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三讲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精要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三讲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心理健康和调适今天我们讲第三章,职业倦怠与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这章我们有三个主要的内容要给大家介绍。
第一,职业倦怠的一个基本概念、内涵;第二,怎么样来确定和诊断职业倦怠;第三,有了职业倦怠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哪一些方法来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应对。
一、职业倦怠的基本概念(一)职业倦怠的概念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内容,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也称为职业的枯竭,是由一种由工作本身引起的心理枯竭的一个现象。
具体地说,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中超出了个人能力和资源的一个过度要求,进而产生生理上、情绪情感上以及行为等各方面的一个枯竭的状态,它是一种身心的疲惫、能量被耗光的感觉,职业倦怠。
在这一个概念里面很重要的是有两个概念是要掌握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倦怠仅仅是指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主要是跟工作有关系的;第二块是指有职业倦怠的时候,如果说持续时间太长的话,它不仅影响到心理的一些功能,同时也会让我们的生理上的、行为上的一些改变的产生。
怎么会引发职业倦怠呢,现代心理学很多的研究表明,所谓的工作引发的职业倦怠,最大的可能是两个:一个是工作的过程中间,这个工作对你的要求太高,而我们自己的应对的能力又不足,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引发这一类倦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真的不喜欢这份职业或在这一个工作的环境中间承载着让我非常厌倦的某一个现象、环境,而我又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就很容易导致我们出现这一倦怠。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的门诊里面,我接待过一个抑郁症,他在这个公司里面,他原来的这一份工作,他很热爱,也很适合,因为他工作表现好,很突出,结果他的这一个公司的领导为了要树立典型,教育更多的人,就把他从原来的一个从图纸设计的岗位调到管理的岗位上去,让他去做一个科所的负责人,而这个人理科脑袋,做设计没有问题,很有想象力,屡屡得奖,但跑到了一个管理岗位上,他除了没日没夜地让自己去做更多的事情以外,组织、协调、指挥这个能力很差,结果半年左右的时间,慢慢地,他就开始非常地讨厌自己的这一个所长的位置,几次三番跑到他的领导那里去要求辞职,而领导又觉得你提上来才半年左右,这是组织上对你的重视,你应该要珍惜这个机会,他连续去要求了三次,都被领导好言相劝,退了回来,慢慢地就开始睡不着觉,情绪就开始低落。
这个例子实际上很生动地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兴趣、爱好与组织上的培养、提拔、使用,它们之间不一定是吻合和匹配的,所以一定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一个人放在什么样的岗位是最合适的,我相信,包括我们组织部门的领导也是经常会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把两个个性都很强的人安排在同一个领导岗位,这一个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很可能就会出问题,不一定是思想意识的问题,也不一定是工作态度的问题,要出问题很有可能是两个都是A型性格,两个都是争抢好斗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理可以推理,如果两个人都是争强好胜的,哪怕就是结为夫妇,夫妻之间也会有问题,你说一,我偏说二,明天你要说二,那我就偏说一,那两个人就会不断地有矛盾,两个人的关系肯定会有问题。
那当然了,我这么说并不是说两个A型性格的人不可以结为夫妻,只要有真诚的感情,互相都能够退让,我相信夫妻恩爱也是可以预期的,但反过来,你付出的努力会更大,你要做的事情会更多,是一个道理。
(二)职业倦怠的表现职业倦怠的表现,最主要有以下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的衰竭。
情感的衰竭在职业倦怠的时候,最典型的表达是对工作缺乏了热情,没有工作的动力,更不要说工作中的个人活力,不可能。
第二,去人性化。
什么叫去人性化,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的时候,它把人当做了机器,没有情感交流,在工作的时候,这个事情你拿去,就好像是把一个材料送到机器里面去切割一样,这就叫去人性化,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过程中间,如果处于一个情感衰竭状态的话,它就把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看成是人与机器的“机”,叫“人机关系”,就没有个人的一些激情、情感的表达、说服沟通,这些环节都会被取消的。
第三个突出的表现是成就感下降。
工作的成就感是源于人们对其工作的基本的职业认同。
每个人在工作的过程中间,它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一份工作都有一种工作的认同,如果对这个工作是认同的,那它在工作的过程中间,哪怕有些许的成绩,他都会引以为是我工作的一种成就,内化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
反过来,如果说,当一个人处于一种职业倦怠状态下的时候。
那么,它就不会再感受到这一份工作对我来说它有一种实现的可能,我们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它非常地去讲究自我实现是人类追求的一种最高的境界。
那如果说在工作的过程中间做得好与不好,干得多与不多,跟我无关,早上来了,来了,下班走了,走了。
