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配套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基础知识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
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
3引力,斥力。
4运动,升高。
5A6B7A8A能力提升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
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探索研究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
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
20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有微弱的引力作用。
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
21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基础知识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2)增加(3)增加。
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
5(1)×(2)×(3)×(4)√(5)×(6)√。
6减少,热传递。
能力提升7D8D9D10B11B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不是这样。
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
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
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基础知识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 J。
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
4、70,比热容,热量。
5比热容,低于能力提升6C7B8B9C10A11B12B13C14、6.3*104J。
15、65℃探索研究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
17、7.072*105J。
18(1)0.46*103J/(kg ·℃)。
(2)铁第十三章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1)分子(2)间隙(3)无规则运动(4)引力,斥力。
2小于,分子间有间隙。
3间隙,斥力。
4扩散,无规则,温度。
5内,热传递,电。
6、455.4。
7做功,热传递。
8ABFG。
9、4.2*105。
2.1*103。
10、6.3*105,6.3*105二、选择题11B12A13A14B15C16D17A18A三、探究题19(1)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又大,所以不宜升温(2)增大绿化面积20(1)质量相等的海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哪一个温度升高得快,哪一个吸热本领强?(海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相同吗?)(2)略(3)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温度变化得快(或水和沙子吸热温度变化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小;或沙子和水,温度越高时升温越缓慢)。
(4)例如:早稻育秧,晚间往稻田灌水,白天将水放出;夏天阳光照射下的柏油马路比水泥人行道热得多等。
四计算题21、8.4*105J。
22、0.46*103J/(kg ·℃)。
铁。
23(1)100kg (2)2.52*107J(3)5.04*106J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基础知识1化学,化学,内。
2热机,内燃机,柴油机。
3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4喷油嘴,空气,功率。
5A6B能力提升7做功,内,机械。
8D9C10D11B12C13B探索研究14汽油机的顶部有火花塞;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点火方式为点燃式;用在小汽车上、低速飞机上。
柴油机的顶部有喷油嘴;吸入空气;点火方式是压燃式;用在载重汽车、火车、轮船、拖拉机上。
第二节热机的效率基础知识1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质量,q,J/kg,J/m3,Q=mq。
2内,机械,有用功。
3乙4C5D能力提升6C7D8A9D10C探索研究11、6.3*105J,3kg。
12、8.7*109J。
13(1)锅炉效率低的原因:①锅炉冒出大量的黑烟说明煤燃烧不完全;②锅炉周围的温度很高说明向周围散失的热量太多。
改进措施:①加大送风量,将煤块磨成煤粉,使煤在炉膛内尽可能燃烧完全;②在锅炉的外面包裹一层不易散热的材料,减少热量散失。
(2)可以加大受热面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基础知识 1能量,产生,其他形式,其他物体,总量。
2功,能量。
3机械,内,机械,内。
4内能的转移,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5(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化学能转化为内能(5)机械能转化为内能(6)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然后转化为机械能(7)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能力提升 6B7D8C9D10D11D12A13A14B探索研究 15在滚摆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不可避免,总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整个装置的机械能不守恒,但总的能量(即机械能和内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16用嘴对着手心哈气是热传递过程,是内能的转移;两手相搓是做功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第十四章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内能,机械能,做功。
