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卫生管理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3期第 112 ~125 页©SSAP,2018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顾海刘曦言马捃茹摘要:远程医疗对于缓解我国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优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覆盖面扩大,远程医疗日益发展,然而远程医疗发展中出现标准化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

本文在讨论远程医疗概念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远程医疗发展及应用现状从远程医疗标准化体系、法律法规建设、服务价格体系、纳入医保支付与市场化实践五个维度展开深入分析,并就远程医疗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远程医疗21世纪以来,信息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为远 程医疗提供了更优的技术和平台,进而远程医疗在全国得到了一定重视 和应用。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立中国特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5ZDB166)的阶段 性成果。

**顾海,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邮箱:ghail008@vip.s i t c o m;刘曦言,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电子邮件:mgl706059 @;马裙苑,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电子邮件:mgl706060@_cn〇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给人民带来经济福利和健康福利。

®随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人的增多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得以释放,进而对医学诊疗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此,在我国全面推行远程医疗服务势在必行。

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既可以使基层患者及时获得有效的医学诊疗服务,避免病情恶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也对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可以促进医学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远程医疗的定义一直处于不间断的更新中。

欧盟委员会对远程医疗的理解是病人无论在哪里都可利用远程信息通信技术迅速获得远端医学专家的共享通道。

美国远程医疗协会(ATA)认为远程医疗是利用远程通信设备,可以异地传输病人的诊疗病历,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治愈率以及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服务水平的目的。

@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其定义是: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来交换有效信息,并将其用于疾病和损伤的诊疗和预防、研究和评估,以及对卫生保健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这些都被称为远程医疗,在远程医疗中,距离是一个重要因素,远程医疗的唯一目标就是推动个人及其社区健康。

®通过对以上权威组织对远程医疗的定义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所说,远程医疗包含4个要素:①目的在于提供临床支持;②目的在于克服地理位置上的阻碍,将异地的用户连接起来;③涉及使用各种类型的 ICT;④以改善医疗效果为目标。

®根据中国远程医疗的实施内容再加上国际组织对其的定义,本课题组认为从促进全民健康的角度,远程医疗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领域,打破时空的阻隔,进行医疗咨询、诊断、治疗、监护、会诊以及教育等相关卫生服务活动的过程。

本质上,远程医疗是信息技术与医学、医疗制度相结合,以改善人类健康为目的的过程。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共产党人》2017年10月30日。

② ATA,“ATA News and Resources,’’2005 ,/news/.③ WHO,“Global Observatory for e-Health series(Volumel -6),’’2011,www.who.int.④世界卫生组织:《第二次全球电子卫生保健调查报告》,www.who.int。

"4中国卫生管理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3期一国内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现状我国远程医疗服务开展较迟,直到1988年才出现首个利用现代科学 通信技术开展的远程医疗活动。

但在总结其他国家进行远程医疗的经验 后,其进展状况较为良好。

金卫医疗网络(GHN)与国际医学中国互联 网委员会(IMNC)的陆续建立弥补了国内远程医学诊疗服务网络建设的 空白。

此后,大量三甲医院基于这两个网络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极大 地推动了各级医院医学诊疗服务水平的发展。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 日益良好,又因其能有效缩小我国区域间诊疗服务水平的差距,远程医 疗得到了医疗机构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5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 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大型医院向基层社区卫生组织提供 远程会诊等服务,要求到2017年国内远程诊疗服务实现50%以上的覆 盖。

2017年国家卫计委研究制定并发布了《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及《远程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规定了远程系统的整体框架和技术标准 以及远程医疗服务业务数据的标准化表达。

近30年的发展使得我国远程医疗服务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并初步获得 了一定的成效。

在政府投入方面,由于中西部等省份医疗基础设施不完 备,各医院较难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患者较易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救助。

因此,为帮助基层和偏 远区域的人民解决看病就诊的难题,中央财政在2010年至2014年投入 8428万元,用于发展中西部省区的远程医疗,以建立远程医学诊疗服务 平台,使得医疗服务这一公共产品更具有可及性,虽未创立远程医疗的 标准化体系,但大量的财政投入对远程医疗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方面,全国各省份中,贵州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展情况较为良好,具有示范性作用,在短短几年内便建立起全省统一 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截至2017年已覆盖全省199家各级公立医院、1441个乡镇卫生所和110个政府办基层保健服务中心,®并落实与各国家 级、省级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以支持“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网络化运行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现已开展2万多例远程医疗活动,①徐元芳、岳端:《优势资源下沉释放医疗红利一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解决群众看病“难、远、贵”问题》,《当代贵州》20H年第22期。

