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


1、从表现形式看,教学行为可分主教行 为、辅助行为、管理行为。 2、从教学行为的发生机制上看,教学行 为可分为预设的教学行为、生成的教 学行为和应激的教学行为。 3、从教学行为的层次来看,教学行为可 分为外显行为与内在行为。 4、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教学行为可分为 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
二、影响教学行为的因素
观念、教学风格都必须通过教学行为展 现出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着一定的 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因此,对教师的 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规 划教学行为本身,通过教学行为的效果 看出教学理论的适用性,还可以从教学 行为研究中提炼出新的教学理论。
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教学行为的实施——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的实现形式——教学组织 形式 教学行为的实现途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行为
关于教学行为你都了解些什么?
思考一下:
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
学实践之间的关系
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 学行为的关系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相辅相成的 交互影响和螺旋上升推动教学论学科的 前进和发展。先进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师 的教学观念主要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而教学观念变成教学行为则是个实践的 过程,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行为 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教学观念是教 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教学
谢谢大家!

1、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生活方式 3、文化教育传统
(二)、影响教学行为的内部因素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制度 4、教学情境 5、教学评价标准 6、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三)、影响教学行为的教师个体因素
1、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教学行为的 影响
教学行为概述(教学 行为内涵、教学行为 特点、教学行为的外 延)
教学行为
影响教学行为的因素 (外部因素、内部因 素、教师个体因素)
一、教学行为概述
(一)、教学行为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 研究者基于自身的背景从不同角度提 出了不同的定义。 施良方等人认为,教学行为是指教 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 有行为。他们把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
教学行为的实施主体是教师,但教师
决不能恣意妄为,完全按照自己的主 观意志来创造、选择和实施教学行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哪种 教学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 响。根据这些因素的来源及其与教学 行为的关系,我们将其归纳为三类, 即教学外部因素、教学内部因素和教 师的个体因素。
(一)、影响教学行为的外部因素
参考文献
1、徐继存、徐文彬,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9
2、熊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教育出版
社,2001
4、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1 5、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 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 和课堂管理行为。 傅道春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内部关 系,对实施中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 合、运用和控制的。
柳夕浪认为教学行为是“对错综复 杂的教学动态变化的因素的整合”。 它具体表现为课堂内讲述与聆听、提 问与应答、解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 等一系列具体可感的师生活动方式与 操作系统。
一、教学行为概述
(一)、教学行为的内涵
教学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一定教学观念指导 下,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 为方式的总和,贯穿于教师为完成教 学任务而采取的一切活动之中,包括 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辅导、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环节中的行为。
狭义的教学行为,则专指教师课堂教 学行为,即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个性、知识背景等在教学过程中 所表现出的操作方式。现在所讨论的 教学行为指的是狭义的教学行为。
一、教学行为概述
(二)、教学行为的特点







1、目的性 2、自主性 3、社会性 4、规范性 5、稳定性 6、创造性 7、自觉性
一、教学行为概述
(三)、教学行为的外延
教学行为的外延,指的是所有教师实
施的所有教学行为。显然,要想群尽 教学行为的外延是不可能的,是无法 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我 们可以通过分类的方法,来把握教学 行为的外延。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 可以把教学行为分为不同的种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