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实验II 教学指导书课程代码:021*********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7年10月8日前言一、实验总体目标本课程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使学生学会操作常用的电子仪器设备,掌握基本的模拟电路构建方法和实验调试的基本技能。
1.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选用及测试方法。
2.针对简单的模拟电路,能正确调试电路参数,掌握基本参数测试与功能分析方法。
3.针对简单的工程问题,能依据实验故障现象,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能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自拟部分数据表格,并通过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撰写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5. 具备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初步应用能力。
二、适用专业年级电子信息类专业二年级本科学生。
三、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实验II五、实验环境模拟电路实验台:72套。
主要配置:多种模拟电路实验模块、直流电压源、直流电压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等,仿真实验配置:PC机、Multisim 10电路仿真分析仿真软件。
六、实验总体要求1、每次实验前预习实验原理,做好实验方案设计和理论计算,仿真分析观察与测试,提交实验预习报告;2、正确使用电压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等实验设备;3、按电路图联接实验线路和合理布线,能初步分析并排除故障;4、具有根据实验任务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线路和选择仪器设备的初步能力;5、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读取实验数据和记录实验波形并加以检查和判断,分析实验结果,正确撰写实验报告。
目录实验一单管放大电路实验 (1)实验二多级放大电路实验 (7)实验三运算放大器应用综合实验 (12)实验四信号产生及有源滤波仿真实验 (18)附录1:模拟电路实验板简介 (23)附录2: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的撰写介绍 (25)实验一单管放大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分压式偏置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和射极输出器的组成。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加深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台、数字存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交流毫伏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实验内容1: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图1.1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1、连线如图1.1所示的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
2、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接通电源V CC,调节电位器RP1,使发射极电位U E=2.6V,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 B、U C以及电阻R C1上的电压U Rc的值,填入表1.1中。
表1.1 静态直流工作点参数测量测量值(V)计算值U E U B U C U Rc I E(mA)I C(mA)U CE(V)3、 共射放大电路交流参数测量维持已调好的静态工作点不变,在输入端加入f =1kHz 、u s =100mVrms 的正弦波信号,分别用交流毫伏表和双踪示波器测量u s 、u i 、u o 的值,并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及其相位,将结果填入表1.2中。
表1.2 动态交流参数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方法如下:∵ s s i ii u R R R u += ∴ is i s i u u u R R -=∵ L L o oo o R R R u u +=∴ L oooo o R u u u R -=式中:u oo 为R L =∞时的输出开路电压,u o =2k Ω时的输出负载电压。
4、观察负载电阻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在上步实验的基础上,把负载电阻R L 换成5.1k Ω,重新测定放大倍数,将结果填入表1.3中。
5、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 OPP 的测量逐渐增大信号源电压u s ,并同时调节RP1,用示波器观察u o 。
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到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此时,反复调节u s ,使输出波形为临界不失真状态。
此时,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并用示波器和毫伏表测量电路各处数值,并填入表1.4中。
6、观察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波形失真的影响在最大不失真输入信号u s 不变的情况下,改变P1,用示波器分别观察到上部或下部削顶现象,将示波器观察波形填入表1.5中,然后撤除输入信号u s ,用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U C 填入表1.5中。
表1.5 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失真类型波形U C(V)u s u o截止失真饱和失真7、电路故障状况观察图1.1电路中Ce1开路时的故障现象观察、Re12短路时的故障现象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二)实验内容2:三极管共集放大电路连线如图1.2所示的为共集放大电路。
(说明:集电极电阻采用导线短路连接)图1.2 三极管共集放大电路1、共集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调节RP1,使U B 约为5V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的U C 、U E 的数据,将结果填入表1.6中。
表1.6 静态直流工作点参数测量测 量 值 (V ) 计 算 值 U B U E U C U BE (V )I C (mA )U CE (V )2、共集放大电路交流参数测量u s 输入幅值预置依次为100、300、500mVrms 的1kHz 正弦波,但应使电路输出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不失真,在负载电阻R L =∞和R L =2k Ω的情况下,测量u s 、u i 、u o 数据,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7中,并分别计算有关参数,输入电阻及输出电阻的计算方法参见共射放大电路。
