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都区大冈镇总体规划(2011—2030)

盐都区大冈镇总体规划(2011—20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发展策略、定位、目标及规模 (2)第三章镇域规划 (3)第一节城乡统筹的区域协调 (3)第二节镇域镇村布局规划 (4)第三节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5)第四节空间管制规划 (5)第五节镇域产业发展统筹规划 (5)第六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7)第七节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8)第八节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8)第四章镇区总体布局 (9)第五章镇区各类用地规划 (10)第六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15)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空间景观规划 (16)第八章镇区公用设施规划 (17)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19)第十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21)第十一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22)第十二章镇区远景发展构想............................................ 23 第十三章冈中街道办土地利用规划.. (23)第十四章规划实施的措施 (28)第十五章附则 (29)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调整目的随着大冈镇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行《盐都区大冈镇总体规划(2011—2030)》已不能适应城镇建设发展需要,现对其进行调整。

对大冈镇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将遵照江苏省和盐城市相关规划编制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大冈镇的现状资源和条件,并考虑到大冈镇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明确大冈镇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质、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优化用地布局,为大冈镇城乡各项建设发展提供蓝图。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4、《江苏省重点中心镇规划编制技术规程》5、《盐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6、《盐城市大市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2011-2030)》7、《盐都区大冈镇总体规划(2011-2030)》8、《盐城市盐都区村庄发展规划(2014-2030)》9、《大冈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10、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第3条规划原则1、人本主义原则2、城乡联动原则3、特色创新原则4、节约用地原则第4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30年。

第5条规划范围镇域范围:即大冈镇行政范围,规划总面积130.60平方公里。

镇区范围:北至纬三路、生产河,南至凤凰河、文安路,东至盐靖高速防护绿地边界,西至盐宁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752.86公顷。

冈中街道集镇范围:北至规划纬二路,西至规划经六路,东至204国道辅道,南至规划纬七路。

规划总用地面积456.80公顷。

第二章发展策略、定位、目标及规模第6条发展策略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探索合法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3、提升镇区吸引力4、加快新型农村居住点建设5、推进城乡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6、重视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第7条发展定位大冈的城镇性质为:全国重点镇,盐城市南部片区中心,以制鞋机械、石油装备、纺织服装、磨料磨具、冶金铸造为主导产业,并具备完善的配套市场网络和物流服务的工贸现代化城镇。

第8条发展目标1、社会发展目标:(1)至2030年,大冈镇城镇化水平达到70%。

(2)科技实力明显增强,2030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于50%,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超过500人。

(3)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至2030年,青年人受高等教育的比重大于15%;普通高中、职业中学的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六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比例控制在5%以下,建成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技术教育、社会教育健全的四收网络。

(4)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2030年下降至30%以下,社会和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平均寿命达到75岁以上。

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控制在4‰左右,远期控制在2‰。

(5)完善医疗卫生网络,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医疗设施建设。

(6)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完善城镇、中心村各项公共设施。

(7)加强城镇的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保护发展群众业余文化团体。

2、经济发展目标:2016年全镇实现GDP47.65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GDP达到5.48万元;2030年全镇实现GDP119.50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GDP达到9.48万元。

3、生态环境发展目标:统筹城乡生态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整治村庄环境,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第9条发展规模镇域总人口:近期10.5万人,远期12.6万人。

镇区人口:近期4.8万人,远期6.4万人。

冈中街道办集镇人口:近期1.5万人,远期2.5万人。

至规划期末,镇域城镇化率为70.63%第三章镇域规划第一节城乡统筹的区域协调第10条空间协调1、与盐城市中心城区根据《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盐城市将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

根据大冈镇近郊卫星镇的定位,在空间上充分考虑中心城市人口、产业的外溢效应以及对镇域城市化的影响,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2、与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区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于大冈镇西北侧,根据江苏省沿海开发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地位和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定位,在未来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为此,规划在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城乡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其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可能性,协调镇域用地布局,为高新区企业未来落户大冈预留空间。

3、与科教城科教城位于大冈镇东北侧,应考虑到其人口可能外迁至大冈的可能,规划中应在用地和配套上予以协调。

4、与物流园物流园位于大冈镇北侧,规划中应将大冈的物流用地与物流园进行协调,在政策、用地等方面形成资源共享和合作,成互动发展的局面。

5、与周边乡镇一方面,规划考虑周边被撤并乡镇人口产业迁移的可能性,为其预留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考虑在新的城镇格局下大冈镇与郭猛镇、尚庄镇、盐龙街道、潘黄街道的发展关系,重点做好重要基础设施的空间协调。

