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学习要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学习要点


(3)带状公园(G14)
以绿化为主的可供市民游憩的狭长形绿地,常常沿 城市道路、城墙、滨河、湖、海岸设置,对缓解交通造成 的环境压力、改善城市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作 用。带状公园的宽度一般不小于8米。
(4)街旁绿地(G15)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 绿地。在历史保护区、旧城改建区,街旁绿地面积要求不 小于1000平方米,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65%。街旁绿地在 历史城市、特大城市中分布最广,利用率最高。
G111全市性公园
G11综合公园
G112区域性公园 G121居住区公园
G12社区公园
G122小区游园
G131儿童公园 G1公园绿地 G13专类公园 G132动物园 G133植物园 G134历史名园 G135风景名胜公园 G13带状公园 G136游乐公园 G137其他专类公园
G13街旁绿地
G41居住绿地

规划文本





一、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 期限与规模等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 划指标 六、树种规划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 与对策 八、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 九、分期建设规划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 目、投资与效益估算 十、规划实施措施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 措施 十一、附录
道路防护绿地是以对道路防风沙、防水土流失、皆以 农田防护为辅的防护体系,是构筑城市网络化生态绿地空 间的重要框架,同时,道路防护绿带还可以改善道路两侧 景观。不同的道路防护绿地,因使用对象的差异,防护林 带的结构应有所差异。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 年10 月28 日通过,自2008 年1 月1 日起施行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 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法律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 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 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 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 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是以城市总体规 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 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 设计。 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总则 城乡规划的制定 城乡规划的实施 城乡规划的修改 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法律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第100号令)

总则


规划和建设 保护和管理 罚则 附则
部门规章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指导材料
解读考试大纲 归纳核心知识 知识点逐一排查 建立系统的复习纲要

大纲目录
第一部分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绿地设计法规解读 二、绿规项目编制纲要解读 三、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总论 第二部分 一、工业园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二、城市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三、城市道路、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净化空气 改善城市气候 降低噪音 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2、园林绿地使用功能 满足日常休息娱乐活动 观光及旅游 修养基地 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3、园林绿地的景观形象功能 4、减灾防灾
(二)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分类规划):
2、公园绿地的用地选择与布局


公园绿地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应选用各种现有公园、苗圃等绿地或现有林地、树丛等加 以扩建、充实、提高或改造,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不断 提高园林艺术水平,适应改革开放与人民群众的需要。 要充分选择河、湖所在地,利用河流两岸、湖泊的外围创 造带状、环状的公园绿地。充分利用地下水位高、地形起 伏大等不适宜于建筑而适宜绿化的地段,创造丰富多彩的 园林景色。

生产绿地(G2)规划
生产绿地(G2)作为城市绿化的生产基地,其重要职能是加强苗 圃、花圃、草圃等基地建设,通过园林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培育 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满足城市绿化建设需要, 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由于它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受土地市场影响,现在易被置换到郊 区。城市生产绿地规划总面积应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苗木 自给率应满足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80%以上。 当前,不管是否为园林部门所属,只要是为城市绿化服务,能为 城市提供苗木、花卉、草皮和种子的各类圃地,均应作为园林生产绿 地。
面积规模 ≥20公顷 ≥10公顷
规划服务半(米)
居民步行来园所耗时间 (分钟)
2000-3000 1000-2000
25-35 15-20
居住区公园
小区游园
≥4公顷
≥0.5公顷
500-800 300-500
8-12 5-8
城市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的合理服务半径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分析图
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图
二、绿规项目纲要解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规划说明书 规划文本 规划图则 基础资料汇编
编制大纲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 第二章 规划总则 第三章 规划目标 第四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第六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第七章 树种规划 第八章 生物(重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 第十章 分期建设规划 第十一章 实施措施分别按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 施进行论述 第十二章 附录、附件
1、生产绿地组成
2、生产绿地的用地选择与布局

苗圃、花圃等生产绿地,一般应布置在城市近郊,要求土 壤及灌溉条件较好,以利于培育及节约投资费用。 大城市的园林苗圃,应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市区周围,以便 就近出圃,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苗圃成活率。


生产绿地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近期建 设与远期建设发展的结合,远期要建立公园、植物园、动 物园等绿地,均可作为近期的生产绿地,这类生产绿地的 设置既可充分利用土地、就地育苗,又可熟化土地、改善 环境,为远期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园林苗圃的规模一般按其用地性质划分,大型苗圃20公顷 上,中型苗圃面积3~20 公顷,小型苗圃面积在3公顷以 下。各城市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大、中、小苗圃相 结合,合理布局,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优质苗木。
部门规章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公共绿 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 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 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1)综合公园(G11)和社区公园(G12)
各类综合公园绿地内容丰富,有相应的设施。社区公园 为一定居住用地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的户外游憩功能 和相应的设施。二者所形成的整体应相对的均匀分布,合 理布局,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户外活动所需。
(2)专类公园(G13)
除了综合性城市公园外,有条件的城市一般还设有多 个专类公园,如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科学公园、 体育公园、文化与历史公园等。
部门规章

城市红线:指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建设用地红线、规划道路 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 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 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 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防护绿地(G3)规划
1、防护绿地组成
防护绿地(G3)的主要特征是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具 有一定的防护功能,不宜兼作公园使用。
(1)卫生隔离带
卫生隔离带用于阻隔有害气体、气味、噪声等不良因 素对其他城市用地的骚扰,通常介于工厂、污水处理厂、 垃圾处理站、殡葬场地等与居住区之间。
(2)道路防护绿带
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园林绿地四大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功能和游 憩功能、景观功能与减灾防灾功能; 2、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分类、各类 绿地特征及用地选择; 3、掌握城市园林指标的计算方法,理解指标的作用、影 响因素及指标的确定。 4、理解园林绿地的系统布局目的、要求、原则和形式。 5、理解城市园林绿地的树种选择原则和方法。 6、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程序及有关的基础资料。
G42公共设施绿地 G43工业绿地 G4附属绿地 G44仓储绿地 G45对外交通绿地
G46道路绿地
G47市政绿地 G48特殊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公园绿地(G1)规划 1、公园绿地组成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85-2002),公园 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 街旁绿地。它是城区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 态环境、市民生活质量、城市景观等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 作用。

可以选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配植绿化树木,既能显出 城市绿化特色,又能起到教育广大群众的作用;或者结合 旧城改造,在旧城建筑密度过高地段,有计划拆除部分劣 质建筑,规划、建设绿地、花园,以改善环境。 充分利用街头小块地,“见缝插绿”开辟多种小型公园, 方便居民就近休息赏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