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学的三种姿态师生如何心灵沟通

小学教学的三种姿态师生如何心灵沟通

师生如何心灵沟通
(XX集镇邹圩小学------XXX)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

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

在儿童和青少年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然而我们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

我们不仅要时刻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更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

在这几年的教学生崖中我总结了一套较为可行的办法。

一、在课前的教学预设中要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同等的高度。

时刻要警醒自己:我是一个小学生,我就是一个孩子。

首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解读文本。

我们知道: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

我们固然要以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但从我们的教学对象来说,我们更不应忽视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和生活去解读课文。

首先用童心的视角捕捉语言。

我们小学课文中的语言大多都能接近儿童。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的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蕴涵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言语智慧,但需要学生具
备足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

其次用童心的眼光链接生活。

要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斓,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

教材中很多的课文是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比如,《柳树醒了》、《荷叶圆圆》;有更多的课文是表现儿童的生活的,比如,《两只鸟蛋》、《一分钟》;有更多的课文是反映儿童的心愿的,比如,《一株紫丁香》、《假如》,还有更多的课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童思。

这些我们不以儿童的眼光,有时是捕捉不到的。

再次用童心的思维思考问题。

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我们只用成人的眼光读,就会把课文读得深,如果常常将自己当作一个儿童,揣摩自己的阅读过程,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好奇的问题,沿着这些问题,你往往会有许多独到的发现。

与此同时,便可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

解读教材,同样需要我们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童心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二、把自己当成合作伙伴,用对话的方式走进去。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从而导致进行着没有观众表演,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

针对这种
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

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剥去自己的知识权威的面具,不是高高高在上,而是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从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的启迪,进而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对话中,师生双方都是作为完整的人而随时随地地进行面对面、心对心的沟通,不存在谁高谁低、谁控制谁的现象。

师生双方通过交谈,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知识与经验都时时展现在对方面前,在相互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获得沟通和共享。

体验就是在这样一种对话关系和情境中生成的,而我们的教育正是要将广阔的对话环境、愉悦的对话氛围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发展广泛的对话关系,从中激活、生成乃至升华体验,实现师生的生命建构与人格成长。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不是讲堂,而是学堂。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平等,而且要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充分对话,产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

这样的课堂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所顾忌,不假掩饰,说真话,抒真情。

我们的职责就在于倾
听、点拨、引导。

这样的课堂真实,有激情。

三、用激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评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个学生太笨了”,简单的一句话可能会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因此在评价这个环节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终生发展着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甚至于想超过老师。

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

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

记得在上《纸船和风筝》一课中,我先和学生谈话导入后,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

”“老师读的时候不要读错字,要有感情……。

在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

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

”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甚至给我鼓起掌来!因为我真的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课堂上如果合理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
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诚意。

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

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象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我们对着学生的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