2、8.4*107,7.。
3方向,不可能。
4热值高,污染小。
5C,A二、选择题6A7D8B9C10C11A12B三、探究题13(1)(2)25℃四、计算题14解:水所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水Δt=4.2*103J/(kg ·℃) * 40kg * 52℃=8.7*106J,因为Q放=Q吸,Q放=mq焦炭,所以m=Q放/q焦炭=8.7*106J / 3*107J/kg=0.29kg。
答:略15 解: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水Δt=4.2*103J/(kg ·℃) * 225kg * 40℃=3.78*107J,设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为η,由题意知,Q吸=P0Stη,即η= Q吸/P0St=3.78 * 107J / (1.4*103J / (m2·s)* 3m2 * 8 * 3600s)=31%答:略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基础知识1同种,异种。
2电荷,摩擦起电。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甲。
5正,失去,两金属箔片因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负。
6带电。
7正,正,负。
8A9D10A能力提升11摩擦起电。
12不一定,一定。
13不变。
14失去。
15D16D17C18D19D探索研究20塑料笔杆因摩擦起电而带有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的碎纸屑;碎纸屑被吸引后,与塑料笔杆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又很快跳离笔杆。
21(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小球偏离的角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2(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正,负(3)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基础知识1电池,发电机,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2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3略。
4从正极到负极。
5C6D7A8B能力提升9D10B 11略探索研究12 ①②⑥,导,③④⑤,绝缘。
13略第三节串联和并联基础知识1首尾。
2一,互相,多,互不。
3并。
4串。
5B6C7B或D 待查8A9B能力提升10不变,干。
11S2,S1、S3。
12B13D 14略探索研究16略。
17拧掉一个灯泡,闭合开关,若另一个灯泡不亮,则亮灯串联;若另一个灯泡亮,则亮灯并联。
18略19略第四节电流的测量基础知识1(1)电流强度,I,安培,安,A(2)mA,μA(3)10-3,10-62题3,2,1,0.1,0.2,0.02。
3题2.4,0.48.。
4量程,最大,试触,电源两极。
5C能力提升6(1)200(2)0.05(3)10-4(4)106。
7C8D9B10C11B12D探索研究13略。
14(1)灯泡亮,但开关不能控制灯的亮灭(2)灯不亮,电路短路,电源和电流表可能烧坏。
15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基础知识IA=IB + IC。
2题0.3,0.3。
3题2,1,热,化学能。
4C5C6C7A8B9C能力提升10题= 。
11并联,0.5A,0.5A,12C13B探索研究14因为0.25A + 1.5A + 0.1A + 0.32A + 2.17A < 3A,所以可以同时使用。
15该实验方案存在三个不足:(1)电源的电压与灯泡的额定电压不匹配(2)只选择了一组规格相同的灯泡(3)只根据一次测量数据得出结论不恰当。
改进措施:(1)选用2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并增加一个滑动变阻器;(2)应选用多组不同的灯泡做实验(3)应分析多次测量的数据得出结论。
16略17(1)0.4A(2)两电流表选择的量程不同,不能根据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直接去判断串联电路电流的大小(3)可行,不可行(4)接的是0-0.6 A 量程,读数时却按0-3 A 量程读数所选量程太大,读数不精确18(1)C、D断路(2)a 此步骤操作有可能造成电路短路。
第十五章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150。
2串,并。
3、0.9,0.5,0-3A 。
4等于。
5、0.6,3。
6、L1、L2、L3二、选择题7D8C9D10D11D12C三、探究题13、0.1,0.5, 2.514(1)图略电流表A1的接线柱接反了(2)选取量程大些的电???表(3)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15(1)图略(2)按照小林的解释,闭合开关S后,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先后经灯L2、灯L1,电流逐渐变小,应该是灯L2较亮,灯L1较暗。
但小欢所做实验现象仍然是灯L1较亮,灯L2较暗,这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
四应用题16能17导线图略18器材:导线、开关、电流表、灯泡和蓄电池方法:用导线将上述器材串联成电路,闭合开关看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从而确定电源正、负极。
19并,乙更符合实际情况,理由略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基础知识1电压,电源。
2、U,伏特,伏,V,千伏(kv),毫安(mv)3、(1)1.5(2)2(3)220(4)不高于36。
4电压高低,???? 5、并联,负,正,大于。
6题、“3”“—”能力提升7题:之和,相等。
8、0 - 15,0 - 3, 2.5 。
9C10D11A12B探索研究13 图略14 、1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