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案例]心理学专家宋文娟教授做的案例的片段:
班的同学发生冲突,就跑上前去围观,结果导致了一场校园群架。

为此,班主任老师把他们带到了心理室。

三位同学进门后,低头站在墙角边,一句话不说。

但我发现他们的脸上仍“挂”着怒气,情绪还有些“激动”。

招呼他们坐下来后,宋教授与他们进行了下面的对话:师:刚才打架了?(用平和的口气询问,试图了解一些情况。

)生:嗯。

(学生不愿说话,脸上流露出对请到心理室的敌意的表情。


师:伤着哪没有?(关心人优于关心事,以此缓解紧张的气氛。

)生:没有。

(学生稍有放松,但仍不愿开口。


师:那为什么还不高兴呢?(进一步表达关心,以赢得学生的接纳与信任。


生:(犹豫地彼此相望,不语。


师:(我用期待目光看着他们,通过“停顿”激发他们开口。


生:老师,本来我们不想打架。

(学生想说“委屈”,有对话的愿望。


师:我想也是。

可是为什么又打上了呢?(对学生的话表示信任,鼓励其解除“心理防御”。


生:不是我们先动手的。

(学生强调没“先”动手,说明他们是愿意向上的。


师:这一点你们做得很好,再忍一忍不就打不起来吗?(给予肯定。

同时,进一步了解实情。


生:我们忍了。

我们说:“值当吗?这点小事,”然后就准备离开。

可是他们却过来拉扯我的衣服,说:“你睬了我一脚不道歉,还说是小事。

那行,我也踩你一脚试试。

”说着,就恨恨地踩了我一脚。

当时我就火了,就这么着我们打起来了。

师:这么说,你们打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了解行为动机)生:当时,我们就觉得凭什么该我们“吃亏”。

师:也是。

不过,按理说你们现在占“便宜”了,应该高兴才对呀。

但你们现在的样子并不高兴呀,这是为什么呢?(对不想“吃亏”表示理解,同时进一步探索学生此时的心理活动。


生:我们害怕会受到学校处分。

师:你们觉得,对打架行为学校应不应该处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
生:应该。

可是…,反正不能只处分我们吧?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处理?(暗示学生,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生:要处分就都处分。

师:如果都处分了,你们能得到什么好处?你们的利益就得到维护了?(启发:你们不是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吗?现在达到“维护利益”的目的吗?)
生:至少我们觉得心里平衡点。

师:你们现在这种恐惧不安的样子,算得上平衡吗?(暗示学生,打架不但不能维护利益,还造成对自己精神利益的伤害。

)生:(低头不语。


师:我可不可以这么说,用打架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你们同意吗?
生:(点头不语。

此时是教育的最佳契机。


师: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如果大家彼此不相让,都用自己的方式,都用拳头来解决,行吗?譬如,老师如果因为你们违反学校纪律、损害班集体名誉的行为,也叫班里的同学把你们也揍一顿,你们同意吗?(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生:不同意。

师: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忍让,学会用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你们说对吗?
生:老师,如果您被别人欺负了,会怎么办呢?
师: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你们觉得,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人,遇到这种事情,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比较好?(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暗示他们,读书人要学会用文明的方法解决问题,不可“撒野”。

)生:……(学生举出了很多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们这不是说得挺好的吗,为什么轮到自己就犯糊涂呢?
生:(不语)
师:想帮助朋友这很好,但一定要注意方法。

我们要帮助同学进步,怎么能一起犯错误呢?怎么能无视校纪和校规呢?男子汉不能感情用事,应该有理性,应该象个干大事的人。

粗鲁、莽撞、打打闹闹,这和三岁小孩过家家有什么区别呢?
生:老师,我们错了。

(学生惭愧地说。


师:知道错了这很好,希望你们以后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真正的男子汉不单有力量,更应有智慧。

懂得用理智的行动去实现正确想法的人,那才叫聪明。

如果你们想做个真正的男子汉,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生:老师,我们明白了。

后来,他们主动去向对方道歉,也对自己的行为作了深刻的反省。

看了宋文娟教授做的案例的片段,我受到很大启发。

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
(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

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我所任教的班里有名学生,头脑够用,就是纪律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他,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
弃,而是不厌其烦地跟他促膝谈心:讲述学习的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

这个学生深有感触,说:“老师,看我的表现吧!”他现在确实变了。

虽然还时有反复,但他已经知道怎样控制自己了。

从这里我更加认识到:对于差生,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教育的时机,有情有理有力有度。

学生特别需要我们那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

(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感到最痛苦的莫过于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有主见,敢发表,挫折的忍受力却显得偏低;一遇到困难,自我压力甚大,不知如何自处。

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比较高的亢奋和紧张状态,这种状态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容易引起神经的抑制,造成认识和思维的闭合,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作为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我定位,即对自己的身体心理、情绪意志、兴趣爱好、思维创造和发展潜力及行为方式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感知,并对所作出的反应进行调整,减少内在压力。

其次营造比较宽松的氛围,开发他们的潜力,教给其学习方法,注重健康心理及健康人格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合理调整期望值,减少外来压力。

再次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要“打着灯笼找优点”,并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多提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变压力为动力。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着手于善后的处理时,最好在一旁默默关注,等到确实需要帮助时,即时伸出援手。

(三)用诚心赞美鼓励
在日常生活中,赞美是人人都需要得到的。

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
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

一篇情理交融、鼓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赞美学生,那么学生都会心情愉悦、精神爽利,这种教育的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学生,哪怕是班上学习最差、行为规范最差的学生,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闪光点。

只要细心你就会发现,调皮学生的闪光点是聪明;上课爱说话的学生的闪光点是活泼好动;老实学生的闪光点是能谦让等等。

教师应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作为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对学生的赞美进行情感投资,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教育自然得心应手。

(四)专心倾听
要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

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只有倾听,才能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的沟通。

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五)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实教师日常的种种行为,学生都看在眼里。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是直接的,也是最能打动学生的。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影响学生,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动导向。

要求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真诚的人,遇上学生问候,我微笑或点头应答,学生帮我忙我一定说声“Thank you”,教学
中偶有失误我真诚说声“sorry”,因此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如果教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如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教室里充满笑声,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被尊重,都有归属感,那么学生上起课来,有如沐春风,如春雨的感觉,学生自然会视上学为乐事,且视上课为不得放弃的权利,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学生必然春风满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