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县域转诊率降低近2成。

在解决远程医疗服务定价收费问题上,贵州省 发布通知,率先将远程医学诊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体系中,并对远程医学诊断服务的价格做出了明确规定。

随后,四川省、湖北省 也紧随其后,将远程医疗费用纳人基本医保,使得远程医疗的服务项目 定价、医保报销、收费标准化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领导层面,各医 疗卫生机构建立了远程会诊工作领导小组与医疗专家小组等。

在日常管 理层面,各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实施正规的排班管理体系。

在远程会诊平 台建设方面,除了各三甲医院与市级、县级及社区医院之间建立的医疗 机构为主导的会诊平台外,一类针对某专科疾病的远程会诊平台也应运 而生,如中国泌尿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Multidisciplinary Team)平台。

此平台利用网络平台服务,容纳了国内将近32家省级肿瘤医院,以解决 国内各医院遇到的泌尿外科领域的疑难病例,并且此平台可保存患者病 历以用于临床教学。

此外,新型远程急救网络平台的建立,也使得患者 在到达医院前就能接受诊疗,避免了因路途遥远而延误治疗或者因就近 原则而转移到医疗水平较薄弱的基层医院,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救 的成功率。

二国内远程医疗服务面临主要问题目前主要有四方面问题阻碍我国远程医疗的深入发展:一是远程医 疗的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善;二是现阶段远程医疗领域法律法规发展滞后,亟待健全,高级别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法律责任、权利义务 不清晰;三是远程医疗服务的价格体系尚待建立,已有的远程医疗收费 标准中,多数医疗机构的收费不能覆盖其成本;四是远程医疗在我国多 数地区仍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之中,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

远程医疗服 务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尚未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会对相关 法规的建设、价格体系的规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本次研究以远程 医疗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制约远程医疗服务发展 的相关因素。

®①李雪斐、拜争刚、姚情等:《中国远程医疗研究现状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年第10期第13卷,第1194 -1199页。

"6中国卫生管理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3期(一)远程医疗服务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在我国,目前远程医疗服务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善,对于每个医疗机 构,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医疗规范不尽相同,给医疗信息的资源共享带来 了很大的难度,从而阻碍了大规模远程医疗服务的持续开展。

从供给方角度分析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的搭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 间没有建立一致的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化指标。

远程医疗服务的标准化 内容应该涵盖流程标准化、管理规范程序化、运营规范化等内容,在这 些方面都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共同努力来规范和完善。

由于各个医疗机 构实体信息互通不畅、分开招标等原因,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存在不同医 院间重复建设、软硬件难以兼容、数字医疗记录标准与信息技术通信标 准不统一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市县区域内中心医院与基层医院、同级别合作医院之间的远程医疗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交互式联网更加困难,因此在技术规范上建立一致的标准化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不可忽视 的是,远程医疗服务需要规范的技术设备作为支持方能传输符合医疗规 范的医学影像与视频资料及其他医疗和患者数据,特别是采用何种规范 制式的医学设备、何种医学传输语言规范等都对传输的清晰性、可靠性、实时性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医生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

®从产业角度 出发,如果没有标准化,可能对整个远裎医疗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 不利影响。

作为具有正外部性的一种准公共产品,远程医疗应该响应分级诊疗 等新医改提出的目标。

目前,我国高级别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存在 滥用的风险,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转诊上级医疗机构要求远程服务时,并未像国家要求的那样,进行逐级转诊,而是直接转诊到高级别医疗机 构,并且向其寻求远程医疗服务,例如多数远程心电诊断、医学影像分 析、血液检验、医疗设备消毒供应等远程医疗服务在乡镇卫生院等二级 医院均可开展,急危重症会诊及疑难问题可直接分流进三级医院等高级 别医院,而现阶段普遍转诊三级医疗机构的就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 了乡镇卫生院等较低级别医疗服务机构的门诊量减少,对高级别医疗服 务机构造成资源过度使用,损害了公平与效率原则,也不符合“小病进①温颖新、陆小微:《浅谈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以探索远程医疗标准化为例》,中国标准化论坛,20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