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轻松和谐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在印度和泰国旅游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根小小的铁链就可以把一头千斤重的大象拴住,其实这个铁链非常细,千斤重的大象只要一抬腿就可以轻松挣脱,但大象为什么会被拴住呢?原来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就被锁链拴住了腿,慢慢的小象形成了习惯,认为铁链无法挣脱,因此,即使小象长成了大象,它还是被这条铁链牢牢的拴着。
看到这个现象之后我有了深深的思考。
可能拴住小象时,靠的是铁链的力量,但是“拴住”大象的,却是一种行为习惯。
因此,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一句话:剥夺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剥夺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剥夺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利益。
其实,孩子的习惯培养和性格形成是息息相关的。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是我们每一位家长,我们每个家庭都要探讨的问题。
所以,今天我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方面,从英语学习的角度出发,来谈英语学习的误区,以及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二方面,谈谈如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创造孩子、规划孩子的完满人生。
第三方面,谈谈如何将价值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首先,来谈第一个问题。
有时候孩子不爱学习,主要是因为英语学习或者学习习惯不好。
其实,改善或者重新塑造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
我在人大附中碰到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个小男孩一直都不喜欢学习英语,他的家长很困惑,找到了我问怎么办。
我就问家长:“您觉得这个孩子英语学不好是因为什么?”她说:“他特别不爱记单词,单词的读、写、听能力也都不强。
”我说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家长应该换一种教育的方法。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是学校田径队的队员,每天早晨起来都有晨跑的习惯,于是我就出了个招。
她们家住在人大的校园里面,我说早上孩子有晨跑的习惯,您就把他爱记的单词做成一个小字条,您拿在手上,您和他一起晨跑,一边跑一边问,包括您自己也要跟他一起学习。
后来慢慢地孩子觉得这种形式特别有趣,英语单词背的也很快,为什么呢?因为妈妈跟他一起参与了。
妈妈跟他一起耐心跑步不说,还边跑边问他问题,他也可以问妈妈问题,这样母子俩有说有笑,有商有量的就把英语学习的问题解决了。
后来这个孩子顺利的考上了人大附中。
可见,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家长们去塑造、去营造的,家长可以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来帮助孩子解决一些所谓习惯不好的问题。
此外,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自由的环境,这个自由的环境就是自由学习和自由表达的环境。
泡泡英语的英文课堂要求孩子们不能说中文,只能说英文。
有一天我上课的时候,坐在后面的小个男孩皮特面红耳赤的举手,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了半天,连起来就是“我想去做一些水”(I wantto make some water)。
我当时不明白,后来一个孩子解释说:“老师,他想去上厕所。
”上课我问皮特,你为什么说要去做水(make some water)呢?他说因为这个水贵,我要上厕所就是做水。
当时我没说什么,也没批评他,因为不确定这种表达方法对不对。
后来我问了一下,有一些外地讲师说其实这是一个很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
你们看,其实孩子也不知道这是一种很地道的表达方式,只是凭借着自己的理解就讲了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应不应该纠正他们呢?其实,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创造,给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的去讲自己想讲的话。
但是中国的家庭,包括中国的老师们往往不是这样想的。
他们总是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接受的知识影响孩子,不允许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发明创造。
我们知道诺贝尔奖刚刚揭晓了,但是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中国籍科学家的名字。
这一次诺贝尔奖项当中,钱永健得到了诺贝尔化学奖,但他只是华裔科学家。
为什么教育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在中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培育不出来这样有创造发明能力的人呢?这是因为孩子的创造力在小的时候就被家长和老师扼杀了。
通常都是我们学到什么知识也必须要求孩子照着这个知识来学,不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我们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语言本身是用来交流的,大家互相听懂就可以了,但有些语句从语法方面来讲,不一定正确。
这里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和大家分享。
在美国的华人区,英语中经常掺杂一些中国式的表达方式,比如说“很久不见了”(long not to see)就是很典型的中国表达方式,随着当地的中国人数的增多,这些表达方式逐渐演变成了很地道的问候语言。
再比如,汉语里以前没有“沙发”这个词,“沙发”是泊来词,是从英文单词的读音翻译过来的。
同样的道理,英语中也出现了“Jiao Zi”(饺子),“Ma Jiang”(麻将),“Gong Fu”(功夫)等词语。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我们应该允许孩子说一些他们想说的语言。
在确实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我们告诉孩子正确的就行了,而不是批评他:“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老师怎么教你的,你不会查一下字典吗?”这样就扼杀了孩子想表达语言的欲望。
