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教学思路
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让学生享受成功
1、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4、拓展延伸,反思提升。
最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次系统的口头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揭题: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
2、什么是圆的周长?你们知道吗?请指出我手中这个圆的周长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共同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求下列各圆的周长:
d=10米r=10米
A、自练,B、反馈,C、为什么数据都是10米,周长却不一样呢?
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2、学科:数学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直径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硬纸圆、绳子或透明胶、尺子。
5、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索素材。二、教学课题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A、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想法?
B、刚你们读到了圆周率,哪圆周率到底是什么呢?(可以看书P126)
C、板书:圆周长÷直径=圆周率:π=3.1415……≈3.1,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
板书:圆周长=直径×圆周率
2、用字母如何表示?
板书:C=πD
3、如果知道了直径,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
3、请你们摸一下手中圆的周长,再想一想与过去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
学生总结: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4、出示圆环
这是一次性杯子的口,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的周长(剪)5、收索2010年广州亚运会奖牌图片:
这是什么?要知道它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滚、绕
6、实物直观演示:你们看,电风扇叶子转过所组成的是什么图形?要知道这个圆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吗?我们就要来探索能解决所有圆的周长问题。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三、教材分析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先请你们猜想一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索圆周率的意义:
1、四人小组合作:
A、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准备好的圆的周长、直径,并依次记录下来
B、仔细观察记录的内容,有没有什么规律?
2、反馈:师贴圆并写上:
周长直径
6厘米多2厘米
9厘米多3提升
1、本节课你学得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圆的周长
方法:滚、绕
圆周长÷直径=圆周率:π=3.1415……≈3.14
C=2πR
C=πD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体现了合作探究的新课改思想。
相关主题