表1.7 动态交流参数测量次数R L测量值(mV )计算参数 u su i u o io V u u A =so Vs u u A =RiRo1∞2k Ω 2∞2k Ω 3∞2k Ω(三)实验内容3: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图1.3 场效应管共漏放大电路按照图1.3连线,构成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
1、静态工作点参数测量表1.8 场效应管共源静态直流工作点参数测量2、交流参数测量四、预习要求4.1 熟悉实验原理1、熟悉分压式偏置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和射极输出器的构成。
2、熟悉共射放大电路和和射极输出器静态工作点及调试方法。
3、什么是信号源电压u s?什么是放大器的输入信号u i?什么是放大器的输出信号u o?如何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这些信号?4、如何通过动态指标的测量求出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 V、输入电阻R i和输出电阻R o?5、了解负载变化对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的影响。
6、仿真共射放大电路观察静态工作点选择得不合适或输入信号u i过大所造成的失真现象,从而掌握放大器不失真的条件。
4.2 预习报告撰写实验预习报告,参见附录2关于预习报告的撰写要求。
1、理论计算部分:1)设图1.1放大电路的参数为β=120、R b1=60 kΩ、R b2=20 kΩ、R C=R L=2.4 kΩ、R e1=100Ω、R e2=1kΩ、V CC=12V,估算静态工作点Q和交流参数A V、R i、R o。
2)设图1.2放大电路的参数为R b1=60kΩ、β=120,估算静态工作点Q和交流参数A V、R i、R o。
2、Multisim软件仿真部分:1)图1.1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9013用2N2222,其余元件参数按照图1.1标示配置,仿真测试静态工作点Q和交流参数A V、R i、R o。
2)图1.2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9013用2N2222,其余元件参数按照图1.1标示配置,仿真测试静态工作点Q和交流参数A V、R i、R o。
理论计算及仿真测试,填写一份预习实验数据表,自己参照实验数据表拟出。
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由预习报告和实验结果、结果分析等构成。
参见附录2关于预习报告的撰写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2、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二多级放大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2、学习两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3、掌握两级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的相位关系。
4、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及反馈组态,以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台、数字存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交流毫伏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两级放大电路1、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①分别调试各级的静态工作点,将每级的静态工作点设在交流负载线的中间(即V CE≈6V)。
两级的调试方法相同。
以第一级为例,在输入端输入频率为1kHz正弦波信号u i,用示波器观察本级输出波形,在逐渐增大u i的同时调节RP1,直至使输出信号波形幅度为最大且不失真。
②第二级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必须加接耦合电容。
③将信号源拆除,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两级的三极管各脚的直流工作电压,将数据填入表2.1中。
表2.1 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参数测量3、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连接好级间连线,在第一级输入端输入1kHz正弦波信号u s,调节信号发生器,使u s逐渐减小,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u o的波形不失真,此时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测量各级的输入、输出交流电压值和波形,记录于表2.2和表2.3中。
表2.2 两级放大电路的动态交流参数测量4、根据测量的数据,将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结果填入表2.4中。
表2.4 两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二)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图2.2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1、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2.2所示。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①在实验板上按照实验电路原理图连线后,接通电源,分别调节电位器RP1、RP2,使U C1、U C2约为7.2V。
②在第一级的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正弦波信号u s,用示波器分别观察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出u o1和u o2的波形,若出现上、下均失真,则减小u s,若仅出现上半波或下半波失真,则可少许调节RP1或RP2,直到两级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波形都不失真为止(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不要再变动RP1、RP2)。
③断开输入信号u s,分别测量晶体管T1、T2各电极的直流电位,将数据记入表2.5中。
表2.5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静态直流参数测量第一级T1 (V)第二级T2 (V)U B1 U E1U C1 U CE1 U B2 U E2U C2 U CE23、观察负反馈深度对放大倍数的影响①断开负反馈支路,在第一级的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幅度适中的正弦波信号u s,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u o2,保证u o2波形不失真。
②保持u s不变,R L=5.1kΩ,接通负反馈支路,当R f分别为10kΩ、5.1kΩ、∞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 i、u o1、u o2的值,将数据记入表2.6(R L=5.1kΩ)4、观察负反馈对输出电压(电流)、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保持u s不变,接通负反馈支路,且R f=5.1kΩ不变,当R L分别为2kΩ、5.1kΩ、∞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 i、u o1、u o2的值,将数据记入表2.7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