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及其转化策略孟怀谷济南育华中学2005年4月浅谈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及其转化策略[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贸的加入,英语交际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基本技能和方式,因此使每个人学会使用英语变成一种迫不及待的历史性任务。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今天的学生使用英语特别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在新形势下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素质教育师生关系因材施教互助合作多元化评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素质教育旨在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健全.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却形成相对比例的后进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造成了传授知识无法同时进行,这与素质教学相违背.因此我投入时间去调查和思考这个问题:后进生的成因及如何转化?并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这种现象.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尝试会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英语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教育观(尤其是学生观)的改进都有一定的作用.英语学习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一.家庭方面1)家长对英语学科的认识出现误区。
许多家长对于英语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不如语文、数学两科。
因此在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缺乏兴趣,学生就不能自主的,创造性地去学习。
一些后进生经常有这样的口头禅挂在嘴边“我是中国人不学臭洋文”。
2)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的水平无法担负起辅导孩子的责任。
部分家长在英语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校,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一些没有学会的知识或遗漏的知识无人辅导,其他学科的作业家长可以起到检查的作用,而对于英语作业则无能为力。
二.学校教育机构方面1)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导致了两极化的产生。
素质不仅仅包括拥有的英语知识,还包括教师如何去传授知识的能力。
教师是传授孩子英语知识的直接人,但是有些学校里英语老师的配置却极为不合理。
专业的、非专业的、甚至懂那么一点的老师都可能参与到教学中去。
而英语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传授孩子知识的正确性和合理化,更决定孩子兴趣的发展。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英语老师传授给孩子的发音是错误的,就阻碍了孩子英语的正常交流;如果英语教师不能解答孩子所询问的英语问题,那么孩子就会出现对老师的不信任,甚至是能力的疑问;如果老师无法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参差不齐的现象,那么就会增加后进生的比例。
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减少后进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2)小学英语的无负担型学习向初中任务型学习的转变,形成了部分后进生。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刚学英语时,兴趣高,学得也顺利。
因为在小学英语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只停留在听说上。
但初中英语要求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同时发展,知识难度的增大,部分学生开始走下坡路,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特别在出现了英语考试之后,他们从原来的乐于接受到被迫接受,甚至拒绝接受,成了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
因此往往出现“初一笑着学,初二哭着学,初三我不学”的局面。
三、社会方面1)社会办学方面。
少儿英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英语学校也淋漓满目;更有许多家庭作坊型的私人办学,他们的教学水平与办学目的注定了他们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对孩子们的启蒙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
并且,一些错误的教学导致了孩子从英语入门就走了一条错误的路,从而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我刚上班的同事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她讲述英语单词的读法时,一个孩子就站起来说:“我们培训班的老师就不是这样教的,你教错了。
”当时我的同事很是迷惑,学习了这么久的英语会出现这种读法上的问题吗?结果孩子们因为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嚷了半节课,当她让学生听录音作以证明时,才算结束了这场争执,孩子才认识到是培训班出现的错误。
暂时不谈这次纷争,但最初的教育给孩子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很深刻的,而且不容易加以订正,这样对孩子进行的英语教学是完全不负责的。
因此,社会教学固然对学校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它们还应当受到教育部门的监督,那样才能起到真正的积极作用。
一些水平低的英语培训班的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对数量的后进生。
2)社会对英语的需求和教育观念无法协调发展决定了英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也决定了学生们在英语学习各个方面无法同步发展。
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在整个社会对英语的需要方面,还是以口语为主。
而由于高考甚至托福、GRE等为了升学或者出国的需要,人们对英语的笔试能力看得更为重要。
因此老师和学生都围绕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把灵活的语言变成了死板的公式;淡化英语的交际功能,去强化了题海战术。
单调反复枯燥的词汇、语法、句型,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英语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调查及改进措施:琢玉成器,使后进生能够健康发展。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
