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角度,对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
并从人员管理、制度建设、执行标准和重点环节控制等方面,对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质量通病发生地原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词:质量通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构配件、新的施工机具、设备的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
但在一些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中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有的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
这些通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业内人士已充分认识到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性,很多人就如何预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出版了大量关于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面的专著,各专业杂志也经常发表有关防治通病的文章。
现在,我主要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
方面来探讨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
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
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
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消防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
再有,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
所以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加强质量管理入手,防控通病的发生。
重点采
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工程参与人员的质量意识。
治理通病重在预防,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一
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形成人人皆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人诛之的局面。
2.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
要使其掌握防控通病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
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中要有防治通病的专篇,且针对性要强,措施要具体,必须要有可操作性,操作性不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等起不到其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
目的,起不到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
3.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
以制度做保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能责任到人,且留有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此过程必须要严格按照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中的相关要求而进行,写我应做的,做我所写的,记录我所做的。
通过这一工作,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甚至是岗位职责,管理的程序,办事的依据,完成过程的途径,以质量体系文件的形式定下来。
克服那种办事靠嘴说,说完不去做;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许多事不知道谁去做,谁负责;一件事情,多方扯皮,或互相推诿的现象,从而达到了质量管理工作
无漏项、无死角的现象。
4.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范所规定的质
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
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对于防水施工、钢筋焊接等关键工序,墙柱轴线位置、梁柱交接处等关键部位,要采取“特殊照顾”,因为这些环节和部位的质量直接决定下道工序及后序工作的质量。
例如,墙柱轴线位置的偏差决定房间的空间尺寸,房间空间尺寸偏差较大时对交工时的
分户验收将带来很大的麻烦。
5.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
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
对于商品混凝土的管理主要是核查预拌
商品砼首次报告,现场实际检查混凝土坍落度。
6.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
重点检查合格证、试化验单;按规定应进行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
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保证材料试验时所取试件的代表性。
7.要加强对混凝土、砂浆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
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分强度、分位置、分检验批进行试块留置,留置的试块要进行标养养护的同时,并按规定留置与现场砼浇注地点环境相同的同条件养护试块,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及留置数量
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砂浆强度评价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试块对混凝土、砂浆强度的代表性。
8.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
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并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同时,应避免其地区局限性、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和验证等弊病。
施工生产中的管理者和劳动者是工程实体的实施者也是工程质量的制造者,更是工程质量通病的终结者。
从确定质量目标和制定实现质量目标的行动方案,到为了实现质量目标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再到实施过程中的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的专检等各种检查,最后到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采取的纠偏和预防措施,以及工程质量通病的整改落实。
在以上每个环节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所以施工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技能,促进人的发展。
以上是我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对防控质量通病措施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我认为,只要下决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防控工作,使每个工程的实施者都积极的面对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