罢。

十一年春,入朝为起居舍人兼侍讲,仅半年又被罢。

景定元年,再入朝,力除秘书监,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出知建宁府。

五年,以焕章阁学士致仕。

咸淳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定。

这个人寿命很长,但一生很坎坷,这个人很有骨气,多次和做宰相之类的权臣不协调,多次被罢官。

这首词我们就不再细说了。

我们下面重点讲姜夔。

我跟同学们说,我今天要花一半的时间讲姜夔。

姜夔又叫姜白石,是南宋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词人,字尧章,饶州鄱阳人(现在的江西波阳)。

前面我曾经说过,在宋朝的时候,尤其北宋,江西省出了许多大文豪,就散文来说,唐宋八大家,宋朝六家除了苏轼父子之外都是江西人,没有例外。

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都是江西人。

宋代的诗坛上,江西诗派,黄庭坚是江西人,词坛上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姜夔都是江西人。

在宋代之前,江西人没出过什么大家。

宋代之后,除了一个明朝的戏剧家汤显祖之外,也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宋朝尤其是北宋江西人才辈出,而且江西的人才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临川,就是王安石的家乡,还有一个是庐陵,就是现在的吉安,欧阳修的家乡,人才也集中在这两个地方。

姜夔是个小小的例外,他是鄱阳人,跟杨叔子先生家乡差不多,靠鄱阳湖湖口的地方。

姜夔的父亲叫姜噩,怎么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太不好听了,这个字无论是意思还是声音都不好。

他早岁孤贫,他是这样,他父亲在汉阳当知县,他的一个姐姐就嫁在汉阳,武汉三镇中有一个镇叫汉阳,他的姐姐就嫁在汉阳,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就寄养在他姐姐家,他是跟着姐姐姐夫长大的,所以等到二十岁之后成年了,“北游淮楚,南历潇湘,从淳熙十三年结识萧德藻于长沙,泛湘江、登衡山作《一萼红》《霓裳中序》《湘月》等词”。

我有一点怀疑,这个淳熙十三年啊我怀疑,为什么呢?马上我们要讲的一首《扬州慢》就是淳熙三年,而他在小序中就引到萧德藻,“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千岩老人”就是指的萧德藻,证明淳熙三年他跟萧德藻就已经很熟了,他说淳熙十三年之后才跟从萧德藻,这一点啊,很多书上都这么说,我表示怀疑,应该早得多,说不定“淳熙十三年”是“淳熙三年”之误,淳熙三年的时候,姜夔虚岁二十二岁,因为古人都按虚岁算,次年姜夔同萧德藻同归湖州,卜居在苕溪之上,与弁山之白石洞天为邻,后来永嘉潘柽,就为他取字就叫“白石道人”,杨万里称他“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陆龟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