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CD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患者常慢性起病、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周腹痛、腹泻,腹泻每日2-10余次,便质软或糊状,少有脓血与黏液。
2.可伴肠梗阻、肠穿孔、腹腔脓肿、肠瘘和肛门病变,以及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
(二)体格检查:右下腹压痛,腹部包块,肠鸣音亢进,外瘘管等。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贫血,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粪潜血阳性,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等。
2.钡剂小肠造影或钡剂灌肠:病变呈节段牲分布,多累及回肠及结肠。
可见黏膜皱襞紊乱、多发性节段性炎症伴僵硬狭窄、裂隙状溃疡或裂沟、瘘管、假息肉形成及鹅卵石样改变等。
.内镜检查:内镜下可见节段性、非对称性粘膜炎症、3 纵行或阿弗他溃疡、鹅卵石样改变,可有肠腔狭窄和肠壁僵硬等,病变呈跳跃式分布。
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发现腹腔内肿块或脓肿。
4.CT检查:肠壁增厚,肠管狭窄,窦道和瘘管,炎性包
块和脓肿形成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排除肠结核、阿米巴痢疾、耶尔森菌感染等慢性肠道感染、肠道淋巴瘤、憩室炎、缺血性肠炎及白塞病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1)、非连续性或节段性病变。
(2)、铺路石样表现或纵行溃疡。
(3)、全壁性炎症病变,伴有腹块或狭窄。
(4)、结节病样非干酪性肉芽肿。
(5)、裂沟或瘘管。
(6)、肛门部病变。
具有要点(1)、(2)、(3)者为疑诊,再加上(4)、(5)、(6)3项(3)3、(2)、(1)项者,只要加上(4)中之任何一项可确诊。
有第
项中之任何两项亦可确诊;诊断举例CD小肠型、中度、活动期、肛周脓肿。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少渣、易消化、富营养饮食,忌浓茶、酒、咖啡等。
病情较重者可用要素饮食,病情严重者应予以肠外营养,使患者卧床休息,适当输液、补充电解质,以防水盐平衡紊乱。
2.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对轻、中症患者,柳氮磺胺吡啶(SASP)制剂,每日3-6g,分3-4次口服;或用相当剂量
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如美沙拉嗪每日
3.2-
4.8mg,或艾迪沙每日1.5-3.0g。
(2)、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中、重症患者,泼尼松每日30-40mg,重症可达每日60mg;或氢化可的松每日300mg,或泼尼松龙每日60mg或地塞米松每日10-20mg,症状缓解后速减至维持量。
、免疫抑制:对糖皮质激素与水杨酸类药物无效者,(3) 可试用或并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2mg/kg/d,要监测白细胞、血小板。
(4)、抗生素:甲硝唑每日800-1200mg,分3-4次口服。
对肛周病变及瘘管有效。
(5)、维持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对维持治疗有效。
3.手术治疗
具有下列适应症者可考虑手术洽疗:(1)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者;(2)肠梗阻;(3)影响生长发育;(4)肠瘘;(5)反复出血;(6)中毒性巨结肠;(7)腹腔内脓肿;(8)肠穿孔;
(9)Ai瘘和肛周脓肿;(10)有严重全身并发症。
【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显示肠
道瘢痕形成或病变消失。
2、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炎症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
线、内镜及病理检查X、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3 结果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