”面对后进生,教师固然会感到沉重的压力和无奈,但也决不能听之任之,让其自生自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对于后进生,教师更应先了解他们的心理。
只有根据他们的心理来实施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后进生普遍有以下几种类型:1.自卑型。
对学习任务感到紧张、厌倦和自暴自弃,失败使自己感到一无是处,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
2.放纵型。
对学习毫无责任心,怠惰、懒散,学习习惯不良,积习成性。
3.焦躁型。
在学习上缺乏信心和自信性。
碰到困难容易急躁、动摇、退缩,学习情绪不稳定。
4.抑郁孤独型。
不求上进也不惹是生非,学习动机微弱,学习被动,又不喜欢与人交流。
抓住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转化,我认为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教师与后进生之间,更是充满了一种敌对情绪,教师一见后进生就头疼,后进生一见教师就害怕。
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里的后进生,对老师唯唯诺诺,做事小心翼翼,早已习惯了老师的忽视,同学的嘲讽,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更急切地渴望着老师的关爱。
“用心灵的爱抚来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涤疗精神的污染。
”作为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后进生,充分尊重、信任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谈心,了解他们,研究他们,尽量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极大的耐心和宽容心去积极地引导他们,并细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平时,我常与后进生沟通,平等地与他们交换意见,鼓励并帮助他们解剖自己,分析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
在课堂上,我精心地设置有利于后进生参与的情景与活动,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组合。
如在分角色表演对话时,我尽量让后进生选择自己能胜任的角色。
当他们表演得不错时,我会毫不吝啬地说:“Good!very good!Wonderful!…”。
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有位差生,他的英语读的较好听,我就事先帮他预习新课的单词,关键是一遍遍先跟着我学会。
早自习让他常领全班同学读,大大地满足了他的表现欲,增强了他学外语的信心和兴趣。
常言道“越夸越灵”。
后进生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赏识,被重视,便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理解、尊重差生。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雷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千差万别,同是后进生,也各有各的特点。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使人人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应对处在不同学习水平层面上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层辅导,满足不同需求。
在保护后进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问题、作业等的难度及要求。
例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分散记忆单词法”要求后进生每个课间少玩点记一个单词这样每天算下来他们能记八个单词每周能记四十多个单词,这样的要求他们基本能做到,这种方法使他们时时有事做也体验成功的喜悦英语教学成功与否。
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
这些差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
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
心里有一种压抑感,有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
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
对于不同类型的后进生,教师更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当我看见差生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我不但不责备,还主动将最好学生的作业本借给他们抄,并叮嘱他们要“一抄、二读、三背”,第二天上课,有意识地叫差生站起来口头做一遍,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的单元测验,我将成绩有进步差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相,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及喜悦,有些差生的头脑反应的慢点,有时一个简单的时态讲几遍还不理解,我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有时想法编成公式和顺口溜,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到他们听懂为止。
后进生婷婷性格内向,课堂上差怯,不积极举手发言。
我就尽量向她多提问,优先让她练习,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对她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使她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增强信心,大胆开口说英语。
小吉口齿不清,记忆力差,但他爱唱歌。
于是,我就鼓励他多唱英文歌,既巩固了单词,又纠正了语音错误。
……无数事实证明,差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
他们毕竟是十三、十四岁的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培养合作互助精神,借助集体力量感染学生。
一个教学班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差生,我从音标入手,科学也系统地教学,使班上绝大部的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外语的轨道。
班级的学外语气氛浓,外语成绩好,这对那一部分差生也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
从初一刚入学开始,每位同学都起一个英语名字;从第二学期开始,以每个英语小组为单位每周出一次英语报,扩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常常会不知不觉感受到集体的压力。
别人的外语都能学得好,为什么我不能?在强烈的学外语气氛感染下,他不好意思不学好外语。
英语教材部分教学内容是按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一种口语课程,以对话形式体现语言功能,每个对话都设计了情景,并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
因此,活动式学习成了英语课堂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