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布局体系简介
中炮
开局着法。
即红方第一步走炮二平五(或炮八平五),又称当头炮。
中炮是开局中最直接也是进攻性最强的开局。
学习开局, 炮开局。
如以同
般先学习中一方向的炮架中炮应对,称为顺手炮布局。
以另一方向的炮架中炮应对,称
为烈手炮。
这两种布局方式都将导致激烈的对攻。
对抗中炮最强最有弹性的防守性布局是屏风马。
中炮对屏风马布局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已经成熟。
事实证明,中炮进攻性强,且可根据形式发展演变为
五六炮五七炮五八炮五九炮,而屏风马反弹力强,可应付所有中炮类开局, 两者势均力敌。
中炮对屏风马布局类型包括:中炮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双炮过河,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右炮过河,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等等。
过宫炮
开局着法。
红第一步走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因经过将(帅)的中宫
而得名。
先手走过宫炮,有利于上马出车,迅速开动主力,攻守皆宜。
后手过宫炮,常用于应付飞相局、仙人指路等开局。
过宫炮阵型的优点是集中火力于一翼,子力结构良好;但若运用不当,会造成自相拥塞。
士角炮
先手方起手第一着走炮八平六”或炮二平四”,因炮安于士角,故名。
这一布局最早见于《桔中秘》,有炮向士角安”之说。
其作用利于上马出
车,是一种伺机而进的稳健战术。
对手如应着中炮,则可变为先手反宫马与单提马等布局。
金钩炮
布局阵型之一。
是一种冷僻布局,在高级别比赛中偶尔出现。
其目的是集中子力于一翼,一旦调整不好,会造成己方棋子阻塞。
有三种阵型:
最常见的是后手金钩炮应付仙人指路。
即当红走兵七进一时,黑走炮
8 平3。
这种应付方法的目的与卒底炮一样,瞄准红的七路线,对红的仙人
指路进行直接威胁。
对此红方常采用相七进五的缓攻手段。
第二种是以金钩炮应付飞相局。
胡荣华曾用这招击败智多星李来群。
具体招法为当红走相七进五后,黑炮8 平3 或炮2 平7。
这种应付招法出
其不意。
还有一种是红先手金钩炮,即红直接炮二平七。
现在这种变化还没有引起职业棋手的重视,是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
其战略意图是避开常规套路,把对手引向陌生的布局领域,以求出奇制胜。
屏风马
布局着法。
一方双马并踞(炮二平五、马8 进7,马二进三、马2 进3),
保护中卒(兵),状如屏风。
有先手屏风马和后手屏风马之分,其中对抗中炮的后手屏风马运用最为广泛,一般所说屏风马是指后手屏风马。
此布局在明朝即有萌芽,只是限于当时斗炮局(顺手炮、列手炮)乃是正局的偏见而未能流行。
直到清代名手王再越著《梅花谱》,提出屏风马必破当头炮的论点,屏风马布局才得以重新发扬。
当然王再越的观点也
有偏颇,但仍对后世影响深远。
屏风马布局锋芒内敛却弹性十足,立足防 守展开反击,体现了以柔克刚的战略思想。
直到现在,中炮对屏风马仍旧
是名手对局中使用率最高的主流布局。
开始侧重双方的牵制互动, “屏风马 ”已经不宜单独论述,其命名开始中炮
方并称。
称为中炮对屏风马,并可根据进一步着法分为中炮对屏风马进七
反宫马
布局着法,一方双马正起,士角有一炮相隔(炮二平五、马 马二进三、炮 8 平 6,车一平二、马 8 进 7),故亦称 “夹炮屏风 ”。
有先手 反宫
马和后手反宫马,其中后手反宫马多见,是对抗中炮的主流布局之一, 先手反宫马则常出现在飞相局、起马局等柔性布局中。
一般说反宫马是指 后手反宫马。
反宫马利用仕角炮对红方马八进七这步棋进行牵制,以延缓红方的出 子速度,赢得反击时间,是其开局思想的一个基点。
在旧的象棋理论中, 反宫马被认为由于士角炮对左马(按照通行的行棋方向)的妨碍而削弱了 中防,一直被当作 “偏局 ”看待,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胡荣华对其进行了 重新的研究,并著《反宫马专集》,反宫马又重新成为棋坛的主角之一, 并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很大发展,与屏风马一起成为后手对抗中炮的两大主 流布局。
