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8 柳永词二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 良辰.美景(chén)B.繁.华(fán) 凝噎.(yē)钓.叟(diào) 天堑.无涯(qiàn)C.豪奢.(shē) 堤.沙(dī)珠玑.(jī) 咏赏.烟霞(shǎng)D.叠巘.(yǎn) 凄切.(qiē)风帘.(lián) 兰舟催发.(fà)D[D项,“凄切”的“切”应读“qiè”;“兰舟催发”的“发”应读“fā”。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54】A.都门帐饮无绪.绪:心绪B.便纵.有千种风情纵:即使C.羌管弄.晴弄:玩弄D.异日图.将好景图:绘成图画C[C项,“弄”应为“吹奏”义。
]3.下列各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C[C项,直接抒情。
A、B、D三项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都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 4.下列对词《雨霖铃》中语句的解读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55】A.“都门帐饮无绪”——这一句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
“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直抒胸臆之笔。
C[“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61612056】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个特殊的代表②扎到市民堆里③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④转向市井深处⑤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⑥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A.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②⑥③⑤①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⑥④②⑤①B[从“转向”到“扎到”,从到“成就”再到“代表”,按句意的逻辑关系排序。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即将与恋人别离时泪眼婆娑,相顾无言的情状。
(2)《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设别后情景,把别离伤痛推向了高潮。
(3)《望海潮》中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海潮》中描绘西湖美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4)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
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____①____。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____②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____③____。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得体。
第一处根据前一句“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可以得出这一句的句式,应为“更是……”;再根据后面内容来推测此句的内容。
第二处根据前面“唐诗的激情洋溢”和后面“元曲的灵动俏丽”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宋词。
第三处联系前一句和后一句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说汉字面临的危机。
【答案】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②宋词的婉转清雅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8.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第①处补写恰当的句子,第②处补写总结句。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
材料: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韩愈、柳宗元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一切的经典,都是曾经的时尚。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在当时的风靡可见一斑,他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一种时尚,也成就了现在的经典。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朝民间流行的评书和话本文学,如今成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成为文学中的经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再研读文段的内容,这是一段表述严谨的论述类文字,是材料内容的扩展和总结。
据此,根据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①韩柳倡导古文运动,抨击了当时的靡丽文风,为文学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他们的观点在当时是一种时尚,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②这一个个从时尚走到经典的事物,总是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二、阅读提升层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导学号:61612057】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
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烟柳”后三句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
C.“云树”三句,由郊外说到市内,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D.这首词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C[C项,“由郊外说到市内”错误,应为“由市内说到郊外”。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采菱的小舟上,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少女嬉戏采莲。
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形胜”“繁华”四字在上片中起什么作用?“珠玑”“罗绮”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展现了杭州哪几个方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总括之词,自“烟柳”之下,是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词人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展开描写,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把杭州市场的繁荣和市民的富庶反映了出来。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3)题。
【导学号:61612058】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C.词人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凄凉的图景,融情于景,故而能打动人心。
D.“晓风残月”巧妙交代出酒醒时间已是清晨,此时诗人烂醉如泥,以至于彻夜露天而卧,可见离别伤感之重。
D[D项,说诗人彻夜露天而卧没有根据。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蝉声凄切,景也萧瑟;天色渐晚,暮色阴沉;滂沱骤雨刚刚停止。
②这三句直接写出了分别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③清秋节令的“凄切”,鸣叫着的“寒蝉”,衬托着悲凉秋景,这就为整首词定下了悲怆的基调。
(3)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托了怎样的离别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中主要描写了“寒蝉”“骤雨”“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景物,这些景物不仅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而且将作者仕途无望、人生前景暗淡的低沉伤感的凄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