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
B2活动目标明确,与学习内容一致
教学活动的安排在形式、内容和层次方面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B3小组活动
使用多种方法分组,对学生在组内的行为提出期望或要求,小组间分享资源,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全员参与。
B4师生互动
在学生需要时,教师提供了所需帮助,但又不代替学生,教师的行为确实促进了学生的高层次思维。
A3适合学生需要
有证据表明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所理解,了解学生的需要;能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
A4全面、综合、深刻
目标涉及德智体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但每节课又有重点。
A5明确考核内容和方式
明确告诉学生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不搞突击袭击。
B
教学活动
B1设置教学情境
教学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吻合,学生主动参与。
C2运用提问与讨论技术
运用提问技巧,提问的质量高、时机正确;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回答,尊重学生的意见。讨论问题有价值,能引起学生思考,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讨论。
C3经常变换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能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C4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元认知能力
B5生生互动
学生注意力集中,获得同伴的帮助,尊重同伴的见解,承担组内分配的任务等。
活动与作业
教学活动与学生作业有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表现出创造性。
C
教学能力
C1清晰准确地交流
教师的讲解和说明能为学生所理解,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复述出来,或者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表明学生理解了老师。
E6管理物理空间
座位安排方便学生活动,没有或最低程度的对教学造成不良影响
D2与家庭的沟通和交流
有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事实,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恰当,而不是告状,结果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D3教学反思
教师努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比如教学日记、教学追忆、教学实况录像、教学研究成果、征求学生意见,与同行或学生讨论自己的教学,教学反思纪录等。
D4课堂评价
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做理论分析,做出是否有效的评价。
D5作业、考试与测验
已布置的作业样品、学生作业抽样,教师的批语、反馈意见等。
E
教学组织与管理
E1有明确的课堂纪律
事先建立了课堂规范(比如,教师的讲课、学生离开座位、小组活动、制作活动、课内作业以及违法纪律)并带到遵守
E2创建一种健康、有益的学习文化
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其情感和意见,教师鼓励适当的学生行为,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作出及时地、恰当的回应。教师重视并把学生的问题都受到尊重,教师和学生都为这个环境献计献策,同时分享学习成果,学生感到班级的温暖。
E3有效分配、利用课堂时间
每项活动所占用的时间长短合理,没有非教学行为,课堂纪律良好,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行为的管理有效等。
E4组织与管理教学过程
建立了有效的课堂常规,教学过程没有失控表现,活泼但不沉闷。教学过程自然、符合学生的需要
E5管理学生行为
教师处理违纪学生的办法得当,没有对整个班级造成消极影响。
教师能有计划地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
C5运用教学资源、信息技术
利用现有条件开发教学资源,运用各种方法使用教学资源。教学技术的使用非常恰当,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D
教学反馈
D1为学生提供反馈
教师利用考试、测验、作业批改、谈话、回答学生提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反馈。
万盛区中小学有效课堂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标准
二级指标
表现
A
教学目标
A1有价值,体现高期望
教学目标不是一些表面的、浅层次的知识记忆和机械练习,不是单纯的考试分数,而是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培养和高尚品格的建立和提高。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完成高水平的学习。
A2清楚、具体、可操作
描述目标所用的词汇具体、通俗、方法实用,比如是写于黑板上还是口头解释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