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式教学
我们在大学课堂上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讲台下同学们玩手机的,睡觉的,看别的课程的,聊天的……老师没有讲课热情,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被动地记忆知识,使学生陷入了机械重复的深渊,其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兴趣 ,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
互动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的双方,即在老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积极参与、互相感应、共同促进的双向沟通方式来进行授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填鸭式相比,互动式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高,老师的讲课激情也会随之被带动,形成双向的良性循环。
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很多,在这里仅提出几点我的想法。
第一,提问法。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紧迫感,促使学生认真听课。
而且,通过提问,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会更深。
举个例子,本专业的传感器课堂上,老师每节课前几分钟都会提问学生问题,借以点名,而老师所提问题,都是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即考试的重点,因此,学生们对这个提问很有兴趣,并认真记下,这几分钟的提问时间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
第二,小组展示法。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分配给各个小组,在每节课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将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做成PPT等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同样举个例子,本专业的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堂上,老师每节课前都会请三位同学将准备好的PPT展示给大家,老师选取的展示主题都是与电力相关的
背景知识,这让学生对电力有了更加深入和贴近生活的了解,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和计算。
第三,练习讨论法。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或需反复练习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练习,讨论结束请各个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这种方法能够让各种知识、想法、观点在学生和老师之间自由地交流,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局限于老师讲解的观点。
举例说明,我大二选修的英语口语课,老师是一位非常漂亮的澳大利亚女孩,每次上课课堂气氛都相当活跃,当然不仅仅因为老师是美女。
每节课,她都会分组让学生讨论练习,有时是准备一个对话表演,有时是练习一些长难句,有时是讨论分析一篇文章,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练习了口语,也交换了观点,效果非常不错。
第四,课下的互动。
课下的互动方法很多,比如老师通过公共邮箱向学生提供课件以及课堂相关内容,而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问题。
再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微博,QQ等时下流行的交流渠道与学生进行课下的互动,形成师生之间轻松愉快的情谊。
比如我报的考研班的老师,都会在微博上与学生互动、答疑、解惑,这让学生感到老师不再是严肃的干巴巴授课的老学究,而是与自己一样“潮”的同龄人,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很多,我只是就我所感受到的浅浅的谈了一下。
总而言之,老师丰富一下教学方式,学生受益的同时,老师也有成就感,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