这一份工作做得好不好,这个单位发展得怎么样,除了工资跟奖金跟我有关系以外,其他都跟我无关。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单位只有这样子的心态和感受在那里工作的话,职业倦怠离开你就不远了,理由是:你没有了工作的成就感,所以我们说,做一份工作就要热爱,热爱这一份工作,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只有当你对这一份工作是热爱的、是投入的,你才有可能去体会到做这一份工作成功以后给你带来的那一种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我实现的可能。
有了自我实现的可能,那么它对你的这个心理功能的正常的维系,情感表达的正常的维系,行为方式的正常的维系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总结一下,职业倦怠的时候,一个人的情感是处于衰竭状态的,跟别人相处的时候就缺乏了一种有效的人际沟通。
在工作的时候,不能够体会到完成这一份工作所给你带来的那一种满足、那种成就的感觉,这就是职业倦怠的三种典型的表达。
(三)职业倦怠发生的过程第三块,我们来看职业倦怠发生的过程。
一个人一定不会说,一投入一份新的工作马上就职业倦怠,不会。
职业倦怠是一个慢性的经过,它是慢慢地、慢慢地走到了职业倦怠。
第一个阶段,激情阶段。
激情阶段。
每一个人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曾经有过,如对这一份工作充满着想法、充满着工作的热情,哪怕是双休日不休,哪怕是晚上也去加班,在所不惜,而且是精力非常充沛,愿意接受这一份挑战,把自己所学、把自己的思考,积极有效地输入到自己的工作环节当中去。
这一个阶段往往体现在工作的初始阶段,称为激情阶段。
这个阶段可长可短,正确的认知、正确的情感的取向、正确的行为方式,就会让我们这一个对工作的激情保持更长远的时间。
比如说我们看到了这一些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
我们看到了这一些全国的劳动模范,一生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他的那一份看似非常单调,但他自己理解为是一份有丰富内涵的工作,比如说是像环卫工人,比如说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
我以为他们的这一辈子都充满着对工作的激情,就不可能会发生职业倦怠,当然我们有的人会比较短,甚至于半年、一年,由激情状态迅速地过渡到衰竭,过渡到倦怠,像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在我的工作室里面也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当然原因非常复杂。
从激情状态要进入到倦怠、衰竭,它必然会经过第二个阶段(怀疑阶段),怀疑阶段是怀疑什么呢,是怀疑自己刚刚投入这一份工作时候的对这一份工作的重要性的一个认知。
通过这一个工作我要达到的目标,这个时候他会产生怀疑,到底我这样做对不对,我定的这个目标到底正确还是不正确,它就开始怀疑。
如果一个人对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有怀疑了,那这个时候,他自己的工作的行为就开始趋向平淡,就开始由原来的理想主义慢慢地走向现实主义的道路,看问题就非常地现实,我干多少,你给我多少钱,用金钱来衡量,甚至于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有没有必要这样地积极,怀疑自己有没有这样地投入,怀疑自己在这个单位里面到底能不能够走向自我实现,自己原来为自己设计的人生的目标对还是错,他会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责问,责问自己的价值取向。
这一个阶段也可长可短,有的人会考虑很长时间,以年为单位,有的人短短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走完了怀疑这个阶段,迅速地过渡到倦怠。
如果说在怀疑阶段不能自拔,让自己再现实下去,就有可能进入到职业倦怠的阶段,职业倦怠的这个阶段,突出地表现为让自己处于一种麻木状态,身心皆疲,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觉得是非常地疲劳,那就更无激情可言。
所以,我们处于职业倦怠的时候,当事人在临床上更多的表达是麻木不仁,你说这样就这样,你说那样就那样,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新的意见,也没有跟你来争吵,过一天算一天,干到哪儿算到哪儿,至于这样干对不对,只有这样干对组织的影响是好是坏,至于你这一个组织是不是完成了你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上级有关部门过来考核,结果怎么样,跟我都没有关系,他就让自己完全陷入一种麻木状态。
同时,整天觉得非常地疲劳,这里我重点要解释一下疲劳指的是心理疲劳,疲劳应该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生理性的疲劳,如今天我上山去砍柴了,今天我去参加“双抢”劳动了,从天不亮起来,一直赶到太阳下山,10个小时、12个小时都在田里面割稻子,回到家以后他会说累死我了,真的很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这种疲劳最大的可能是身体的疲劳,肝TP消耗太多,身体的能量消耗太多了,对待这样子的疲劳,我们最好的方法是吃一大碗饭加两筷红烧肉,外加一杯红酒,吃完了以后“呼呼呼”睡上八个小时,第二天早上醒来,照样上山砍柴,下田地割稻,这一整天的体力在八个小时的睡眠过程中,在一大碗饭和两块红烧肉的影响下完全恢复了。
所以,身体疲劳是比较容易恢复的。
而心理疲劳,它确实有一种疲劳的感觉,但绝不是身体能量消耗过多导致的,你看我们更多的白领整天都在办公室里坐着,要说条件也不差,空调房间,每天都泡一杯茶,中午还加一杯咖啡,每天中午吃完饭以后,很多人还可以睡上一觉,下午同样是在电脑上干活,你没有什么特别的身体能量的消耗,但他回到家以后,他就会跟太太(先生)说:累死我了,累得我都不愿意讲话了,累得我都不愿意干活了,你让我休息一会儿行不行。
太太说:我要做饭,你总要做一点事情,酱油该买了,米也没有了。
先生会说:晚上我吃方便面行不行,我真的不万一动。
给人的感觉也是疲惫不堪。
这样子的疲劳,一大碗饭、两块红烧肉,我量他也吃不下,因为心理疲劳的人,他的食欲往往是很差的,消化也是不好的,你让他吃,他也吃不下,吃下去也不消化。
而且你看,我刚才说了,心理疲劳的人“呼呼呼”地睡8个小时,一觉不醒来,醒来了精神焕发。
心理疲劳的人往往是越睡越疲劳,问题是他睡不着。
睡不着可以分三个不同的形态:一个是睡下去不能睡着,我们称为入睡困难;第二种,能睡着,但这个入睡(睡眠)很浅,我们称为浅睡;第三种是早上醒来得早,无缘无故地,3、4点就醒来,醒来了再也睡不着了。
这三种睡眠障碍的不同形态与我们的职业倦怠导致的心理疲劳都非常地有关系,所以心理疲劳跟生理疲劳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生理上的疲劳,只要适当地休息、良好的营养,恢复是迅速而有效的;而心理疲劳,靠饮食、靠睡眠往往不足以有效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