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肝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再程放疗
肝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再程放疗
• 临床有报道肝癌患者正常肝照射V5 > 86%和V15 > 59%时,放射性 肝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 应根据首程放疗中肝脏的受照情况(包括射野方向、低剂量区分布等) 来设计再程放疗的计划。
Undetectable late hepatic sequelae after hypo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or liver tumors Gunvén P, et al. Med Oncol 2011;28(4):958-965
生物篇
– 超分割技术 – 放射增敏剂和保护剂
物理篇
– 调强放射治疗(IMRT) –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 –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 – 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 – 术中放疗和近距离放疗
胸腹部正常组织对再程放疗的耐受性
肠
❖动物实验发现肠对于再程照射的急性反应具有极大的耐受性 ❖小样本临床资料显示,肠道再程放疗3级以上晚期毒性发生率约
40-45
95-100
24-36
45-50
100-105
>36
50-55
105-115
Mohiuddin, et al. Cancer 2002;95(5):1144-1150
肾
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射诱导的肾脏损伤会逐渐进展而非修复; 再程照射的耐受性与首程照射剂量有关,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耐
受性降低而非增加; 受照肾对化疗药物尤其顺铂的损伤更敏感,故腹部放疗期间或前后
PROPOSAL OF HUMAN SPINAL CORD REIRRADIATION DOSE BASED ON COLLECTION OF DATA FROM 40 PATIENTS
Score 0
总累积BED剂量(Gy2) ≤120
Score 5
总累积BED剂量(Gy2) 160.1–170
1
2013“原发性肝癌规范化放疗”学习班
肝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再程放疗
再
程
放
疗 曾经接受过放射治疗的肿瘤患
定 义
者在既往照射靶区内或接近既
往照射区域再次实施放疗
———再程放疗
再
程 放 疗
根治性放疗
– 适用于复发灶局限于原放疗区域且不伴有其他部位转 移的患者。
目 姑息性放疗
的
–适用于止痛、止血或缓解肿瘤 压迫症状。
脊髓
实验数据
1年后部分恢复, 2-3年后达恢复到最大程度 初始照射导致的隐匿性损伤在2年内会得到修复;照射时间
间隔为1、2、3年时,总累积剂量(以EQD2换算)可以为首程 设定耐受剂量的150%、156%、167% (MD Anderson)
不少临床的研究也支持了有关脊髓修复的学说
脊髓的总累积剂量(EQD2)不超过70-75Gy,任何疗程中(首程 或再程)总剂量(EQD2)不超过50Gy以及两次放疗间隔不小于 6个月,则出现脊髓病变的风险较低
再程放射治疗,损伤出现潜伏期缩短
Ang KK, et al. IJROBP 2001;50(4):1013-1020 Nieder C, et al. IJROBP 2005;61(3):851-855 Nieder C, et al. IJROBP 2006;66(5):1446-1449 Sahgal A, et al. IJROBP 2010;77(2):548-553
应慎用肾毒性药物。
肝
➢肝脏对于再程放疗的耐受剂量从基础到临床都缺乏证据
➢我国大部分原发性肝癌常常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背景
• 正常肝脏细胞的放射耐受性降低,其受照射后的修复能力必定也受 到影响;
• 保肝、抗肝炎病毒药物预防用药
➢宜采用精确放疗新技术以尽量减少照射体积;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低剂量照射显著影响肝脏代偿再生能力
–BED=n×d×(1+d÷α/β)
• EQD2 (equivalent dose in 2Gy fractions,2Gy分次放 射等效剂量)
–EQD2=n×d×(d+α/β)÷(2+α/β)
α/ β值变异因素
α/ β值范围,早反应组织 6 ~ 14 Gy 估计判断 10 Gy 晚反应组织 1.5 ~ 5 Gy 估计判断 3 Gy
120.1–130
6
பைடு நூலகம்
170.1–180
2
130.1–140
7
180.1–190
再程放疗的一般原则
多学科参与,一致认可除再程放疗外无其他可行的治疗手 段可供选择。
明确治疗目的:根治或姑息减症;若以根治为目的,必须 病理证实并完善再分期检查。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年龄;较好的体力状况;局部肿瘤 体积较小;复发时间大于6个月;复发肿瘤与重要结构有足 够距离;既往放疗资料完整;预计有长期生存的可能性。
必须计算初始放疗的生物有效剂量(BED);强烈推荐采用 新的精确放疗技术;根治放疗的每日分割剂量宜≤2Gy,可 采用超分割方法。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以评估再程放疗的疗效、治疗相关并发 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签署知情同意书;记录必须完整保存包括与患者、家属以 及家庭医生的交流细节。
等效生物剂量的计算
• BED (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生物效应剂量)
15%~20% ❖与照射体积、照射剂量(分次剂量、首程放疗剂量)、间隔时间相关
boost: 6-20Gy
Mohiuddin, et al. Cancer 2002;95(5):1144-1150
复发直肠癌再程放疗剂量推荐
再放疗间隔时间(月) 再放疗剂量(Gy)
累积剂量(Gy)
3-12
35
85
12-24
椎体骨转移姑息放疗 3Gy×10次 ❖α/ β = 10
EQD2=10×3×(3+10)÷(2+10)=32.5Gy10
❖α/ β = 3
EQD2=10×3×(3+3)÷(2+3)=36Gy3
❖α/ β = 2
EQD2=10×3×(3+2)÷(2+2)=37.5Gy2
降低再程放疗正常组织毒性反应的方法
1. 处于不同周期时相 2. 当 d ↓或剂量率↓时, α/ β ↑ 3. 皮肤照射面积↑时, α/ β ↓ 4. 乏氧 α/ β ↑ 5. 高 LET , α↑,β 基本恒定 6. 增敏剂,α/ β ↑,加温无影响 7. 肿瘤α/ β ,75 %大于 8 Gy 8. 多种因素影响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