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课件.ppt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课件.ppt
(注:东时区用正号“+”,西时区用负号“-”)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余数<7.5,商即为时区数;余数>7.5,时区数为 商+1)一般,西经为西时区,东经为东时区.
中央经线的经度=时区数* 15°
当北京时间为9月30日12时,则纽约(74° W) 的区时是?
纽约的时区数:74/15=4余14,属于西五区. 北京为东八区
A.太阳光照条件比较稳定
C
B.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D.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6、太阳:
① 太阳像一个巨大炽热 的气球。 主要成分:氢和氦 表面温度:6000K
②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③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a、直接提供光、热,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 的来源(煤、石油) b、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 动和生物活动
方向
( 北逆南顺 )
周期 一个恒星日,约23 时56分4秒
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为0 外,各点相等均为 15°/h 线速度: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两极为0
自西向东 ( 北逆南顺 )
一个恒星年,约 365天6时9分
近日点(1月初)附 近较快,远日点(7 月初)附近较慢
练习
1、一同学在8日20时把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
固体、液体、气体 的性质而改变
②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110
上地幔
地壳
900
下地幔
莫霍面
地幔
2900
外核
古登保面
5100
地核
内核
岩石圈
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③地球内部圈层概况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地 陆壳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固态)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
练习
D 1.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
A.1000000千米 B.384400千米 C.94605亿千米 D.1.5亿千米
A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日珥
C.耀斑和太阳风 D.太阳风和日珥
二、地球
1、描述地球形状、大小常用数据 极半径: 6357千米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2008年 1月1日9时20分
2007年 12月31日9时20分
6、日界线
①定义:地球上两个日期——今天和昨 天的分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即180°经线
②类型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即0时经线
180°经线
0时经线
相 同 点
都是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是地球上新 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是地球上日期更替的开始。
L2 远日点
(7月初)
远日点时公转速度 较慢
L1 近日点
(1月初)
近日点时公转速度 较快
L1>L2
V1>V2
3、速度
角速度: 平均角速度为59’/d; 线速度:平均速度为30km/s
近日点 远日点
经过时间
1月初 7月初
速度
快 慢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 定义 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西向东
B、莫霍面
C
D、硅铝层与硅镁层之间
三、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从赤道侧视:自西向东 从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
图1
图2
图3
恒星
2、周期
太阳
P E1
59,
P E3 E2
恒星
(c)
日(a)
太阳日
(b)
太阳日:24h 地球共转过360度59分 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23h56m4s 地球共转过360度 地球自转真正周期
2、运行的轨道都近似圆形
(同向性) (近圆性)
3、各行星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共面性)
5、地球——特殊的行星
稳定的太阳光照
存 在
外部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生 命 的 原 因
自身的 “金锁链 条件”
适宜的温度 液态水
日地距离适中
比较厚的大气层
——质量体积适中
哈雷卫星绕日公转的周期为76年。
练习
B 1、属于巨行星的是( )
ω赤= 3600/24小时=150/时
3、速度 (1)角速度
地轴
O’15 °/h r
赤道
15 °/h O
R
V角 =
360°=15 °/h 24
A’ V极 = 0 A
B’ B
(2)线速度
O’ r
P
α
α
O
R
2πR V赤 = t
2πr VP = t
=2π×cosα×R
t =V赤 ×cosα
(海拔为0)
星时,望远镜保持位置不变,那么它下次
C 对准织女星的时间是( )
A.9日20时
B.9日20时3分56秒
C.9日19时56分4秒 D.9日19时3分56秒
A 2、下列各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元旦 B.教师节 C.建军节 D.儿童节
3、读图回答
(1)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
半球
北半球
(2)A.B.C.D四点的角速度 大小比较是 A点没有角速度,
昏线
S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移
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移。
N
偏移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右手)
南半球向左偏(左手)
赤道赤道上不偏移 南(男来自左北(女)右练习判断下列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
运动方向
运动轨迹
A
B
C
D
练习:在赤道上,沿20°W向南发射一颗
V60=V赤 ×cos60 °
=1
2
V赤
纬度
00
300
450 600 900
线速度
1670 1447 1181 837 0
(千米/小时)
角速度 (度/小时)
15
15
15
15 0
概念
大小
分布规律
做圆周运动的物 角速度 体单位时间转过
的角度。
大约15°/h, 1°/4min
除南北两极外, 地球上任何地点 角速度都相等
3、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
了天体系统。
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 月球
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统
星
其他恒星系统
系 河外星系
4、八大行星
地内行星
地外行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八大行星顺序: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
1、从北极上空看,各行星都按逆时针绕日旋转
③计算: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度)
注:“东加西减”
经度差的计算及东西方向的 判别——地球俯视图、劣弧法
1500W
1500E
600W
300E
判断下图中的A、B、C、D点所在经线的 时间
A:6点 B:12点 C:18点
D:0点 (24点)
④地方时与晨昏线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2、方向
公转方向
太阳
公转方向
从南极俯视 S “顺时针”
公转方向
太阳
N
公转方向
从北极俯视 “逆时针”
公转方向规律
自西向东 从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南极俯视:顺时针
3、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4、速度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更
是昼,有时
替
是夜的现象。
地球只有公转而不自转时: 有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1、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N
地球自转 晨线:黑夜 白天
昏线
的方向上 昏线:白天 黑夜
夜
昼
太
半
半
阳
球
球
光
晨线 S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B
AB是晨线 AC是昏线
AS
C
2、特点: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且永远平分赤道。
N
B.C.D三点角速度相等
(3) A.B.C.D四点的线速 度大小比较是 A点没有线速度,
线速度B=C<D
0°
B
30°
60° 90°
A
D
C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更替
昼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夜
也不透明的球体。
现
象
是指同一时间 里地球上有的 地方是昼,有 的地方是夜。
地球自转
昼
指地球上同
夜
一地点有时
3、自转速度
线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
内转过的弧长,用字母v表示
角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
间内转过的角度,用字母ω表示
ωV
O
R
θ
O
设赤道上任一点p,从A转 B 到B时,划过弧长为L,转
L 过角度为θ,所需时间为t
V=L/t ω= θ/t
A
V赤=2πR/24 =2×3.14×6371千米/24小时 =1670千米/时
判断下图中的A、B和C点所在经线的时间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