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研报告乡村调研报告范文4篇_0120

调研报告乡村调研报告范文4篇_0120

2020
调研报告乡村调研报告范文4篇
_01
EDUCATION WORD
调研报告乡村调研报告范文4篇_01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计划》中提到,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一线教师,除了摸教科书,几乎不再摸任何书,知识面窄、更新不够是现实问题。

然而目前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网上培训或实地培训,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网上培训,河南、江苏等地所有老师都被要求参加,一年数次,内容包括教学教法、计算机技能、法律常识、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建设等。

但很多老师认为,网上的学习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因为形式单一,说教比较多,内容不切合当地教育实际,老师们觉得收获不大;二是因为占用教学之外的休息时间,河南省某市教育局长曾说:节假日,老师教育要成为新常态。

网络上的培训过多,老师被折腾得太多,耗时耗力,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实地培训,则由于经费问题,出去培训的教师比例太小。

如果一个学科每年都能有人出去培训,并且能够起到带动作用,才能对整个学校的教育起到很大的改变。

另外,现在很多学校,不是通过民主公开的选拔,而是行政命令安排,一般都是选领导层的人,普通老师很难有机会。

《计划》中提到“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关键还是要增加教师工资。

但如何增加?本报告建议如下:
第一,优化教师工资结构。

建议将70%的绩效工资与职称脱钩,与岗位工资合并,作为基础性工资;取消扣除30%的绩效工资的做法,将这部分金额独立,设为“绩效奖励金”,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绩效奖励金”预算,公开、民主、透明地管理该奖励金,奖励奋战在一线讲坛上的教师,劳者多得。

第二,建议增加教龄补贴,3-10元的教龄补贴将使老教师寒心。

切实落实《计划》中“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鼓励”。

第三,“国标”工资(包括岗位工资、10%工资和薪级工资),继续由中央统筹,我们建议各项补贴、绩效奖励金由市(地级市)一级或更高级的教育主管部门来统筹,确保同一地区(地级市)之内统一等量,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

最后,建议增加评奖的机会,并常态化,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的方式鼓励踏踏实实奋斗在农村一线讲台上教师。

切实落实《计划》中“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如“总体比例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职称考核中取消外语成绩、论文等要求,注重师德、教学实践;“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等。

在此基础上,建议降低职称在工资中的权重。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量最大、投入最多的往往是职称相对较低的年轻教师,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对乡村教育的热情,是乡村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和解决教师老龄化的关键。

而职称工资所占权重过大,难以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

事实上,XX年调整工资,仍旧偏向于领导与高级教师,基层青年教师工资并未有实质性增长。

或可考虑职称更多作为“荣誉”,加大“绩效奖励金”的权重(在确保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下),激励教学课时长、质量高、师德好,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一方面,建立乡村教师向城镇流动的常态化机制。

作为乡村教师个人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个人考核,或建立选拔机制,使教学优秀的乡村教师有可能进入城市中心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农村教师主动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鼓励农村教师进城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的常态化机制。

本报告从《计划》中归纳出三条流动机制。

第一,落实“县管校聘”制度,并作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制度保障,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
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第二,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

第三,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本报告在赞同“计划”三点的基础上,另外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切实落实免费教育师范生“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的协议,加大对协议违约者的处罚力度;第二,动员社会资源,设立专项的乡村教育支持资金,以合理的待遇吸引社会各界人才。

在上述教师们意见比较大的问题中,绩效和职称工资的评定标准、培训内容、管理等问题,产生的根源还在于缺乏民主参与监督机制,各种政策规章的出台没有充分尊重老师的意见,而是自上而下拍脑袋,官僚化、一刀切、形式主义;另一方面,一些已经出台的好政策实际上却落实不了,或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政策变味或形同虚设,部分教师只能通过上访的形式反映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认为应该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切实落实教育部XX年第32号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根据调查,现在基层学校“教代会”名存实亡,甚至很多教师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机构存在。

因此建议切实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对涉及教师利益的政策措施进行民主表决和监督,让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全县“三严三实”活动中,我积极按照县委调研方案的要求,开展了“三严三实”深入基层调研活动,这一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我通过在xx乡xx村的走访调研,了解到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群众的诉求,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效方式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经济,提升法律意识方面,现将我在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汇报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