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人婚姻观的现状,变迁原因研究报告)

当代人婚姻观的现状,变迁原因研究报告)

当代人婚姻观的现状、变迁及其发生变迁的原因研究报告内容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则是维系家庭的核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全球化浪潮把中国卷入了全球整体中,这使得中国社会生活、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婚姻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人的婚姻呈现出从保守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

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审视中国人婚姻的变化,展望21世纪中国人的婚姻生活,探究婚姻变化的原因,这是当前的热点课题。

正文:婚姻是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而言,都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件人生大事,可以说婚姻是两个人恋爱之间最好的誓言。

然而,现实中又能有多少令人羡慕的美满婚姻呢?离婚和结婚的故事在我们周围不断上演,似乎我们已经看多了夫妻之间的离离合合,这些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

那么现在中国人对婚姻的到底是什么态度呢?近期对中国人的婚姻观念进行了全面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面向的对象是20-30岁之间的年轻一代,共收集到2000个有效样本。

一、对待结婚的态度对于老一辈的人,不结婚会被人看作“另类人”,而对于很多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则更容易成为“另类人”。

在对待是否要结婚的问题上,19岁以下的被访者中,只有24%的人认为“绝对要结婚”,而在25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都在三分之一以上。

可以看出,虽然年龄差距不是很大,但25~29岁的人对结婚的态度较20-24岁的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示“绝对要结婚”的比例明显要高出许多。

一方面,20-24岁的年轻人由于对很多事物看法尚不够成熟,自己也未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所以他们对婚姻持这种态度也不足为奇,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改变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在变得不断激烈,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更是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源于对这些压力的恐惧,他们也可能选择“宁可不结婚,也不愿遭罪”。

二、寻找结婚对象的重视因素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性格是双方都看重的因素,性格也是双方达成婚姻的最重要因素。

除了性格之外,很多女性往往还看重男方的能力和经济实力,而男性则还看重女方的外表特征。

尽管现在已经不再是男权主义时代,很多女性在社会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不乏很多成功女性,但这也是少数现象。

因此,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她们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经济条件好的婚姻对象,或者是找一个有能力的“潜力股”。

三、对待离婚的态度可以看出,传统的“不轻易离婚”的婚姻观念已经逐渐不适用于当代男女,尤其是年轻人。

在遇到可能导致离婚的婚姻问题时,有四成的人会选择“一定离婚”,认为应当“勉强或忍耐”的占19%,表示绝对不离婚的仅占6%。

在40岁以上的被访者中,有11%的人认为“绝对不离婚”,而19岁以下的被访者中这一比例仅为1%,可见年纪稍大的人对婚姻还是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

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在出现导致离婚的婚姻问题时,离婚可能会是很多人的选择。

四、导致离婚的因素上图显示,婚外性行为和婚外情是容易导致离婚的两个最大因素。

尽管现代男女对性行为的态度上已经开放很多,但是当婚姻的一方发生婚外性行为或者婚外情的时候,其离婚的可能性会很大,可见现在中国人对夫妻双方的“不忠”行为还是难以原谅。

能导致离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暴力和夫妻一方的恶习,尤其是女性,她们对家庭暴力的反感程度甚至高于婚外性行为和婚外情。

此外,性格不合也容易导致离婚。

目前,中国平均每天有超过4000对夫妇宣告婚姻失败,而这个数据每年都在增加。

造成中国当前离婚率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压力、异地婚姻、工作压力等等。

现在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通讯和网络的发达又为我们提供很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加上受到其他国家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开放,很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经无法约束现代年轻人,同居、试婚成为普遍,婚外恋、一夜情更是越演越烈,与此同时,专门的婚姻调解机构又很少,这就导致了离婚的人越来越多。

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中国各阶层人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经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发生着或有目共睹、或不易察觉的种种变化。

由此在婚姻、家庭、性关系方面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很值得我们研究。

离婚、弃婴、卖淫、婚外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既裹挟着陈年老泪,又翻卷着时兴的“新潮”……究竟如何对昨天评说,向今天发问,为明天预警?一、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对婚姻的影响1949年后,新政府对中国婚姻、家庭、性关系的格局有积极的影响。

颁布《婚姻法》,废除包办、买卖婚姻和童养媳制度,取缔卖淫,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这是中国历史上婚姻制度的一次最积极重大的变革,同时引发离婚再婚潮。

“潮流”之中,有不少刚刚进城的干部官兵,与乡村结发妻子离异另结新欢,自成一股小“潮”。

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其后接连而至的政治运动,对中国人的婚姻、家庭、性关系造成了遗害非浅的负面影响。

从“土改”、“镇反”、“公司合营”、“反右”到“文革”,政治运动对象成为所谓“阶级敌人”后,引起婚姻变动。

家庭解体,夫妻反目,亲子脱离关系(血缘关系本无法脱离,子女宣布“与父母脱离关系”是荒谬时代的荒谬产物)。

由于“唯成份论”盛行,“出身不好”严重影响子女甚至孙子女的前途。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夫妻、恋人忍痛分手。

“唯成份论”如同“种姓制度”,给当事人造成的痛苦至今难以消弥。

“文革”中又有整整一代青少年失学,上山下乡。

长期生活在偏远山村,不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择偶。

在“下乡”与“返城”两次狂潮中,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为生存嫁给不爱的人;为回城离开所爱的人;为爱情放弃发展的机会;为“互助”而接受同居……无论怎样选择,每一杯都是苦酒。

