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消费指人们为满足某种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产品及非物质产品的和。
2.消费者行为研究是企业制订决策和策略的。
3.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4.消费者情境是指消费者活动发生时个体面临的一系列短暂的因素。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是由提出来的。
A.维布雷宁
B.霍金斯
C.科特勒
D.哈华德—希思
2.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到承认是在以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3.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信息搜集
B.评价与选择
C.问题认知
D.购买
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A.文化与亚文化、社会群体、家庭、社会阶层和营销因素等
B.文化与亚文化、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和营销因素等
C.文化与亚文化、社会群体、家庭、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D.文化与亚文化、社会群体、生活方式和营销因素等
5.如果消费者属于低度介入并认为各品牌之间没有什么显著差异,就会产生。
A.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
B.多样性的购买行为
C.复杂的购买行为
D.习惯性购买行为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消费品
2.结构式访谈
3.消费者购买介入程度
4.内部信息搜集
5.按序排除规则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2.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扮演哪几类角色?
3.消费者获取外部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4.冲动性购买具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
2.试述消费者情景。
试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行为过程
2.营销基础
3.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投射研究法
4.购买环境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 2.C 3.B 4.A 5.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消费者生活需要的各类产品。
2.结构式访谈又称控制式访谈,是访谈者根据预定目标,事先拟订好提纲,访谈时按部就班地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访谈对象逐一加以回答的方法。
3.消费者购买介入程度——消费者对购买活动的重视程度和感觉到的购买风险的大小。
4.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和购买的信息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消费问题的过程。
5.按序排除规则——消费者选择品牌的核心在于逐步排除以减少备选方案。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企业制订营销决策和策略的基础;
(2)为宏观政策制订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依据;
(3)有助于消费者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2.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扮演着以下五类角色:
(1)发起者。
发起者是首先提议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人。
(2)影响者。
影响者是其观点或建议对决策有影响的人。
(3)决定者。
决定者是最后决定整个购买意向的人。
(4)购买者。
购买者是实际执行购买决策的人。
(5)使用者。
使用者是实际或消费产品或服务的人。
3.消费者获取外部信息的来源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四种途径:
(1)经验来源。
经验来源主要是指直接使用产品得到的信息。
(2)个人来源。
个人来源是指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同事和其他熟人所提供的信息。
(3)公共来源。
公共来源是指社会大众媒体刊载的有关消息、报道及常识介绍,如消费者权益组织、政府部门、新闻媒介、消费者和大众传播的信息等。
(4)商业来源。
商业来源是指营销企业提供的信息,如广告、推销员介绍、产品说明书、店内信息、宣传手册和商品展销会等。
4.冲动性购买具有以下特征:
(1)冲动性,即突然涌起一种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且马上付诸行动;
(2)强制性,即有一种强大的促动力促使消费者马上采取行动;
(3)减少认知评价,消费者很少进行认知性评价,甚至不经过认知评价;
(4)忽视购买结果,驱动购买的力量是如此强烈和不可抵挡,以致消费者对购买行为的潜在不利后果很少或根本不予考虑。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不同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同,这是由于消费者购买决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1)消费者的购买介入程度。
购买介入程度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活动的重视程度和感觉到的购买风险的大小。
对不同产品的购买或对同一产品在不同情形下的购买,消费者的介入程度是不同的。
如果产品单价昂贵,功能比较复杂,消费者缺乏对产品的有关知识的了解和购买经验,购买具有较大的知觉风险和高度的自我表现性,则这类购买行为称为高度介入购买行为。
相应的,这类消费者即高度介入购买者;如果产品价格低或消费者具备产品的有关知识和购买经验,购买无风险或无自我表现,则为低度介入购买行为,此类消费者称为低度介入购买者。
(2)备选产品或品牌的差异程度。
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大小,也决定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复杂性。
差异小,无须在不同品牌之间精心选择,购买行为就简单。
因此,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越大,产品价格越昂贵;消费者越是缺乏产品知识和购买经验,感受到的风险越大,购买过程就越复杂。
如牙膏、火柴与计算机、轿车之间的购买复杂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2.一般认为,消费者情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时间、购买任务、先前状态等。
(1)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指影响消费者购物状态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物质因素,如商店的地理位置、装饰、背景音乐、气味、灯光、店内布置和气氛等。
物质环境对消费者的情绪、感受产生重要影响。
如暗淡的光线、浑浊的空气、狭窄的过道、嘈杂的声音,可能会使消费者望而却步,改变购物计划。
(2)社会环境。
这里的社会环境是指购物或消费活动过程中他人的影响,如是否有他人在场,彼此如何互动等。
一个人独自购物和接受服务与有朋友在场时相比,行为会发生变化。
(3)购买任务。
购买任务是指消费者购物的目的以及产品使用的场所。
为送礼而购买的行为与为自己消费而购买的行为有明显不同。
(4)时间。
这里的时间是指消费者可支配时间的充裕程度。
时间是消费者的重要资源,时间的充裕或紧张会影响消费者行为。
如当消费者看到众人在排队等待时,可能会放弃计划好的购买活动。
(5)先行状态。
消费者在行为之前的暂时性的生理、情感或状态,如焦虑、兴奋、饥饿、疲劳等,一般来说,在积极的情绪下,消费者对事物正面的评价较多,消极的情绪则相反。
先行状态对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同于刺激引起的反应,也不同于个人拥有的持久性特征如个性所产生的影响。
应当指出,构成消费者情境的上述五种因素,不仅各自单独影响消费者,而且彼此之间还交互作用,共同影响消费者。
例如,物质环境可能会影响社会环境,再进一步影响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