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公平正义的价值》
【内容出处】道德与法治课本
【课标要求】1.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义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2.知道公平正义的含义和意义,提高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提高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能力
【学习目标】公平和正义的意义。
【评价任务】学会用公平正义的含义和要求正确评价社会现象
【导学建议】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完成课前重要知识点的填写
二、课中探究
(一)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开始挑战
1 老师的做法是否公平?挑战成功()挑战失败()
2班长的做法是否公平?挑战成功()挑战失败()
3请大家在教材101—102页找出公平的含义和要求,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1) 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机会公平
(2) 成绩、劳动、活动三个方面都加分,权利公平
成绩进步1名加1分
(3) 劳动、活动1次加1分规则公平
4班长这样的挑选方式是否符合公平?挑战成功()挑战失败()1老师的做法是否公平?挑战成功()挑战失败()2班长的做法是否公平?挑战成功()挑战失败()3请大家在教材101—102页找出公平的含义和要求,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1) 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机会公平
(2) 成绩、劳动、活动三个方面都加分,权利公平
成绩进步1名加1分
(3) 劳动、活动1次加1分规则公平
4班长这样的挑选方式是否符合公平?挑战成功()挑战失败()(二)公平的价值
1班长的做法对你有什么伤害?
2请大家在在教材102页找出公平的价值
3高考能经得起公平的考验吗?
(三)正义的含义和要求
1 班主任宣布:要公平,不公平不行;大家都参加;规则面前一视同仁;锻炼一月后,跑100米,前5名当选。
班主任的做法是否符合公平?挑战成功()挑战失败()
2 请大家在教材103——104页找出正义的含义和要求
(四)正义的价值
1 班长的新方案是否符合公平和正义?挑战成功()挑战失败()
2结合材料回答,迟到的正义是正义吗?怎样让我们的司法实践更加符合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三总结升华交流空间回顾曾经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一次关于公平正义的经历
四、课堂练习
结合课后练习一、二题。
【教学反思】预期的学习目标是: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义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知道公平正义的含义和意义,提高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提高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能力。
为达到这个目标设计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活动“设计完成选拔团员的规则”的活动,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学生对公平正义重要知识点的了解的准确性,评价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愿。
课堂教学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不是老师的独角戏。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我们这门学科很容易陷入枯燥的说教。
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且让这个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至少满足四个条件:1,是学生关心的话题,即学生有参与的意愿;2,是学生能够理解的话题,即学生有参与的能力;3,是学生存在一定疑问,学生之间会产生争议的话题,即学生有新认识新发现的可能;4,是能正确反映符合评价要求的话题。
这堂课让学生来选五名团员,其实质是和学生一道来参与让规则更加公平正义的过程。
在问题的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高考是否符合公平?材料的选择要全面完整准确,存在问题,导致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可以做这样的修改,举具体人物的实例如刘永好,白卷考生要交代他们的意图和后果.2,迟到的正义,要明确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在为儿子伸冤的艰辛历程中得到了哪些普通人的支持,不
能一带而过。
3,整体的思路可用,但提问有待进一步整合。
提高课堂实效,向课堂要效率,而不是用课后大量的重复的作业练习来弥补课堂的不足。
不能只讲不练,以讲代练,练在教学活动中,并且学生的练与老师的评、学生的自评他评结合起来。
评价是对教学目标的检测,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动态分析和客观呈现。
教学评一致就是能够让师生及时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这就是要求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肃性与获取知识的过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即学生结合起来。
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学生的自评互评体现了开放和民主,也激发了课堂的活力,因此要给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留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公平正义的价值》这堂课在这个方面还有待改进,也是以后课堂教学要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