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也非常重要。
比如说培养孩子科学的记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很多考试考查的不是创造力,而是记忆力。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你都记下来,考试肯定没有问题。
人类本来就是一个传承的社会,良好的记忆力是十分必要的,记忆力也会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是孩子们小时候很容易遗忘,那么有哪些比较好的训练记忆力的方法呢?我可以给家长们做一个介绍。
第一种,重复记忆法。
我们都知道孩子小时候喜欢背儿歌,喜欢读故事,根据心理研究发现,孩子其实是喜欢重复记忆的,他们不会像大人一样觉得重复说一个东西很枯燥,他们会觉得只要是自己感觉有趣的东西,哪怕说上一百遍也不厌烦。
就像孩子今天读唐诗,明天可能还会再读唐诗,今天读了《白雪公主》,明天或者后天,甚至明年可能还会很喜欢。
我们应该利用孩子这种喜欢重复的特性,用他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训练他的记忆力。
比如说今天背了这个句子之后,明天让他说一遍,或者隔两三天再让他说一遍,然后每次都加一点点内容,训练他的记忆力。
但是有一条原则,一定要找出他感兴趣的东西,在他取得一点成绩之后一定要给予他一定的鼓励。
第二种,联想记忆法。
这个是我们学习单词的方法,记单词时做一些联想,把词串到一块让孩子记忆。
比如说学习“苹果”这个词,那我们就要启发孩子:苹果汁怎么说呢?那么装苹果汁的杯子怎么说呢?通过这样积累和联想的方式让孩子记忆。
第三种,直观现象法。
这是一个防止孩子忘记的方法,也是我从一位家长身上学到的。
这个家长发现孩子在白天学完英语回家就忘记了,回家之后不知道怎么说.毕竟在中国母语还是中文,不可能孩子回去天天说英文,但是又要他把英文学好,该怎么办呢?这个家长很聪明,她想了一个办法。
比如学到家具单词时,会学到沙发、椅子、电视,她把这些单词全部贴在家里的家具上面。
孩子回家时,看到冰箱就看见上面贴了单词,拿上杯子也会说“妈妈,这个单词学过了”,还会给家长念一遍,这样就把学校课堂和家庭环境结合起来了。
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止孩子只会读单词,不会认单词,这是一种直观的记忆法。
第四种,儿歌记忆法。
我想给有4到10岁孩子的家长推荐这样一个方法。
大家都知道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口音和方言是不一样的,给中国孩子学习语言带来很多困扰。
首先这个困扰来自于老师,我去年在兰州参加了兰州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老师的培训会议,我当时发现兰州当地的老师都是受甘肃一些方言的影响,发音不准确。
可能兰州地区还稍微好一点,在四川等地方言的问题就更加严重。
这些地区教师讲母语的习惯影响到他讲的英语,也会影响到学生。
不可能每个家长都找个外教来教自己的孩子,那么在孩子启蒙的时候,最好的训练语音的方法就是听录音,听原版的英语磁带,看一些原版的英文电影,或者唱一些英文儿歌。
儿歌本身就是琅琅上口,而且儿歌当中的韵律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很好的语音训练习惯,所以说儿歌记忆法是很好的训练语音的方法。
前段时间我们刚刚在北京结束了“全国泡泡少儿英语风采大赛”,获得幼儿组冠军的小朋友的发音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赏,外教老师跟我们说“如果把我的眼睛蒙上,简直就像一个小老外在讲话。
”后来她妈妈介绍,原来这个小孩小时候并不是在国外生活,但是她非常喜欢看英文动画片,也很喜欢听英文歌曲,喜欢唱童谣,她自己也喜欢表现,有时候过年过节就在学校或者家庭当中表演。
时间长了,她就越说越好,越来越有成就感。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儿歌在孩子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种,多器官记忆法。
顾名思义就是口、脑、手、耳、眼并用的一个方法。
其实语言学习和平时学习都和聪明的“聪”字紧密相关。
大家和我一起来分解“聪”字:左边是一个耳,表明学习英语或者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是要用耳朵的,特别是语言,首先要听。
母语也是一样,孩子一出生不会叫爸爸妈妈,必须是我们抱着宝宝,然后不停的说叫“妈妈妈妈,爸爸爸爸”,慢慢到1岁了,他积累多了自然有一天突然叫出爸爸或者妈妈,家长很高兴,孩子终于会讲话了。
学习英语也是一样,先多听,慢慢积累。
再看右边,上面两点是眼睛,说明学习还要看,所以刚才我们说直观记忆法很重要。
接着是口,就是要说。
最后是心,要用心去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
多器官记忆法强调眼、口、手、耳并用,并且要用心去记忆。
如何做到让孩子用心去记忆,就需要让孩子感兴趣。
以上是对培训孩子科学记忆方法的介绍。
等孩子长大了,除了会说、会听以外,还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学习习惯。
我们大家知道,小时候学习主要以说为主,到后来孩子上到五、六年级,初中或者高中之后阅读能力就是衡量一个孩子学习能力的基础。
孩子读了大量的书籍,喜欢阅读,他积累了好字、好句才会出口成章,才会下笔如神。
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比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第一种,一分钟冲刺法。
每天让孩子积累一分钟,让他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一个任务。
我们都知道当人有任务去完成时,才会达到能力的最大化。
比如说领导布置了一个任务,有了目标和时间限制之后你才能完成的更加迅速。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适当布置任务,比如说给孩子一分钟时间,让他读一本阅读能力能够达到的书籍,然后开始计时,孩子开始读。
一分钟过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数一下这一分钟当中孩子读了多少字。
比如说第一次可能是50个字或者60个字,还比较少,你可以鼓励孩子,比如说“你还是不错了,第一次1分钟阅读就可以达到60个字了,我们先休息一会儿,明天看你是不是比今天有进步。
”第二天还是把同样的书拿出来让孩子读,孩子第一天读过了,第二天读的肯定比昨天要好,可能读了80个字。
这样长久的训练下去,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注意力集中的阅读习惯。
第二种,拓展视野法。
当今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孩子肯定要走出家门,或去其他的城市发展,比如和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孩子去竞争,也有可能出国读书,和其他国家的孩子去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