当时决定暂不“选择”的人,抑或铸成了至今单身,求偶困难……“上山下乡知青”经历了特殊的恋爱婚姻历程,婚变比例大,遗留问题多,对子女影响深。

有些因各种原因被遗弃乡间的孩子,如今长大成人,进城寻找已不打算再认他们的父母……非但“知青”婚恋经历特殊,在“极左思潮”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全社会从官方宣传到文学艺术,一律讳言爱情。

仅有的八个“样板戏”,主人公不是“童贞”,便是鳏寡。

自1966到1978年,女性被禁止穿裙子、烫头发、穿高跟鞋、用化妆品……女学生穿男式军装、扎上武装带,甚至推光头发,最为时髦;开山劈岭的“大寨铁姑娘”是全社会妇女的楷模……如此误导男女性向及审美价值观,造成一代女性(现在40至50岁上下者)在步入青春期时接受了以不美为美,以显露女性特征为耻的异化教育,渐渐失去女性的温柔,变得粗糙生硬。

男性也因此弱化了体恤、庇护、爱惜女性的责任感。

今天,当男女互相指责:“中国没有淑女”、“中国没有男子汉”的时候,不回眸溯源,又怎能解开数不清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呢?改革开放引发了各年龄段男女对自己婚姻质量的反省。

随着婚姻、家庭、性爱观念的更新,人们见到又一波新的“离婚潮”渐起。

这究竟是一次“知今是而昨非”的歧路归正,还是在昔日的“怪圈”里,再作一轮新的循环?颇值得分析研究。

潮涨潮落,心欲何求?几十年来,中国大陆流行的“求偶价值观”几经变迁。

五十年代“找对象”,要找“老革命”;“文革”时期,要找“红五类”;改革初期,要找“高干”“高知”;开放既久,要找“洋人”、“海外华人”;及至时下,要找“大款”、“大腕儿”……当人们诉尽辛酸,再一次伸出手时,会不会摘下又一个苦果?二、近年家庭关系变动趋势随着社会生活呈现多元趋势,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也发生着变化。

男女两性都强烈要求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女权主义初露锋芒。

“大男人”不能接受“女强人”;“强”女人看不起“小”男人,……或作“单身贵族”或“萍水同居”似成一种“时尚”,家庭观念淡薄。

另外一方面,随着各年龄段已婚人士对自己婚姻质量的反省,或为摆脱“死亡婚姻”,或为追求“理想婚姻”,乘着社会对离婚越来越宽容的机会,掀起史无前例的新的离婚潮。

当数以万计的痴男怨女毅然决然别夫(妻)抛子(女),另筑爱巢,几经“身体力行”之后,颓然发现又一次坠入“悔不当初”的困境。

“离婚”真是修补残缺婚姻的“良策”吗?开启“幸福婚姻”之门的钥匙究竟在哪里?谈到“观念变化”,中国自古重视赡养老年父母的观念也在逐渐淡薄。

从人生价值取向看,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追求个人幸福,无视应尽的责任;从社会原因看,很多老人有退休金,而中青年工薪阶层收入偏低。

独生子女渐入婚龄,婚后既要养育后代,又要面对四位日益衰弱的老人,不但缺乏反哺老年父母的义务感,而且很可能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经济力量。

时下,相当多的中青年更热衷于携儿带女设法去“揩”老人的“油水”。

在这种社会风气中,多有关于无生活来源的老人遭儿女虐待或遗弃的报导。

可以预见,近一、二十年独生子女普遍成婚后,中国的“老龄问题”将更加令全社会棘手。

三、婚外性关系大幅度增加,已成为社会公害最近一两年,从社会学家,到平民百姓,同时惊呼:五花八门的婚外性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公害!被中国传统观念视为奇耻大辱的婚前性行为,尤其是女性婚前性行为,在所谓“性革命”思潮影响下正悄悄在中国泛滥,年龄有渐小趋势。

某地6092名被调查的中学生里,有57人承认有过性交行为,其中女生人数多于男生。

成年人的“试婚”、“同居”也逐渐被社会接受。

很多报导与调查显示,“婚外恋”发生率激增。

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夫妻感情不合又暂时不打算或难以离婚者,与“第三者”发生恋情导致性关系的有之;倚仗手中权力,进行“权、钱、色”三角交易的有之;腰缠万贯的“暴发户”重婚、纳妾、“包二奶”的有之……在这全社会腐败日甚之时,“民不告,官不究”。

偶有“大婆”闻讯发作酿成血案,才会曝光。

近日有九岁女童被父亲的婚外情人以硫酸毁容的报道传出。

见微知著,各种各样的隐患在后。

半个世纪前被取缔的卖淫业,近年不仅死灰复燃,且迅速蔓延。

城乡宾馆、客栈秘密或公开的娼妓比比皆是,甚至有官方背景。

为娼者包括雏妓、男妓,大多并非因生活所迫,其中既有目不识丁的村姑民女,也有干部、研究生、各类知识份子,甚至有教师。

不久前报载,某地母女三人为娼,存款数目相当于大学教授二十年的工资。

在自上而下极度腐败的社会,信仰危机、道德沦丧,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了人生方向,不择手段追求金钱,醉生梦死。

严重的心理变态致使乱伦增多。

父女、兄妹间的强奸、通奸发案率上升。

离婚者再婚后重新组成的家庭更易诱发乱伦。

社会学家已提请有关人士给予足够的注意。

在二十年前尚无人谈论“同性恋”的中国,现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有一些半公开的“同性恋”者集中活动的地点。

婚外性关系的大幅度增加,制造出无数家庭悲剧。

败坏的树上必结出败坏的果子。

中国大陆爱滋病带原者和各种性病患者的数目也在逐年加增,呈直线上升……近年来中国婚姻家庭观念的异变,实在令人忧心忡忡。

徐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