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线押出异常及解决方案(2016新版)
电线押出异常及解决方案(2016新版)
未复位时收线 排线间距不适合 排线器故障 排线器两端螺丝脱落 线跳出收线导轮外 收线盘变形 模具孔径过大 模具未装正 内外模距离不当 机头漏胶 模具孔径变形 芯线外径变化太大 押出温度太低 线速过快,被急速冷却 冷却水槽与机头太近 外模孔径过大压力不足 无预热或预热温度不足 收线张力过大 预热温度过高 机头压力大 胶料的特性异常 押出条件异常 机头眼模温度过低 预热条件不足 材料发泡 胶料的特性异常 押出条件异常 机头眼模温度过低 预热条件不足 材料发泡 导体异常 放线张力过大 内外模间距过大 机头眼模温度过 出口模过大,线径大 导体软化不足,线径大 软化张力不足,线径大 出口模过小,线径小 软化电压高,线径小 张力过大,线径小 放线张力大,线径小 放线张力小,线径大 集合线径不良 放线轴松动,线径大 轴卷张力过大,线径小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伸线时断线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条长不足 158 159 160 161 162 漏记录 其 它 异 常 集合时断线 塑化不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内部卷线张力大,线径小 按标准设定收线张力,收线前计米清零 内部卷线张力小,排线松 按标准设定收线张力,收线前计米清零
✔ ✔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电线:导轮、跳线、眼屎、海绵 开机前检查,清理异物 外模引起的刮伤 内外眼模中间堵铜丝 水槽导轮储线架刮伤 更换外眼 折模清理内外模
线重新返卷,检查复位器,再收线 调整适合间距,确认排位 报告、联络、检查设备 报告、联络、检查设备 检查线外观,去除不良重新收线 线重新返卷,使用无异常的收线盘 更换模具(内模偏小/外模偏大) 重新将模具装正 以先近后远的原则调整内外模的距离 检查机头是否变形,重锁机头 更换模具,异常模具报废 芯线生产时控制好外径 适当增加押出温度 适当调整线速,加大第一冷却水槽距离 加大冷却水槽与机头的间距 更换较小的外模或使用加压外模 开启预热,调整预热温度 调整收线张力 密着过大不良,适当降低预热温度 密着过大不良,适当降低机头温度 按不良处理流程处理并上报 联络技术确认作业条件 适当调整机头眼模温度 追加预热或提高预热温度 参照发泡处理对策 按不良处理流程处理并上报 联络技术确认作业条件 适当调整机头眼模温度 追加预热或提高预热温度 参照发泡处理对策 导体伸线集合时确认线径 适当降低放线张力 适当调整DN间距,防止胶压力过大 押胶过硬,导体被拉伸需调整温度 更换出口模 适当增加软化电压电流 增加张力气压值 更换出口模 适当降低软化电压电流 调整张力气压值 适当调整减少放线张力 适当调整加大放线张力 停机,重新锁紧原线轴 适当调整卷轴整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将线材放致导轮,储线架合适的位置,有破损时及时更换 ✔
外皮:跳线、导轮、海绵 开机前检查,清理异物 导体:伸线时导轮刮伤、集合时 开机前检查,清理异物 导轮
✔ ✔
89 90 91 排线不良 92 93 94 95 96 97 偏心不良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密着力不良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素线径异常 121 122 123 124 125 伸线线径不良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集合排线 构 造 不 良 强度不良 伸率不良
材料焦烧
加温或停机时过长,螺杆胶热而分解,需排胶 ✔ 控温仪表失控或失准,造成高温分解,报维修 主机冷却系统损异常,摩擦升温;报维修
✔
