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药理学第十章2-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药理学第十章2-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2.心绞痛急性发作的控制: 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发作,硝酸甘油 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或口 服。 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发作,首选钙通 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
3.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断药可推 迟心绞痛发作。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维持治疗可 选长效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药和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滞药合并(如普萘洛 尔和硝苯地平),两种不同的钙通道阻滞药合并 (如硝苯地平和维拉帕米),硝酸酯类、β受体阻 滞药和钙通道阻滞药三种药物合并。 在血压正常的病人,长效硝酸酯类可能合适。 对高血压病人,选用一种缓释或长效钙通道阻滞 药或β受体阻断药可发挥疗效;对有持续高血压、 窦性心动过缓、房室结功能障碍者,可选缓释硝 苯地平或长效二氢吡啶类。
三、常用抗心绞痛药物 (一)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 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和戊四硝 酯等,以硝酸甘油最常用。
硝酸甘油的基本作用及机制 (nitroglycerin)
1.松弛平滑肌: 释放NO→鸟苷酸环化酶(GC)++→cGMP含量↑, →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细胞内[Ca2+]↓→肌球蛋 白轻链去磷酸化→血管平滑肌松弛。 2.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
β 受体阻断 药 ↓ ↓ ↑ ↑ ↑ ↓
硝酸酯类+β 受 体阻断药 ↓ -↓ -↓ ↓↓
硝酸甘油抗心绞痛作用的原理
1.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静脉血管(最小有效量) 和动脉血管(稍大剂量),降低了心脏前后负荷,降 低心肌耗氧量。 2.增加缺血区的血液灌注:选择性扩张较大的心外 膜血管、输送血管及侧支血管,而对阻力血管的舒张 作用较弱。心内膜下区域、缺血区的血液灌注增加最 为明显。 3.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 释放NO→内源性的PGI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保护心肌细胞 缺血心肌的电稳定性↑→提高室颤阈 ↑→ 消除折返,改善房室传导心肌缺血合并症↓
3.钙通道阻滞药及硝酸酯类:联合 用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药对解除 严重的劳累型和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的效果超过单用任何一种药物。过 度的血管舒张和血压下降,过度的 心动过速。 4,钙通道阻滞药加β肾上腺素受体 阻断药加硝酸酯类
作用 心率 心肌收缩力 射血时间 左室舒张末 压力 心脏容积 动脉压
硝酸酯类 ↑ ↑ ↓ ↓ ↓ ↓
维拉帕米可用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 绞痛。较少引起低血压,适用于伴有 心律失常的心绞痛患者。 地尔硫卓作用强度介于硝苯地平和维 拉帕米之间,主要用于变异型心绞痛,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四) 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1. 钾通道激活剂: 克罗卡林(cromakalim,色满卡林)、 吡那地尔(pinacidil)和尼可地尔 (nicorandil)。主要适用于变异型心 绞痛,且不易产生耐受性。 2. 吗多明 释放NO。舌下含服或喷雾吸入用于 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伴高充盈压 者疗效较好。
3.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中提出的脂溶性 抗心肌缺血有效成分,制成丹参酮Ⅱ-A 磺酸钠后为水溶性,可注射给药。其抗 缺血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临床应 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或总丹参酮治疗冠 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可减少冠状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 的反应,并阻止有害的心室重构。 ACEI对心绞痛具有益的作用,但在血 压正常的病人难以显示出来。如果冠 脉的灌注压过降低,ACEI对心绞痛具 有不利作用。
(三) 钙通道阻滞药 硝苯地平(nifedipine)、维拉帕米 (verapamil)、地尔硫卓(diltiazem)、普尼拉 明(prenylamine)及哌克昔林(perhexiline)等。
抗心绞痛作用机制: 1.降低心肌耗氧量:钙通道阻滞药能 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平 滑肌松弛,血压下降,心脏负荷减轻, 从而使心肌耗氧减少。 2.扩张冠状血管:输送血管、侧支血 管、阻力血管均有扩张作用,特别是对 处于痉挛状态的血管有显著的解除痉挛 作用,从而增加缺血区的血液灌注。
4.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宜选用钙通道 阻滞药或硝酸酯类加钙通道阻滞药,不宜使 用β受体阻断药。 5.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阿司匹林, 肝素,硝酸甘油和β受体阻断药,顽固性病 人应加用钙通道阻滞药。
(二) 抗心绞痛药物的联合用药 1.硝酸酯类加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同时用有机硝酸酯类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 断药在治疗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很有效。 2.钙通道阻滞药加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如心绞痛不能因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控制,加钙通道阻滞药 有时能缓解心绞痛,特别是有冠 脉痉挛时。
药动学: 首关效应强,生物利用度仅为8%。 舌下含服,l~2分钟起效,持续20~30分 钟,t1/2为2~4分钟。 皮肤吸收,用2 %硝酸甘油软膏或贴膜剂。
临床应用: 防治各型心绞痛。 静脉给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者。 心衰。 急性呼吸衰竭及肺动脉高压。
不良反应:
(1)血管舒张作用:面颊部皮肤潮红,搏动 性头痛,升高眼内压,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大剂量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及晕厥。 剂量过大可使血压过度下降,冠状动脉灌注 压过低;并可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心率、 加强心肌收缩性,反而可使耗氧量增加而加重 心绞痛发作。