根据进一步的着法,又可以分为中炮进三兵对反宫马、中炮进七 兵对反宫马、五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平边炮等布局体系。
随着布局研究水平的日益提高,布局战略构思不再是
闭门造车 ”,而
兵、中炮对屏风马进三兵、五七炮双直车对屏风马
7 卒等体系。
2 进 3,
单提马
开局时红走马二进一或马八进九,多用于五七炮开局,实践证明,走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的屏风马布局比这种屯边的单提马布局要富有弹性。
单提马通常是指对付中炮的后手单提马,也就是说红方先走炮二平五,黑方马2 进3,红马二进三,黑马8 进9(或车9 进1 成单提马横车阵势,以后伺机再走马8 进9),黑方的马2 进3 和马8 进9 两步棋形成单提马的基本构架。
古代多采用用直车,反弹力欠佳。
经过近代及现代的研究,现今多采用单提马横车对付中炮,反弹力较强。
起马局
先手开局法,即红第一步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一度被认为是为
了拉长战线,比拼中残局功力,也是稳扎稳打的一种表现,对于后手喜攻好杀的人是一个考验,因为后手为了引起激烈的变化,其中的一个选择就是架中炮,而先手起马无论对付黑方后手哪一方向的中炮,都可以游刃有余地转变成先手屏风马、反宫马或三步虎对抗中炮,由于黑方后手都可以用这些着法与红方抗衡,所以红方可以稳持先手地进入预想的局面。
对付起马局的后手针对性强的第一选择是挺起克制红方起马位置的相应卒,即红方如马八进七黑方则卒3 进
1,反之红方如马二进三,即卒7进1,这样红方正起的马就显得有些不太灵活,
红方为解决己方马路的问题就需要通过运子来进行防护调整,黑方可以根据红方的动态相机决定布阵方案。
有时,黑方为了达到进入自己熟悉阵型的目的,故意不挺卒克马,例如:马八进七,卒7进1,兵七进一,马8进7,这样就还
原成对兵局的套路中去,可以依稀看到象棋布局的某种相通性。
仙人指路(进兵局)
开局着法,第一步走兵三进一或兵七进一。
因一子当先,意向莫测,
有试探对方棋路的意图,故名,也称进兵局。
是一种刚柔相济的布局,后
仙人指路对卒底炮”已成为当今棋坛最流行的布局之一。
九尾龟
构思和仙人指路相似,有让先试探对方棋路之意,另有活通边马或进车之 用,十分罕见,属冷僻布局,其战略战术和金钩炮一样,求新求怪,符合 兵家奇正相佐出奇制胜之道! 飞相局
起手飞相,即为 飞相局”,因涉及到走子习惯,实战中大多选择飞右 相(相三进
五),故有 飞正相”之称。
早在明清时代的棋谱中已略有记载, 但因时代局限,作者未能客观地予以论述,而是将其打进冷宫。
导致相当 长的一段时期内,飞相局在临枰对阵中难觅其踪,处在被遗忘的角落。
可 喜的是,自I960年以来,飞相局在多种比赛实践的推动下,有了长足发 展。
尤其是步入80年代,在以胡荣华为代表的象棋精英们的努力发掘下,
飞相局的研究得以深入发展,从本质上根除了飞相局只是消极防守的错误 观念,其战略构思符合孙子兵法中“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想,其寓攻于守的战略构思颇
得名家推崇。
时至今日,飞相局已自成体系, 并日臻完善,是当前流行布局之一一O
手方的应对方法很多,其中最凶悍的是卒底炮,即
兵七进一,炮2平3”。
布局阵型之一。
红首着兵一进一或兵九进一,号称
九尾龟”,其整局
”的基本思
现代象棋理论上的某些热门课题,譬如如何以静制动因势利导;如何配置子力协同作战;如何内线运子平衡局面;如何开拓空间抢占制高点等
等,在飞相局的多种变例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证。
200 补白:以上所介绍的各种布局,本人统计了十年来的国内大赛近
0 余局,其中先手布局中炮约占69 %,仙人指路约占12 %,飞相局约占1 0%,起马局约占3%,过宫炮约占3%,仕角炮约占2%, 其他冷僻布局占
1%。
此外,还有先手走仕四进五(起仕局),车一进二(铁滑车)等冷僻
布局,因在当今实战中基本没有出现,故不作论述。
整理于2009 年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