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学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急需大批量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然而,与中职学校“出口旺”相对应的是“进口难”、“人难招”。

究其原因既有对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生源逐年下滑等客观因素,也有职业学校自身的宣传、办学条件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管理规范等问题。

为此,我们针对中职学校招生问题进行了调研,以便查找影响当前中职学校招生的主要问题,共同探索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问题的方法,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次调研活动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职教学会的组织指导下,在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中职学校、初中学校、企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历时1个半月,我们抽样调查了企业3家,深入各级各类学校23所,召开座谈会16次,组织学生、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542人次(其中学生346人,家长196人),走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10余个。

根据调研方案,我们对收集的问题、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现将我市当前中职招生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作如下报告:
*本表数据来源于当年重庆统计年鉴
二、影响当前中职招生的因素及原因
2.各区县有关部门通过制定严厉的送生政策,将区县内的初中毕业生从源头进行了地方封锁。

为了保证本地中职学校
的生源,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将本地区职业学校的招生任
务下达给各初中学校。

通过屏蔽招生信息;剥夺考生填报志愿选择权;提前分流、拦截生源;本地学校提前录取等方式,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与校长的考核和业绩挂钩,而校长则再层
层分解下达到各九年级班主任,明确规定一个班级必须有几
名学生送到本地某职校,如完不成招生指标则扣发绩效工资等,甚至调离工作岗位,迫使班主任私下给本班学生做思想
工作,报考本地区职业学校。

将区县内的初中毕业生从源头
进行了地方封锁。

的”这一问题时,大多表示是通过亲戚朋友得知。

4.生源素质低下,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大。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
源主要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是中考都不参加的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典型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较
差的“双差生”。

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及管理的难度和成
本都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学校,反而成效却并不明显,社会认
可度还不太高。

中职校生源及就业情况
中职学生具有主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也存在务
实趋利的特点。

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达92%。

但在回答“人生最大的幸福”时,选择“建立美好和谐的家庭”的达48.9%,而“事业成功”、“为社会作贡献”分别占8.2%和9.5%。

大部分中职学生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但知之不多,理解不深,部分学生政治热情淡薄。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通过对中职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课题组认为,中等职业教育观念、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数量、结构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建立和完善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理念、政策、制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树立“发展型”职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总体上是一种“生存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具主义、实用主义观念。

“发展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秉持以生为本的发展观,把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学习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又培养其创业能力;既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又培养其综合素质;既注重学生今天的就业能力,又注重其今后的就业能力。

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完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政策。

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经费投入标准要明显高于普通教育。

全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

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办学标准、编制标准和生均经费标准;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在职教师培训标准和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职业学校管理基本制度;国家、省、市、县职业教育管理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