✔ ✔ ✔ ✔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品质问 6 7 8 9 凹凸异常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发泡异常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导体突出 38 39 40 41 42 材料焦烧 眼 屎 塑化不足引起外模有渣 绝缘或外皮收缩 温度太低:机头眼模温度略作升高 储线架张力偏大:尽量减小 升高押出温度,减小外模孔径和内外眼的距离 ✔ 因温度控制超高达到塑料热解温度,需降温 螺杆长期未清洗,积存的死胶挤出,需清理 ✔ ✔ ✔ ✔ ✔ ✔ ✔ ✔ ✔ ✔ ✔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外皮 外径异常 外径不良 火花报警 机头眼模温度过高 长时间停机被分解 与杂质和伤有关 跳股引起的外观不良 导体捻线不良 放线张力过小 螺杆转速不稳定 引取机不稳定 出胶量不稳定 接线时接头 芯外径变化太大 温度过高押出量的减少 过滤网长时间未更换 收放线的张力不稳定 机头的温度不均匀 进料口温度过高 适当降低眼模或机头温度 排除分解胶料后再开机 参考对应对策,并去除不良点 内外模更换为孔径稍大的 更换导体或适当增加放线张力 适当增加放线张力 检查报维修 检查报维修 螺杆与材料不匹配,联络技术确认 除去接头,并作好记录 芯线押出时控制外径 适当调整押出温度,检查冷却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外皮发泡 有死胶或杂质 放线张力不稳定 表面有气泡 进料段温度控制过高 塑料受潮有水分 清理机头机芯,更换过滤网 检查确认排线、设备等异常,报维修。 降低押出温度,增加材料干燥时间 应合理控制螺杆各段的温度 对所用物料提前预干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外观粗糙 外观脏污 不良 项目 不良 类别 问题点 发生原因 操作时摸脏 收线盘未清洁 放置台脏污 温度太低 PVC材料干燥不足 机头压力太小 导体表面有脏污 押出温度太有气泡状 材料塑化不良 对策内容 收线操作保持自身清洁卫生,手掌干净 收线强,清理收线盘灰尘及油污 捆包物或放线台保持清洁卫生 温度作适当上调 依作业标准对材料干燥 更换加压模具。增加过滤网数目 并作适当的预热 降低押出温度,减小水槽与机头的距离 适当提升押出温度 实施方法 教育 示范 实践 ✔ ✔ ✔ ✔ ✔ ✔ ✔ ✔ ✔ 担当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确认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林伟 备注 1/1
✔ ✔
✔ ✔ ✔ ✔ ✔ ✔ ✔ ✔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系长
来料中混入异物 拌料时异物带入 包装袋上异物落入 料斗未盖杂物掉入 料斗干燥吹如灰尘 眼模机头温度低 外模附着异物 材料异常 发亮的条纹 无光泽条纹 边亮边雾纹
确认材料,按不良/异常报告流程处理 清理拌料机,严禁带手套拌料掉落异物 上料时检查包装袋及开口处的杂物 胶料入料后盖好料斗盖 开机前清理吹风口及料斗中滤网罩 适当调整机头眼模温度 拆除外模并清理异物 按不良处理流程处理并上报 第一/二段温度偏高,应适当降一/二段温度 第三/四段温度偏高,应适当降第三/四段温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时降低机头,眼模温度;更换滤网(片数减少) ✔ 选用稍小的无廊段外模 外模有眼屎刮伤 温度太高 外模太大 芯线发麻 压力大(内外模距离太远) 机头/眼模温度偏高 外模太小 印字模糊,印字轮磨损 印字模糊,线身有水 油墨浓,印字拉条 油墨稀,印字淡 油墨稀,印字重影 油墨少,印字拉条 印字上缺或下缺 印字不清楚 线身有水,印不上字 溶剂错用,印不上字 印字有黑点或黑条 印字拉条,刮墨片磨损 刮墨片异常,印字飞油 油量过大,印字飞油 油墨干,印字飞油 字体破损,印字残缺 压线轮异常,印字残缺 线外观粗糙,印字残缺 清除眼屎及排查水槽海绵中异物 机头/眼模温度适当调整,换大外模孔径 更换孔径略小的外模,提升押出温度 更换加压外模,或减小外模孔径 生产中内 外模距离适当减少2-4mm 对温度进行适当下调 选用比标准线径大0.1-1mm的外模 更换印字轮 检查吹气装置,调整吹气与线的位置 稀释油墨,并搅拌均匀在使用 添加油墨,并搅拌均匀再使用 提高油墨浓度,减小压线轮压力 检查印字轮上油墨量,并适当调整 适当调整压线轮前后位置 印字轮字体有干油墨堵塞,使用溶剂清理 线线有水,吹气装置未开启 油墨溶剂不匹配,检查所有错用 检查印字轮是否有伤,并即时更换 更换刮墨片,重新调整刮墨片压力 刮墨片安装不当,侧面油墨未刮尽,需调整 油墨量过大,需适当调整喷油量 油墨浓度过高,刮墨片两侧油墨干,需调整 检查印字轮字体,更换印字轮 检查压线轮是否松动、摇晃,压轮更换 参照外观粗糙对策调整线外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