钙通道阻滞药与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 药相比: ①对变异型心绞痛者最为有效; ②较少诱发心力衰竭; ③可用于伴有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的 心绞痛者; ④适用于伴有哮喘和阻塞性肺疾病患 者。
临床应用: 硝苯地平对变异型心绞痛的效果好;对稳定 型心绞痛疗效不及普萘洛尔,可合用。硝苯 地平对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较安全;一 般不易诱发心衰。但应注意其扩张外周血管 的作用较强,可使血压过低;也可能因反射 性心动过速而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
(二)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propranolol)、阿普洛尔 (alprenolol)、吲哚洛尔(pindolol)、索他 洛尔(sotalol)、托洛尔(metoprolol)、 阿替洛尔(atenolol)、醋丁洛尔 (aecbutolol)、纳多洛尔(nadololol)、噻 吗洛尔(timolol)、艾司洛尔(esmolol)、 拉贝洛尔(labetalol)等,其中普萘洛尔、美 托洛尔、阿替洛尔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抗心绞 痛β受体阻断药。
3.保护缺血心肌细胞:抑制外Ca2+内 流.减轻缺血心肌细胞的Ca2+超负荷而保 护心肌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者,能缩小 梗死范围。
4.抑制血小板聚集:不稳定型心绞痛与 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有 关,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也是由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破裂,局部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 状动脉所致。钙通道阻滞药阻滞Ca2+内 流,降低血小板内Ca2+浓度,抑制血小 板聚集。 5.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及释放内源性 NO。
临床应用: 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不稳定型 心绞痛在无禁忌证时效果较好,变异 型心绞痛不宜应用。因β受体阻断后 使α受体作用占优势,易致冠脉痉挛, 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症状。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下: 1.心脏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脏功能抑制,可致 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者,低血压 等。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药物影响较小。 2.可诱发和加重哮喘: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断药 以及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药物相对安全。哮喘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禁用。 3.停药反应:反跳现象,使心动过速、心绞痛 加重,甚至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猝死。 应逐渐减量停药。
(2)超大剂量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耐受性:硝酸甘油长期大剂量应用常 可导致耐受现象,不同硝酸酯类药物之间存在 交叉耐受性,停药1~2周后耐受性可消失。 ① -SH消耗,硝酸甘油转化为NO发生障碍,有 人称之为“血管耐受”。 ② 为非血管机制,血管舒张导致交感活性增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钠、水潴留。 应避免大剂量给药和连续给药。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一、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 是由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 所导致的心前区剧痛症候群。
基本矛盾: 心肌对氧的需求急剧增高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供氧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狭窄、痉挛。 2.耗氧增加: (1)心室壁张力(wall tension):与心室内压力 (收缩期动脉血压)及心室容积成正比。 (2)心肌收缩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3)心率(heart rate) 心脏的基础代谢水平、动作电位生成。 3.心肌缺血的自身保护机制 ① 冠脉重构 ② 心肌缺血预适应 ③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
机制: 1.降低心肌耗氧量:阻断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 减弱、心肌纤维缩短速度减慢、心率减慢及血压 降低,可明显减少心肌耗氧量。但它抑制心肌收 缩力可增加心室容积,同时因收缩力减弱心室射 血时间延长,导致心肌耗氧增加,但总效应仍是 减少心肌耗氧量。
2.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由于减慢心率, 心舒张期相对延长,有利于血液从心外膜 血管流向易缺血的心内膜区,增加缺血区 血液灌注量。 3.改善心肌代谢:抑制脂肪分解,减少心 肌游离脂肪酸含量;改善心肌缺血区对葡 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糖代谢,减少耗 氧;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解离而增 加组织供氧。
四、抗心绞痛药物的合理用药 美国心脏病学会介绍稳定型心绞 痛的综合防治五要点如下: 抗心绞痛药物和阿司匹林 控制血压和β受体阻断药 胆固醇和吸烟问题 饮食疗法和糖尿病问题 健康教育
(一) 各型心绞痛的选药 1.预防心绞痛发作:硝酸甘 油软膏皮肤贴敷;硝酸异山梨 酯舌下含服或口服;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等β受体阻断药口服; 硝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药口服。 以上药物可选择1~2种使用。
二、心绞痛的临床分型
(一)劳累性心绞痛 主要由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增加 心肌耗氧量的因素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后迅 速消失。包括: 1.稳定型心绞痛 2.初发型心绞痛 3.恶化型心绞痛
(二)自发性心绞痛 心绞痛的发生与心肌氧需求无明显关系, 与冠状动脉血流贮备量减少有关。疼痛程度较重,时间较长, 不易为含用硝酸甘油所缓解。包括: 1.卧位型心绞痛 2.变异型心绞痛 3.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 4.梗死后心绞痛 (三)混合性心绞痛 临床常将初发型、恶化型和自发性心绞痛称 为不稳定型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