第11条产业协调在产业发展方面,大冈镇应在遵循盐都区的发展政策和统一布局的前提下,与周边乡镇进行协作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

1、第一产业按照盐都区“一园四线”的农业发展布局,大冈镇紧邻“一园”(盐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它的西南侧,并处于“四线”(步湖路观光农业、盐金路工程苗木、盐宁路无公害农产品、盐兴路设施农业)中步湖路观光农业的东端。

从区域农业发展角度,大冈镇应一方面继续发展自身原有的传统农业项目,做大做强,进一步推进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立体种养等高效农业继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在农业种植项目、特色培育等方面与周边乡镇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特别是协调好盐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步湖公路沿线各乡镇农业园的发展,以花卉、林果、蚕桑等高效项目的为特色。

2、第二产业从比较可以看出,大冈镇与周边乡镇的工业主导产业各具特色,发展项目各有所长,但是工业的现代化和科技化程度都不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冈镇一方面要保持住自己的工业产业特色,并扶持做强,强化主要的产业的主导地位,带动全镇城乡经济的振兴;另一方面,大冈镇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力争引入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来实现在区域工业经济中的崛起。

3、第三产业大冈镇拥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应充分依托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产业。

大冈的商贸流通发展应重点利用好宁靖盐高速、规划盐宁高速、盐宁公路、125省道三条通道,一方面融入盐城市大的商贸流通格局,另一方面与周边乡镇联动发展。

第12条重大基础设施协调1、交通设施(1)区域交通协调预留盐宁公路和125省道区域交通廊道用地,预控宁靖盐高速、淮盐高速及规划盐宁高速两侧各100米的生态廊道用地。

(2)城乡交通协调对接盐城市区、盐都区交通线网,盐宁公路向北衔接盐城市区世纪大道(西延段);步湖路向西联系郭猛镇。

结合规划保留的农村居住点进行公交线路和公交场站设施布局。

2、市政设施大冈镇的供电由规划220KV大冈变、现状110KV大冈变提供,冈中街道办的供电由110KV冈中变提供,大冈变、冈中变与盐城市高压电网并网。

大冈镇采用区域供水,供水管网与盐城市供水管网联网。

大冈镇的污水统一由镇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大冈镇采用天然气供气,气源由盐都区天然气门站提供。

大冈镇生活垃圾全镇集中收集后,均送盐都区垃圾焚烧场集中处理。

第13条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大冈镇的公共设施按镇一级标准配置,按照集约发展的原则和公共服务设施对人口规模的基础要求,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等主要的公共设施集中建设在镇区和冈中街道办集镇,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辐射覆盖整个镇域,为大冈镇的城乡人口服务,冈中街道办集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以服务冈中街道办为主。

第二节镇域镇村布局规划第14条规划原则1、积极引导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以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进城镇居住,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

2、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适应农业产业化、农田经营集约化的需要。

3、合理使用土地,协调各村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逐步实施撤村并点,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益,节约土地,保护耕地。

4、充分考虑现状布局特点,尊重地方习俗和村民生活习惯,有利于农村居民点的逐步搬迁、调整、集聚。

5、统筹考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布局配置,规划保留村庄应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以维护基本设施条件进行过渡。

第15条发展策略1、城乡一体化发展2、重点发展和平衡发展相结合3、梯度式发展和跳跃式发展相结合4、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相结合第16条镇域镇村等级结构拟定镇区(街道办集镇区)—农村居民点的两级村镇体系。

1、镇区:大冈镇区。

在规划区内,镇区作为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

由于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规模优势逐步显现,其服务中心的职能会得到强化,并不断扩大其外向吸引和中心辐射作用。

街道办集镇区:冈中街道办集镇区。

冈中街道办采取镇辖区管的行政管理模式,将作为区域性中心发挥辐射作用。

3、农村居住点:瓦屋村、吴港村、联合村、傍徐村、新利村、佳富村、光明村、戴伙村、抬头村、勤加村、光华村、丰乐村、北杨村、岐山村、兴隆村、同兴村、王庄村、花吉村、民生村。

农村居民点应承担各自辐射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服务设施的配置、服务中心,在镇域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17条镇域镇村职能结构1、强化镇区中心职能随着盐城市区的扩大和镇域对外交通优势显现,镇区的工业、行政、商贸、服务及其它区域职能将进一步加强,镇区中心地位将大为增强。

镇区作为地区中心,将起到促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